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策略研究

2023-11-02贾豁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显性价值观计算机

贾豁然

(沈阳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辽宁 沈阳 110168)

1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三维课程目标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间接、隐性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在学科教学中,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是理解概念、掌握事实的程度;能力目标是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为和方式;情感目标是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养成的价值认知与情感体验。前两者属于结果性目标,可以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衡量,情感目标属于过程性目标,其实现过程缓慢且具有内隐性,难于用量化的方式评估和考核。 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情绪及信念,强调学生对积极情感的体验,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向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可实现在显性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目标的隐性育人效果,实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课程情感目标达成原则

2.1 同步性原则

三维目标是相互交融、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一个整体。”[1]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强调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向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养成能力的同时,获得积极美好的价值情感体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以显性的知识为载体,这就需要在显性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隐含的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合理渗透隐性的情感要素,使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浸润中塑造正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基础,没有知识积累作为支撑,是不可能直接形成能力、发展出情感的。从计算机技能培养的角度看,缺少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不可能形成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而且随着应用技能的提升,对知识的需求程度也会逐步提高。同样,情感目标的达成也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在思考、实践及思辨过程中,辩证地认识所学知识技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认同。通过体验学科知识内涵达成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再投入到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可见,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需要同步实现,即教师需要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完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2.2 体验性原则

情感目标设计应基于显性目标,源于学生生活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主动的人生选择,其形成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对知识意义的构建和对技能进行实践、体验和感悟而形成的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观反应,通过自身感受对所学内容达成真正的心理认同,将其内化于心并积极践行。因此,情感目标的设计和达成不能脱离学习和生活实际,要充分结合课程内容,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引发学生认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给学生带来思想启迪。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进行引导,充分挖掘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元素,引发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而不是单纯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行灌输知识和价值观。

2.3 持续性原则

情感目标实现需保持长期性、持续性,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养成需要持续的过程,情感的输出和心灵的沁润也需要一个持续且漫长的过程。情感目标与显性目标不同,具有广域性、错综性、复杂性等特点,难以量化,比显性目标更复杂,其实现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不断积累、长期持续,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通过教师持续不断地引导并利用课程资源感染熏陶,使学生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潜在的积累获得。

学生的成长是曲折多变的,其情感在不同环境和时代下会有所变化。所以,情感目标的实现需要注重学生发展成长的过程性。重视学生的发展和改变,这就需要教师时刻保持对时事发展和行业变化的敏感性,找准学生思想需求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挖掘情感目标资源,适时调整案例,根据时事热点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巧妙设计教学案例,不断地将情感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爱听、真听、真信的教育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计算机基础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策略及实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新生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以及计算机领域的前沿信息,其开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养成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热情。如何有效实现情感目标,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能够健全发展的学生,是计算机基础授课教师亟待探索的课题。

3.1 情感目标案例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步实现隐性目标与显性目标

1988年,组织理论家罗素·艾可夫提出认知金字塔模型(图1),将人类的认知过程比作金字塔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人的认知过程从收集数据开始,对收集到的数据做结构化的处理而形成信息,之后再对信息做分析和解读,最终通过组织信息获取知识,掌握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生活中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以此达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教育学者托宾·哈特在罗素·艾可夫的基础上将认知金字塔进行优化(图2),在“知识”和“理解”之间增加了“智力”目标,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有机融合,既突出认知主线,又清楚指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的行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生重要变化的节点[2]。即收获知识技能后,人类的认知活动还在继续,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理解力,学会看待自己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意义,最终充分调动情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既强调认知过程与方法,又重视认知结果的认知金字塔理论,为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在教学中,隐性情感目标需要与显性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同步达成,注重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显性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对应的情感目标案例。

图1 罗素·艾可夫认知金字塔模型

图2 托宾·哈特认知金字塔模型

在讲授计算机网络内容时,显性目标知识点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情感目标案例设计为计算机网络与哲学思维教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从资源访问角度看,计算机网络资源早期集中在少数大型主机或网络服务器上,客户的访问是从边缘到中心,网络具有中心化的特点。P2P技术(对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资源提供打破了少数化的“中心”局面,逐步向边缘化分布,每个加入互联网的用户都可以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同时也作为资源的使用者活跃在互联网中,实现了互联网从“不对等结构”向“对等结构”的转变[3],形成“去中心化”格局。近些年,“云计算”概念的盛行再次改变了网络资源访问格局,中心网络提供快速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与数据存储,用户根据需求随时向云平台提出资源请求,这又是资源的再次集中过程[4]。这样的反复变化不是简单的技术交替,而是在前期技术基础之上的改进、迭代和提升,呈螺旋上升发展的态势,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蕴含着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

从技术使用角度看,P2P技术让互联网中的所有客户端都能够提供资源、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而不用依赖少数的服务器,不存在严格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区分,每个节点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都可以作为资源的提供者,提高了网络资源的下载速度,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捷。但同时网络中怀有不同目的用户又可能对网络发起持续攻击,造成网络安全问题。同一种技术既能为用户提供便捷,又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二者之间存在矛盾,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通过精心设计P2P网络并运用加密技术,在保障网络性能的同时可以避免或控制大部分攻击,这又体现了哲学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规律。

