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故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卷入式学习*

2023-11-02刘宝杰

江苏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笔者思维英语

刘宝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英语要“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近年来,不少英语教师开始关注中华文化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为提升中华文化教学的效果,笔者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卷入式学习。卷入式学习侧重从学生的情感、学习需求和学习素养等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文,笔者谈谈如何在中国故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卷入式学习。

一、卷入积极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在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明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即明白为何要讲、向谁讲,对教学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创设跨文化交流情境,激发讲述兴趣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需要考虑向谁讲。为了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真实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学校资源,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或模拟情境,让学生在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时带着积极情绪,从而更有参与感。

如笔者在执教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华成语故事英语绘本》中的《对症下药》时,便借助我校的国外友好学校这一资源,通过呈现友好学校两名学生的视频(视频中的学生想了解中国的经典故事),让学生了解对方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讲述热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中去。

(二)呈现故事特色道具,激发好奇心

中国故事中会有极富中国特色的物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物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投入到学习中。如笔者在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Tales of China系列的The Fire in the Village这一故事时,选择了故事中的相关物品作为表演道具(玩具刀、剑、弓箭、翅膀、皇帝头饰、仙女披风)。在进入故事学习之前,笔者呈现道具,教授故事中的新单词knife、sword、bow、arrow,这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笔者追 问“Why do I bring so many things here today?”,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学生通过猜测得到答案“Because we’re going to learn a Chinese story and try to act it out.”,并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开展小组合作表演,激发表演兴趣

在引导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合作讨论、合作表演等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中调节状态,激发参与热情。为了更好地向国际友人讲述中国故事,笔者启发学生分析文本和插图信息,把握故事中的角色特征,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故事中的角色设计台词、表情和动作,最后借助道具进行表演。

例如,在执教The Fire in the Village这一故事时,笔者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故事内容,创编三位村民抓神鸟的场景,学生创编台词,并借助各式道具进行表演,在丰富自身体验的同时,也为其他学生带来了愉快的体验。

二、卷入个体参与,提升学习能力

在中国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能将个体充分卷入学习过程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搭建认真思考、主动探究的平台,提供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

(一)自主学习,提供思考探究的机会

1.自主提问,培养思考习惯

思考是学习的起点。在中国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即便是学生已经熟知的中国故事,也要制造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英语》六上Unit 2Good or Bad(故事《塞翁失马》)时,笔者没有直接将故事的题目和内容和盘托出,而是通过呈现图片的方式,制造悬念。笔者出示图片(见图1),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学生同桌讨论后确定相关问题,如“Who were they?Where were they?What did they talk about?Why did the horse run away?Why did the two men look worried?What was the old man in red thinking?”。这样的做法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图1)

2.自主猜测,渗透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不仅要学英语知识和技能,更要掌握相关学习策略。根据上下文猜测新单词、新词组的意思就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

如在Unit 2Good or Bad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自主阅读全文并圈出新词组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联系上下文自主猜测新词组的意思。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知识可以顺利推测出文中的“fell off the horse,broke his leg,a war,join the army”等新词组的意思。新知识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有自己去阅读、思考和尝试猜测的过程,从而达到自主建构意义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习惯会逐渐养成。

(二)合作学习,搭建共同完成任务的平台

课堂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之一,同伴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开展人际交流和发展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且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卷入式学习方式。

1.同桌合作,完成图文匹配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不长,因此,教师要结合所教内容,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变换学习方式,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中国故事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Unit 2Good or Bad和《对症下药》这两个故事时,笔者通过合作阅读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将故事的图文进行匹配。同桌只有一份印有六幅图的学习单和一份印有故事内容的六张小纸条,学生需要同时观察图片和阅读小纸条,然后商讨相应的纸条应该匹配哪一张图,达成共识后再将文字纸条贴在相应的图片下方,完成整个故事的阅读。

2.小组合作,完成片段表演

在中国故事的教学中,表演是一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也是能够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合作表演可以出现在故事学习的前、中、后三个不同的阶段。

如在教学《对症下药》这一故事时,笔者借助“产出导向法”开展教学。“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即驱动—促成—评价。笔者在驱动环节,也就是在进入故事的文本学习之前,让学生自主合作,将华佗给两位病人看病的场景表演出来,这个片段是学生能够自主表演的,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病症类的词汇和相关的问答句。在呈现相关道具后,学生跃跃欲试,创编的台词如下。

Li Yan and Ni Xun:Good morning,doctor.

Hua Tuo:Good morning.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Li Yan:I have a headache and a fever.

Ni Xun:I have a headache and a fever,too.

Hua Tuo:Don’t worry.Let me check.Open your mouth.Show me your left hand.

After the examination.

Hua Tuo:Li Yan,you should take this medicine.And Ni Xun,you should take this medicine.

Li Yan:Oh,doctor,we have the same illness,why do you give us different medicines?

Hua Tuo:Because you have different problems.

以上学生创编的台词基本展现了对症下药故事的梗概,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并为下一步更细致地学习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卷入思维,丰富思维训练

(一)阅读归纳,锻炼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理性的、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思维,个体可以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和概括。在中国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本阅读后概括段落大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如在教学中国故事The Fire in the Village时,笔者和学生共同阅读绘本图片和文字,完成故事开头部分的学习。之后,笔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主通读整个故事,形成对故事的整体理解,并通过合作讨论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线。这样的任务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感悟寓意,锻炼辩证思维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比较语篇中的人物、行为、事物或观点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从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学会换位思考。中国故事内涵丰富,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卷入学生的自主思考,卷入小组交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如在教学Unit 2Good or Bad时,笔者在故事教学之初便让学生举例说出他们认为的Good things 和Bad things。在学完整个故事之后,学生已经能够领悟到,所谓的“好”与“坏”可能只是相对的,“好”“坏”之间是可以进行转化的。为了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笔者顺势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开头学生自己举的例子上,并鼓励学生用辩证思维将“Good things”和“Bad things”进行转换,学生非常轻松地进行了Good和Bad之间的转化:

You mother will buy a new one for you.I lost my favourite pen.

I play football with my friends.My foot hurts.

在故事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将所谓的“好事”和“坏事”进行自如切换,可见他们已经体会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读懂了这个故事的内涵,初步形成了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进行评价,锻炼批判性思维

新课标关于思维品质中的批判与创新二级指标指出:“具有问题意识,能初步进行独立思考,能就作者的观点或意图发表看法,说明理由,交流感受。”在中国故事的教学中,笔者参照新课标,在故事的读后环节与学生一同探讨学习感受。如在The Fire in the Village的读后环节中,笔者设置了开放性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围绕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Who impresses you most in the story?”,谈谈学习感受。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有学生认为这个故事编得不太好,因为三个抓鸟的村民最后并没有得到惩罚,并且公主不该帮助他们;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编写更加凸显了公主的善良。评价故事人物、情节或者挖掘故事寓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批判性思维,笔者则抓住这个育人契机,引导学生理解这则中国故事中的中国式处世哲学——宽以待人,以德报怨。

总之,卷入式学习立足学生立场,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出发,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同时注重培养学习习惯,渗透学习策略,激发深度思维,在日积月累的学习活动中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笔者思维英语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