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2023-11-02温雨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冬奥思政

孙 岩,徐 强,温雨竹

(1.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2.吉林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3.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处,吉林 长春 130022)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有助于从多角度、多维度对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基础进行巩固和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及课程设计相融合为目的,使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健全人格,激发团队感与使命感,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体育人”新模式[1]。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召开,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对于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育人价值,将生动的冬奥素材适时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聚合体育教育多元力量,弘扬中国体育精神,培育新时代新青年。本文探究把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路径,旨在提高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操性。

1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1.1 形成体育观念,增强学生体质

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自身思想与生命健康将直接关系未来社会状况[2]。北京2022冬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展现出体育运动对个体外在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运动员健美体态激发了大学生体育参与热情。后冬奥时代,高校体育教育应持续宣扬体育运动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科学的运动知识,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从而达到提高在校大学生体质的战略目标。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把握健康第一原则,结合授课内容、所属城市气候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程体系。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课时有限,这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公共课程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技能学习与锻炼。在向学生传授常见体育知识与运动防护知识的同时,根据运动项目及学生实际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将思政内容合理融入体育教学,形成以体育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有利于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理解中华体育精神内核,感悟体育文化,使体育课程思政更富有实践性,使大学生在具体体育实践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自身体态、培养体育兴趣、提升精神境界,从而形成以乐趣为依托的终身体育观念,确保大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性[3]。

1.2 磨砺个人品德,强化意志品质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发挥培养拥有强健体魄、健康身心、坚韧品质、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中国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将人才培养、能力传授与价值观塑造有机结合,通过体育运动使高校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蔡元培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表明体育教育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学生通过参与运动训练,可以在刺激肌体发展的同时培育积极心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需要经历不断失败和重复,从而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承受巨大运动生理负荷和心理压力,起到锤炼吃苦耐劳、坚忍勇敢品质的作用。在参与团队型运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承担不同角色,与团队成员共同拼搏、相互鼓励;在参与竞技比赛过程中形成尊重对手、尊重竞赛、尊重规则的追求。体育锻炼使学生形成正向生活情感态度,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学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就感,增强安全感及归属感,对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运动之美既包括身体力量之美,也包括精神灵动之美。后冬奥时期,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强化体育运动对学生个性养成的作用,通过在系统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政引导,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导引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情感态度,强化其品质,健全其人格,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6]。

1.3 增进爱国情怀,弘扬体育文化

202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了体育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7]。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政教育最终目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场中展现出的“国家荣誉至上”思维观念与对国旗国歌热切拥护的形象是体育课程思政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的体现。高校体育工作者可借助北京冬奥会期间运动员为国争光形象,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进一步提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青年群体中的凝聚作用,增强高校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精神认同[8]。

高校体育教育承载着国家体育文化传播与再生的使命,以文育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途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以现代科技手段为载体,通过二十四节气对我国传统农耕文明进行了写意化呈现,彰显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人心至灵、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向世界展示了和谐、包容、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及深厚历史底蕴,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注入了磅礴的民族文化力量。高校体育课程要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体育中蕴含的体育文化基因,以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传统体育魅力,感悟体育文化价值。通过打造特色高校体育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加强对学生文化价值取向无形引领,培育学生祖国至上、团结友爱、顽强拼搏、公平干净的中国特色体育价值观,将体育文化传承转化为自觉意识与实际行动,实现“以文育人”“以体育人”效果[9]。

1.4 传承冬奥理念,赋能课程思政

北京冬奥会自筹办起始终秉持绿色、低碳、开放、共享、可持续的原则,无论是“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华丽转变,还是“首钢工业园区”到“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变废为宝”,均体现出坚持生态优先、面向未来的美丽中国底色。北京冬奥会赛事运营与场馆设计的各个环节,有效诠释与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展现了大型国际赛事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环境保护间的有机关系。这一办奥理念赋予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强大动能,确保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冬奥理念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合理对接[10]。同时,传承绿色可持续的冬奥理念有助于激发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潜能,将无形的冬奥故事转变为有形的课程思政资源,将抽象的冬奥精神提炼为具象的课程思政素材,使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增强体育课程思政影响力度。

后冬奥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正确把握“立德树人”总要求,传承好北京冬奥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北京冬奥思政元素在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中形成优势互补、要素互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此外,还需参考北京冬奥理念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要求,整合思政要素,深掘体育课程思政优质内容。将细微的可持续办奥理念与高校学生生活习惯相融合,引导学生形成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的良好生态文明观念与生活作风[11]。

2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建构探析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需不断深入探索、反复创新。要发掘冬奥精神中丰富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突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的特点及要求,助力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提供内生力量,不断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与质量。

2.1 把握契机,焕发体育课程思政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系列部署,为课程思政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高校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强调:“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12]。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成功落地,展现出中国谋求与世界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理想与担当[13]。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及时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反映出的传统文化自信、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一系列鲜活思政元素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中,实现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现代竞技精神与青年人远大理想及崇高信念有机结合。要采用多维度教学模式,将北京冬奥精神转化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形成追求理想、拼搏进取、献身祖国的优良品质。高校体育工作者在体育课程安排上要做到理论课与专项课相结合,以北京冬奥精神为依托,激发学生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体育教材设计方面,着重激发体育运动蕴含的思政因子活力,促使学生在体育参与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14]。教育工作者应强化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传播奥运精神,增强中国故事表现力、形象力与传播力,引导青年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反映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高校体育工作者应把握冬奥契机,导引大学生树立公平竞争意识,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强化国家参与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2.2 掌握关键,强健体育精神砥柱作用

