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质,优化结构,让学习深度发生
2023-11-01范雪梅
范雪梅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但是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只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进行日常的训练和强化,对于计算能力的提升工作没有重视。教师需要明确当前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教学的主要不足,利用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提高数学计算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小学低段正是培养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兴趣的关键阶段,计算教学方式不恰当,容易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产生畏难心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 分析 教学策略
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要使计算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可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以往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计算正确率低、速度较慢等情况,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和笔算能力)不高
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确实得到了加强,他们变得善于思考,善于想象,但我们也惊奇地发现一二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了明显下降的现象:在平时的练习中,计算能达到优秀的只有极少数学生;计算速度也普遍较慢,个别学生甚至一分钟只能完成2道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计算目标(速度和正确率)有待提高
为了体现计算与应用的密切联系,在计算教学时我们往往从实际问题引入,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算理后,马上就去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这样做学生的应用意识确实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发现,学生常常是算式列对了,计算错误率却很高。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未达到目标,于是再反过来进行大量的训练,使得一些学生短时间内似乎计算正确率和速度提高不少,但还有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两部分内容都没有得到提高。
(三)对“算法多样化”的错误理解使教学目标异化(加算法的优化)
新课改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树立自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会将“算法多样化”作为一种在课堂上必须要达成教学目的提出,将课堂教学的目的异化为让学生直接想出各种计算方法。
二、部分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时安排减少,教学内容提前
部分教师对新课内容的教学速度较快,学生练习的时间和练习的内容减少,而计算是需要在一定练习量的基础上提高的,缺少比较充分的练习对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重视应用,忽略运算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材在编写时会将计算教学置身于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之中。但有个别学生留恋于情境本身,无法作数学化的抽象提升,以至于“用”冲淡了“算”,计算技能的底线目标无法落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问题。同时要注意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较为开放的思维空间,也给教师的教学调控机智提出考验。通常学生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教师很难预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忽略计算方法和技能的训练,“用”冲淡了“算”,计算课没有了计算味。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但用和算的关系处理不好,课堂中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对数学计算不重视。
(三)忽略“优化”,淡化算理
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是夯实学生基础的关键,也是计算教学的灵魂。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在展示了多种算法以后,会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题目。”然后进入练习环节。通过问题“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多种方法进行比较,“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但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反思意识不高,如果没有教师有意识的要求、没有课堂中有计划的优化,很难实现对已有知识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
因此,计算教学应该扎实而不失灵活,教师应该在只重计算结果和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三、优化策略
(一)简单情境,生成精彩数学
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带给计算教学的生机,它改变了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是情境的丰富多彩也要教师理性思考、合理引导。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把学生置于一个感兴趣的背景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提出需要用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相应的算式,而学生为了解决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求算出得数的方法。此时的计算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意愿,他们不但知道为什么要算,还知道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也不再认为计算是单调的、枯燥的……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在解决问题中,激起了学习计算的欲望,体验到计算的作用,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改变教学“串联”,优化课堂呈现方式
所谓“串联”的呈现方式,就是在某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算法的同时,教师板书这个学生的算法,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交流,教师分别把这些算法一一呈现出来。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气氛热烈活跃,学生踊跃参与,但深入观察会发现个别学生其实只是为了展示和表现自己,而不是通过交流来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之间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不仅如此,由于这种“串联”的呈现方式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学生在一节课内要完成的题量减少,导致学生对基础的运算法则理解得不透彻。我们的课堂需要形成一种生生和师生之间互动的种呈现方式,它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的、网状的互动方式。
(三)尊重个性,自我鉴别优化
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四)夯实基础,回归理性教学
计算教学如果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但如果只重视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能熟练。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总而言之,教师既要继承以往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还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实现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