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麻醉质量、炎症反应及肺保护效应的影响

2023-11-01许宜珍汪艳萍米日古丽·加帕尔陈爱芳杜健华

健康之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炎症反应

许宜珍 汪艳萍 米日古丽·加帕尔 陈爱芳 杜健华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麻醉诱导前给予高剂量组1.5 mg/kg氟比洛芬酯,低剂量组0.5 mg/kg氟比洛芬酯,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术后Ramsay评分、Cdyn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IL-6、PGE2、CXCL1、Pplat、Ppeak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高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炎症反应;麻醉质量;氟比洛芬酯;保护效应;超前镇痛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胸外科的常见治疗方式,但该术式为大型手术,可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创伤性大、应激性反应剧烈、手术时间长,且术后会出现剧烈疼痛感,多难以忍受,严重影响预后[1]。临床上常使用超前镇痛,即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前给予镇痛药物。超前镇痛常用药物为氟比洛芬酯,具有作用持久、起效快等特点。但超前镇痛中氟比洛芬酯的使用剂量医学界还没有达到共识,最佳剂量有一定的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高剂量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3~78岁,平均(50.34±3.21)岁。低剂量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41~79岁,平均(50.32±3.25)岁。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42~80岁,平均(50.34±3.26)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择期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均使用氟比洛芬酯麻醉。排除标准:对氟比洛芬酯过敏者;重要脏器出现衰竭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开通静脉通路,然后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呼吸、心率等指标。此外,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高剂量组1.5 mg/kg氟比洛芬酯,给予低剂量组患者

0.5 mg/kg,对照组则给予適量生理盐水。全身麻醉诱导: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乳状注射液3 mg/kg、枸橼酸芬太尼0.5 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5 mg/kg。机械通气:上述各麻醉诱导药物给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呼气时间设置为1:1.5,氧气流量设置为1.5 L/min,潮气量设置为8~10 mL/kg。麻醉维持使用阿曲库铵0.15 mg/kg+枸橼酸太尼0.3 μg/(kg·h)+丙泊酚乳状注射液1 mg/(kg·h)。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肺保护效应:于术前24 h、术后24 h进行评估,监测肺动脉顺应性(Cdyn)、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等指标。

(2)比较两组炎症指标水平:于术前24 h、术后24 h进行评估,观察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使用全波段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先采集患者肘静脉血3 mL,然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6 cm、转速5 000 r/min、时间为20 min,待得到血清样本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

(3)比较两组麻醉质量:采用Ramsay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评估。Ramsay评分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6分。患者若出现烦躁不安现象则计1分,若安静且能合作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则计2分,若处于镇静中则计3分,若处于浅睡眠状态中则计4分,若处于入睡状态中则计5分,若处于深睡状态中则计6分。VAS疼痛评分为0~10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疼痛感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麻醉质量比较

术后各阶段患者Ramsay评分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炎症反应比较

IL-6、PGE2、CXCL1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患者肺保护效应比较

Cdyn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P2<0.05);Pplat、Ppeak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三组Pplat、Ppeak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P2<0.05)。见表3。

3讨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局限性肺叶不可逆病变或早期肺癌的重要手段。虽然腹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常见微创手术,但对患者也有一定的创伤,且术中、术后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肺功能异常等[2]。患者术后还会出现剧烈疼痛感,严重影响预后[3]。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需给予有效的镇痛,保障手术顺利开展,促进身体康复。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超前镇痛,可降低机体局部敏感度、神经中枢敏感性,进而有效减低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4]。因个体差异,超前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也有所不同,但有效剂量未达成共识。因此,需探讨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取得的麻醉效果。

术后Ramsay评分、Cdyn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IL-6、PGE2、CXCL1、Pplat、Ppeak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剂量氟比洛芬酯取得的麻醉质量更高,具有较高的镇痛、镇静作用。氟比洛芬酯属于新型非甾体抗炎药,能均衡抑制环氧化酶2、环氧化酶1,进而起到显著的镇痛效果[5]。氟比洛芬酯药物剂型比较特殊,主要释放载体是脂质体微球,用磷脂膜微粒、脂肪油包裹住主要分子,可起到靶向释药特性,使药物融入血液后在炎症反应处、手术切口处迅速聚集,从而持续发挥较强的镇痛效果[6]。氟比洛芬酯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随着用药剂量的不断增加,抑制效果也更加明显。正常情况下,抗炎性细胞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维持动态平衡。而一旦机体遭受创伤,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对花生四烯酸合成进行有效抑制,降低前列腺素水平,抑制炎症反应[7]。氟比洛芬能降低炎症反应、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气道高应激反应状态,继而减小呼吸道阻力,提升肺组织弹性,增强肺保护效应。

综上叙述,胸腔鏡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高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申祥花,张延喜.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麻醉质量、炎症反应及肺保护效应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7):945-950.

[2] 武淑芳,张美峰,宁新宇.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武警医学,2021,32(6):468-471,475.

[3] 纪丹丹,朱萍莉.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免疫抑制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6):1326-1330.

[4] 姚文杰,李宏芹.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及免疫应答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28(11):34-39.

[5] 苏盈笑,王武明,熊江琴.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肺癌根治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微创医学,2022,17(6):751-753.

[6] 黎翠,胡翠纹,张军龙等.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8):74-78.

[7] 汤涌.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周围型肺癌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VAS评分的影响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7):817-818.

猜你喜欢

炎症反应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和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结合超声技术对患者下肢手术中止血带所致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两种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
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浆IL—1β及肺组织AQP4、AQP5表达水平的影响
血必净注射液对改善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作用的研究
瑞舒伐他汀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中药方剂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益气扶正法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及对血清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