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认同理论视域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调查研究

2023-11-01刘悦凌蔡雪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被调查者入学

刘悦凌 蔡雪玲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观点,以职普比较的视角,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同进行了调研,旨在明确社会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认知及评价。

一、社会认同理论及基本观点

心理学中的认同一词,可追溯至弗洛伊德,用以表达个人与他人或群体在情感上、心理上的趋同过程,影响着个人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为解释社会中的群体行为,基于社会判断、群际关系[1]等前期研究基础,结合后期提出的自我归类等概念,社会认同理论被逐渐发展并趋于完善。

(一)社会认同理论

20 世纪70 年代,亨利·塔菲尔(Henri Tajfel)和他的学生约翰·特纳(John Turner)等人通过早期的分组实验确认存在“组内偏爱”和“组外歧视”的结果,并于1972年提出社会认同的概念。经过数年的细化、再实验、发展、完善,该研究团队于1979 年正式引入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基于三个假设,即人们都致力于保持积极的自我概念;社会群体成员的不同身份能够提升或者降低自我概念;人们会对自己所归属的群体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该理论研究的是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尝试阐述和预测在何种情况下,人们会自认为他们属于某类群体还是属于独立的个体。该理论认为社会认同经由类化、识别、比较建立起来,核心是“认知”和“动机”两个过程,即引导人们定义其群体成员身份或资格的认知过程;使人们通过将自己的社会群体与其他群体进行有利的比较来保持积极的社会认同,以增强自身满足感的动机过程[2]。如果没有获得满意的社会认同,人们就会试图离开他们所属的群体或想办法实现积极的区分。

(二)社会认同的基本观点

从哲学角度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从教育心理学来看,认同是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的关键步骤,能够反映个人情感和意识的归属,是个体由依从到内化的必经之路。社会认同理论基于人的本质属性,是对心理学中认同的延展,也为解释和研究群体行为提供了基本方法和路径。社会认同所具有的无意识性、自觉主动性和稳定性使得人们尤为关注社会对某种事物的认同情况。更进一步讲,社会认同往往能对重要的群体结果产生影响,可以说人类对某领域的社会认同将深刻影响该领域的未来发展。社会认同需要经过类化、识别和比较三个关键性步骤。类化(categorization)是一种随着分类环境的变化不断调试自身的过程,也被称为自我类别化。识别(identity)是将个体与能够引发自身积极认知和行为动机的社会类别建立归属联系的过程,也被称为认同。比较(comparison)是将个体所处的组内群体与他人所处的组外群体相区别的过程。

尽管社会认同理论已经被细化为社会身份认同、社会阶层认同等具体的认同维度,但个体的认知、动机过程依旧是广大学者对社会认同理论达成的共识。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许静波老师认为社会认同的生成必须以个体为基础,个体慢慢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强化为集体记忆,最终形成社会认同[3]。

(三)国家政策推动社会认同

从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本科职业教育,到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实施,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截至2023 年8 月,全国共有33 所本科职业院校进行试点。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4],2022年,32所职业本科招生7.63 万人,高职专科招生538.98万人。按照《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到2025 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10%的要求,职业本科招生规模应在50万以上,目前的差距还比较大。任何类型教育的发展都是社会需求的产物,职业本科教育能否快速发展,除了国家政策的推动,还与社会对其认可程度尤为相关。遵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以认知和动机过程为基本逻辑,本研究拟从入学认知、教学过程、学生可持续发展及选择偏好四个维度对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为更加客观了解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调研结果与普通本科教育进行了比较。

二、问卷设计及调查结果分析

本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共发放172份,收回172 份,有效问卷172 份。问卷填报群体集中在18-45 岁之间,学生和教师群体占整个被调查人数的90.69%,其中,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43.02%,就读普通院校的学生38.95%,教师占比8.72%。问卷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81,信度良好。对量表类型的题目进行效度分析,其中对职教高考改革了解程度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低于0.4,剔除该问题后KMO 值由0.82 上升为0.83,统计数据可以被更为有效地提取信息。

(一)入学认知

1.入学途径

入学途径是关乎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入学本科层次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途径多少也是反映本科职业教育认可度的重要方面。调查发现,社会群体对两类教育入学途径认知较单一,88.95%的被调查者了解通过普通高考能够入学两种教育类型。被调查者对春季高考、自主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职业教育多种招生方式关注程度不高。这反映社会公众对普通高考关注热度不减,而对“职教高考”关注度不高,当然这可能与国家没有明确本科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可以沿用2013 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招生政策有关。

2.入学难易程度

入学难易程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该维度的调查结果与最初预估情况有较大差别,有52.9%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学职业本科院校相对困难,这与目前本科职业院校少有关。仅有14.53%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学职业本科教育相对容易,容易的原因并非预测的考试难度低、竞争小、托底选择等。可见被调查者对入读职业本科教育的认知相对理性,并非“宽进宽出”的普及性教育,而是“严进严出”的类型教育。有37.8%的调查者认为入学普通本科相对困难,困难点在于竞争较为激烈;仍有51.74%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学普通本科的难易程度为中等,这与近几年学龄人口下降,考取本科的比例上升相关。

3.政策制度的影响

国家对职业本科教育采取特殊的有效政策至关重要,调研选取“职教高考”改革作为招生考试制度的重要影响因子,调查结果与前期预期基本一致。社会大众非常关注职教高考改革,59.3%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职教高考改革,必要性集中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合理分流不同人才以及提升职业教育生源质量等三个方面。但其中仅有19.19%的被调查者了解职教高考改革,这表明存在对政策制度的关注情况和真实了解情况不一致的问题。问卷中选取近期国家颁布的职业本科教育重要政策文件,设置多个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关的题目,有34.89%的被调查者能够了解或基本了解。可见,被调查者对职业本科教育政策的关注程度不高。