精神教化功能是现代教育的生命与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与价值追寻。中国体育精神是历代中国体育工作者通过实践活动总结形成的,以爱国敬业、团结勇敢、公平竞争、拼搏奉献为主要价值标准[15-16]。中国体育精神内化为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中华民族奋斗基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高,优秀运动员层出不穷,在各类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精神独特魅力。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我国冰雪运动健儿向世界展示出履践致远的良好形象,彰显出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活力,为世界人民增添认识中国新窗口。中国体育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力,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提供重要素材[17]。

体育课程思政肩负继承发扬中国体育精神与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国体育精神反作用于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整体布局。体育教学实践经验表明,体育精神教育具有科学性与引领性,在传递积极向上体育健康风貌与生活兴趣、培育高尚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方面效果显著。将中国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觉自信,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强化道德自律,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后冬奥时代,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精神重要论述为价值指引,以体育精神素养为培养基础,使学生形成百折不屈、自强不息的坚韧意志[18-20]。高校体育工作者在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中要秉持敏锐政治反应力,发掘体育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风貌,鼓励广大青年参与体育运动[21]。

2.3 激发内能,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质量

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体育思政课程内容质量提升,总结吸收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做好新时代青年“领路人”,不断释放体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内生动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充分把握北京冬奥会创造的思政红利,增强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叙事说服力及生动性。后冬奥时代,体育思政课程内容构建应秉持科学课程观念,激发体育课程思政内能,创新话语体系,构建角度全、种类多、程度深的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结构,通过情境教学等手段,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要探析学生求知需要,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强化冬季运动魅力,普及冰雪项目知识[22]。深入探究冰雪运动性质、体育课程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提高后冬奥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促进体育课程思政质量提升。

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质量的有效指标。后冬奥时代,应对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综合的改革。首先,各高校要根据本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质量进行判定,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要素、教学特点与学生需求等多方面,同时还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中执行与课后效果进行追溯评价,从而形成对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质量的动态把握。其次,评价主体应涵盖学校管理人员、基层教师与学生群体,从参与度及专业性方面对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进行长期、全面的综合评价,增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23]。

2.4 促进融合,细化体育课程思政形式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体育专项学习与思想教育融合生硬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思政教育形式不够细化。北京冬奥会顺利召开,谱写出中国体育未来发展蓝图。赛事所展现出的科技感彰显出中国产业融合活力与未来时代发展主流。市场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知识获取渠道增加,自主意识增强,形成独特思想个性观念。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不容易与新时代青年产生思想共鸣,容易使高校学生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距离感。信息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与经验储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中的运用,制定符合当代青年信息接受方式、语言表达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同时,应丰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组织形式,融合各学科教学手段,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无形中渗透体育专项教育,在不影响原本体育课程设计结构的基础上真正发挥思政因子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构建体育专项课程延展课堂,丰富课程形式,使学生在体育参与过程中汲取优秀思政养分,切实发挥体育课程思政价值[24-25]。北京冬奥会顺利召开,充分体现当代中国团结协作发展理念,彰显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的重要价值,为后冬奥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提供重要思路。要借鉴北京冬奥会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打造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资源共享共创平台,通过高校间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要素交流,连接更多区域更多课程形式,通过搭建平台、院校合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手段,充分吸收全国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经验、方法与成果,加速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实现理念、方法、资源优化,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形式与内容细化。

在具体交流互动中,高校体育工作者与思政工作者应充分听取兄弟院校教师对北京冬奥精神中的思政价值提取与运用的经验,借鉴其他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评价体系,不断丰富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资源要素[26]。

2.5 发挥价值,形成体育明星思政导向

榜样的力量可以推动青年学生筑梦远航。体育明星群体姣好的外在形象、出众的竞技成绩与开朗的个性特点容易与青年群体产生共鸣,受到广大青年喜爱。体育明星可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引领作用,为学生灌输规则在前、竞赛在后的思维观念。 体育明星的思政价值结构如图1所示。基于此,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建构过程中应坚持整体发展与典型教育相结合,发挥体育明星榜样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青年对体育明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综合认知,通过了解体育明星的艰苦付出,使青年形成脚踏实地追逐理想的正确价值观。要引导青年自觉坚定维护公平正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明星在竞技赛场上展现出集体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厚植青年学生爱国精神与国家至上的坚定理想信念,导引学生深入思考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间的关系。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涌现出一批心怀理想、敢于突破的青年体育明星,容易同高校大学生产生思想联动。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准确把握这一良机,通过设立“冠军讲堂”等方式,依托现代传媒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并行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使广大青年深刻认识到自觉自律对理想实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团队合作对目标达成的价值意义,充分发挥体育明星的思政教育价值[27-30]。

图1 体育明星思政价值结构图

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使体育明星在思政教育中的德育导向作用凸显。后冬奥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中应引导青年正确选择拥有奉献担当、忠诚敬业品质的优秀运动员作为自身榜样,使学生于体育参与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31]。

3 结语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我国向世界展示崛起中国国家形象,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动体现,显露出中国人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品质,诠释了中国青年自强自信的精神风貌。高校体育工作者与思政教育人员应把握冬奥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政教育重要论述为脉络,合理运用冬奥素材,讲好中国故事,助力形成有温度、有态度、有时效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模式。要鼓励青年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以体育人”战略目标,为推动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冬奥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