3.2 情感目标要素选择应贴近学生经验、融入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心理认同

情感目标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求关系的反应,包括情感体验、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的心理现象。如果客观事物与人的自身发展、理想和生活体验毫不相关,是无法产生情感的。因此,情感目标要素的选择需贴近学生生活,与其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高度相关,激发学生的心理认同,使学生对所选要素产生兴趣,进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调动起学生积极正向的情绪反应。考虑到学生的艺术专业特点,教师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与学生专业知识相关的艺术元素作为情感目标素材,并将其编辑到教学案例中,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讲授计算机发展史内容时,显性目标知识点为人类计算工具演变,情感目标要素选择中国音乐史中的典型人物及事迹。硅谷的计算机博物馆认为中国的算盘是最早的计算机之一,算盘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特点:算盘口诀对应计算机的指令序列,算珠和框架对应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与现代计算机相比,只是缺乏了存储功能,没有实现自动化。算盘最早在我国出现,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在当时领先全球。我国明代著名律学家、音乐家朱载堉用横跨81档的特大算盘,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计算,提出“异径管说”(即奠定现代音乐编曲基础的“十二平均律”),从数学上根本解决了音乐领域遗留千年的半音程比的学术难题,远早于西方半世纪之久。通过挖掘课程内容中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音乐元素,唤醒学生的专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帮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讲授计算机工作原理内容时,显性目标知识点为计算机工作原理,情感目标要素选择交响乐团。CPU中一条指令的执行需经过如下环节:CPU的控制器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放入指令寄存器;经过译码确定该指令应进行的操作和对应的操作数地址;指令执行后将运算结果返回暂存器,以供后续指令快速存取;修改指令计数器,确定下一条指令地址。CPU的每个内部部件根据逻辑规则紧密配合,完成指令的执行。这就如同交响乐团,每个演奏者在指挥的引导下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完成一场优美和谐的演出。借助学生熟悉的音乐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各部件间协同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

3.3 情感目标资源挖掘应贴合时代特点,带给学生持续不断的精神滋养

情感目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其实现既是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伴随学生终身。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情感目标的实现不是仅靠一堂课或一个案例就能达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挖掘情感目标资源、营造氛围,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有丰富的思政资源可供挖掘。教师要持续关注与行业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时事政策,将其融入教学案例,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持续不断地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滋养,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讲授计算机发展史内容时,显性目标知识点为我国计算机发展史,情感目标资源为行业热点的“中兴事件”“华为事件”。我国在超级计算机研发方面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由于缺少设备和技术,缺乏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我国的石油勘测数据需花费巨资购买国外设备进行处理,但核心技术仍由对方把控,运算设备房间钥匙由对方保管,运算内容必须经对方允许,监控日志要定期提交给对方审查。在这样的高技术封锁下,我国科研人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打破封锁,研发出“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除此之外的“天河”“曙光”等系列计算机陆续推出,多次登上超级计算机排行榜首。通过案例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激励学生要发奋图强,在干事谋业的过程中发挥“银河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当中国的计算机事业从一片荒芜走到世界前列之时,又面临一系列阻碍。近些年,美国先后对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采取制裁打压,其产品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企业出售芯片。在这样的背景下,可向学生强调自主研发、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通过对热点资源的挖掘与及时引用,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讲授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内容时,显性目标知识点为OFFICE软件基本操作,情感目标资源为时事事件。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软件操作内容,无论是教师的讲授和操作演示,还是学生的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都需要大量的素材作为支撑。在素材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情感目标资源,以资源事件为主题进行讲授和演示,通过优化设计再将情感目标资源融入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积极正向情感的构建。比如讲解WORD文档排版时,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演示WORD海报的设计,展示我国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讲解演示文稿制作内容时,布置主题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学生在自主收集材料、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增强了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情感资源持续不断的挖掘和利用,学生深切地感受范例素材所承载的观点、信念,达成政治认同。

4 策略实施的注意事项

4.1 资源库的建设与更新

为更好地服务课程,提升教学效果,有效达成情感目标,需要以素材范例为切入点,建设高质量的课程素材资源库。资源库的目标受众是学生,由教师使用资源展开教学,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情感的健全发展。因此,资源库的建设需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和特点,秉持“同步性、体验性、持续性”的原则,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需求。素材资源按照教学需求可分为不同的板块和类别,便于教师提取和使用,比如可以按照典型人物、优秀事迹、学科经验、时事热点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不同格式如图片、文档、视频、音频进行分类,对收集和挖掘到的素材资源进行整理。

还要注意的是,素材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需要不断迭代完善的系统工程。资源库内容应及时更新,通过不断注入鲜活素材,做到素材资源“常换常新、常用常新”,使资源库的内容更适应学科发展和时代变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提升的实际需求,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实现。

4.2 素材的整合与材料的提炼

资源库不是资料和素材的“堆积厂”,教师需要对收集到的资料及素材进行“精加工”和“再创作”,将其整理、提炼并设计为适合学科课程所用的教学案例后,再保存到资源库中。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资源的挖掘和素材的整合,集思广益,在收集优质资源和素材的基础上,根据对课程专业内容的研判,对资源素材进行提炼、整合和进一步开发,有效利用所收集的情感目标素材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个人成长和情感发展的情感目标教学案例,以确保资源库应用效果的最大化发挥。

4.3 教师的情感塑造与价值培养

情感目标的达成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情感价值观。教师的情感价值观决定教师的授课行为,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也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因此要有效达成情感目标,需要注重教师的情感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提升教师价值教育的执教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教师的言行和教学方式中,教师充分的授课准备、严谨的教学态度、详细专业的知识讲解、娴熟规范的教学示范,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决定学生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此外,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时代,互联网高度发达,教育资源丰富,信息来源广泛,学生更容易获得碎片化知识,接触更多元的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繁杂的网络教育资源中判别信息真伪和其德育价值,同时能够根据时代特点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梳理教学资源,在讲授显性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价值引导,在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推动显性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达到育人的目的。

5 结语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情感丰富、价值观正确的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有效达成情感目标,在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完成价值塑造,最终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显性价值观计算机
我的价值观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