(二)教学过程

按照类型教育要求,本科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要体现自身特色。调查显示,仅有22.09%的被调查者关注职业本科教育,对于更加细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度可能更低,有33.14%的被调查者关注职业本科院校试点和批次,有30.23%的被调查者了解职业院校建设路径。为深入对比社会公众对两类教育教学过程的认同情况,问卷设置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办学实际等维度。

1.办学特色

2022年5月,新修订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社会公众认同职业本科院校的因素很多,通过调查了解到社会公众认为职教本科突出的特色是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用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结合国家政策引导以及职业本科院校办学情况,职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课程体系也较为实用,但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基础理论不够扎实。

2.办学实际

在专业方面,有51.16%的被调查者对当前职业本科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表示基本满意。社会公众对两种类型教育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致性水平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有2/3 的被调查者对其差异认知集中在课程的设计理念。可知,社会公众对职业本科教育课程的认识处于浅表的感性认知阶段。

在师资方面,主要从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等三个方面进行调研,有61.0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为良好及以上,62.21%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为良好及以上,61.05%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为良好及以上。可见,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师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以上,认同度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命题。为了解职业本科教育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问卷设置预期就业和社会竞争力两个模块。

1.预期就业

2019 年以来,高职院校累计扩招413.3 万人[5],这一方面助力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另一方面也引发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就业情况的关注。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否能够为社会所用,其真实的就业情况及就业预期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2020 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等三个专业的599 名首届本科毕业生[6],就业率超过80%。从未来发展预期、预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就业质量、晋升比例五个方面来看,社会公众对职业本科所培养学生的未来就业情况预期相对乐观和理性,如表1所示。

表1 预期就业情况

2.社会竞争力

从个体角度来看,职业本科教育畅通了个体升学路径,为个人深造创造有利条件。从与普通教育的互适性来看,依据调查结果,个体选择倾向于职业教育占比达到42.45%,原因集中在掌握一技之长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而选择普通教育则为39.57%,原因集中在社会认可程度以及就业质量。由此可见,就两种类型教育而言,社会公众对职业本科教育存在选择倾向。

结合社会认同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认知和动机过程,调研结果反馈出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入学的认知存在入学途径和难易程度了解不充分、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认知不深入等问题;对于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虽然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好,但入读职业教育的动机不够强烈。

(四)学生选择偏好

在同等具备入读本科层次普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情况下,有47.09%的被调查者倾向选择职业本科教育,做出该选择的原因集中在能学门手艺、好就业、薪资待遇以及发展预期;41.86%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选择普通本科,做出该选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社会地位、薪资待遇以及学习氛围;11.05%的被调查者在两种院校类型间摇摆。

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按照选择排序的不同权重,得到影响其是否选择职业本科教育的因素,如表2 所示。影响因素集中在家庭影响、就业难易以及社会认同影响。从第1 影响因素的频次来看,家庭影响的被选频次较高。此外,学校的办学成效和学生个人兴趣频次排在前3名,间接反映出学生的自主选择。

表2 个人选择职业本科教育的影响因素

综合可知,作为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在能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个体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好,且该选择偏好受家庭、就业、办学成效、社会认同和个人兴趣等多重影响。

三、提升职教本科认同度的策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职业教育写入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但我国本科职业教育招生、双师型教师、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为顺利推进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认知,真正从依从过渡到认同,还需继续发力巩固。

(一)持续稳步推进,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对于社会认可程度,问卷中设置“创办职业本科院校是否利于破除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某些偏见”的问题,有58.14%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确定。可见,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提升不够关注或处于观望状态。但仍有29.65%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教育本科办学层次有利于破除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通过随机访谈了解到小微企业或者个体经营者对实用性人才具有偏好。借此,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中小微企业的选择偏好,建立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良性期待,修正社会不良的刻板印象,提升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实效,进而塑造职业本科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提升师资软实力,巩固办学硬实力

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是办好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生师比高于20:1,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较低,博士层次教师比例仅占2%,远低于本科教育设置的15%标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较难满足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按照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快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认定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理论教学、创新能力,也要重视专业实践能力。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善用激励机制,畅通教师晋升路径,完善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有相关研究显示,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约为普通教育的3倍。近年来,政府在办学经费上稳步提升,2019 年、2020 年、2021 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237 亿元、257 亿元、277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7%、8.4%、7.9%[7],但对于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还需要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使其经费朝着多元、良性的方向发展,为稳步提升办学条件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资金。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民众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不了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这使社会公众很难运用政策,更难提出针对性意见推动政策优化。以入学途径为例,职教本科与普通高校在入学途径方面有同有异,学生统一参加秋季高考,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个人喜好、分数等因素选择职业教育,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从众、社会认同等因素选择普通教育,但不能据此对学生分类分级。当前职业教育的生源,有一部分通过职教高考录取,更多还是普通高考筛选的结果。时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陈子季司长提出,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针对职业教育招生面广、企业直接参与等特殊属性,可以学习瑞士等国有益的经验,逐步建成职普高考并重和注册入学、免试入学、对口单招等相对多元的招生渠道,“1+1+N”的招生渠道,即普通高考(1)+职教高考(1)+多元招生(N)。

(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学生升学需求

职业教育发轫于社会需求,更贴切的说是行业和企业需求。因此,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水平。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扩大职业教育本科层次教育必不可少。部分专科专业难以匹配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用人需求,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需求,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成为链接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环节。由于技术技能的累积性和传承性,调研中发现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还需要重视中、高、本各个阶段统筹协调。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切实提升受教育者的技术技能水平;职业本科院校也要满足中职和高职高专学生升学的愿望,确实发挥好补教育短板,完善人才链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被调查者入学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入学面试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入学第一天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