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2023-11-01田原曹金永马志凤

健康之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残留复发

田原 曹金永 马志凤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MR组和ESD组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指标、不同直径病灶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以及残留率。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P<0.05;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直径病灶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组病灶直径≥2 cm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P<0.05。ESD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MR组,P<0.05。ESD组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结论 ESD手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时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术后复发率及残留率均低于EMR,有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但ESD手术耗时长,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关键词:早期结直肠癌;ESD;EMR;复发;残留

结直肠癌为临床高发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异常、腹痛、高热、贫血等临床症状。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及早开展手术疗法有良好的预后,5年生存率在90%以上[1]。既往临床主要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实施传统手术疗法,虽然有效,但是由于创伤严重,无法实现病情早期恢复,治疗风险性较高[2]。ESD、EMR是当前治疗结直肠癌的新型微创手术,可对病灶黏膜进行切除、剥离,且均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等优势[3]。本研究旨在对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MR组和ESD组各36例。EMR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8.94±5.36)岁;病灶直径<2 cm者17例,病灶直径≥2 cm者19例;病变位置:直肠25例,右半结肠8例,左半结肠3例。ESD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58.97±5.51)岁;病灶直径<2 cm者16例,病灶直径≥2 cm者20例;病变位置:直肠23例,右半结肠9例,左半结肠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具有ESD、EMR适应证。

排除标准:术前内镜下诊断浸润性结直肠癌[4];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其他脏器性疾病,如脑梗死及糖尿病肾病等;临床资料不完整;伴有免疫系统障碍;伴有多种急慢性疾病;伴有精神类疾病,或者是严重性神经系统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临床检查,确保满足手术适应证后,常规进行肠道准备工作,均实施全身麻醉,并予以心电监护、指脉氧等体征监测工作。

EMR组手术方法为:在病变部位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而后抬举病变部位,并借助于圈套器将病变组织进行切除。观察切除病灶标本是否完整,否则需继续进行圈套切除手术操作。固定标本后送检,借助于钛夹对创面进行夹闭处理,将肠腔内气体完全性吸干净后拿出内镜。

ESD组手术方法为:使用电子肠镜明确病变位置,借助于黏膜切开刀到标记病变边缘5 mm位置,将甘油果糖、靛胭脂、肾上腺素注射于黏膜下位置,直至出现明显凸起的病变表现,而后进行环切操作,并利用电刀剥离黏膜下组织,期间防范破坏瘤体。常规使用黏膜切开刀或者热凝钳止血,切下病变取出体外,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进行创面钳夹封闭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指标、不同直径病灶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以及残留率。病灶残留率判定标准:手术部位处出现术前相同的病变细胞或相同类型病理类型病灶;病灶复发判定标准:组织病理活检后发现与术前相同类型病理类型病灶,或发生继发性病灶[5]。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ESD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P<0.05;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直径病灶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比较

两组不同直径病灶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组病灶直径≥2 cm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E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高于EMR组的2.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复发率和残留率比较

ESD组术后6个月内的病灶残留率明显低于EMR组,术后12个月内的病灶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见表4。

3讨论

EMR及ESD术属于目前早期结直肠癌常见诊疗方法。其中,ESD基于EMR发展而来,且适用证更为广泛,尤其适用于浸润深度较大及直径较长的病灶,同时整块切除率理想,可达到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但并发症较多[6~7]。EMR术应用范围较窄,多适用于病变最大径不足2 cm患者,需结合患者实际病变直径判断是否适用于该手术。但是该手术由于深切范围等较小,使得术后并发症相较于ESD手术较低,安全性有所保障[8~9]。

本研究结果显示,ESD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P<0.05;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EMR、ESD术后康复时间基本一致,但ESD术式术中耗时更长。ESD术式下很容易受患者肠壁相对较薄、肠皱襞相对较多、肠道走向曲折等因素影响,手术难度高,术中耗时长,同时ESD术式有较高难度的剥离系数,手术操作步骤较为繁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手术时间。为改善以上问题,可加强手术医师培训工作,通过提高其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减少手术耗时[10~11]。两组不同直径病灶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组病灶直径≥2 cm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P<0.05。E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MR组,P<0.05。ESD组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相较于EMR手术,ESD下病灶直径≥2 cm的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更高,术后残留率及复发率更低。EMR手术在大面积病灶进行切除时并不能对整块病灶进行剥离,只能分块切除。ESD手术可借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完全性切除病灶,一次性剥离黏膜,进而有较高的整块及完全切除率,可有效避免组织残留,降低术后复发率,保障远期疗效[12]。但ESD手术解剖范围相对更广、解剖层次相对更深,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创伤性,使得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此,建议结合患者病灶直径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若病灶直径<2 cm,可选择EMR手术,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也可在ESD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术后感染风险[13~14]。

综上所述,ESD手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时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术后复发率及残留率均低于EMR,有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但ESD手术耗时长,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 蒲文凤,张涛,张彦,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的疗效对比[J].西部医学,2022,34(11):1665-1668.

[2] 张世义,毓珊,梁小静,等.早期结直肠癌患者ESD治疗前行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20):2219-2222.

[3] 段红良,赵红梅,辛建锋,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7):798-801.

[4] 黄国兆,李强,李海正,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肠癌的临床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7):79-81.

[5] 吴炜,任麦芳,段振刚.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17):1793-1800.

[6] 孙灿,邢洁,孙秀静,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回盲瓣早期结肠癌的临床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7):821-824.

[7] 王华欣,张桂琴,胡秀玲.EMR与ESD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21,27(20):102-104.

[8] 李明东,向睿,唐丙喜,等.结直肠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前行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3):294-297.

[9] 曲东.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与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77-78.

[10] 李会敏,王世超,兰秋红,等.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6(6):854-858.

[11] 刘湘珂,郭小陪.结直肠癌内镜治疗的2种手术方法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6):22-25.

[12] 张艳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临床对比[J].当代医学,2020,26(4):144-146.

[13] 吕超,曹成波.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对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0):17,19.

[14] 张亮,柳舟,陈军,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11):9-18.

猜你喜欢

残留复发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一种平整机湿平整吹扫装置简析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磺酰脲类除草剂分析方法的探讨
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鼻咽癌残存或复发病变的疗效
健康教育在预防尿路结石患者复发护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