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分类管理视角下智慧校园人事管理系统建设

2023-11-01黄冰田宏达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7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

黄冰 田宏达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在校园建设中是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从教师分类管理的角度,关注教师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需求,探索如何在智慧校园环境中建设人事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师分类设岗、考核评价、分流转岗、分类发展等工作,以期提高人事工作效率,辅助学校人力决策,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有效缓解教师的角色冲突,协调各主次角色的平衡和互动,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促进教师发展。

[关键词] 教师分类;智慧校园;人事管理系统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研究”(2022KY0528)

[作者简介] 黄冰(1982—),女,广西百色人,博士,右江民族医学院人事处副处长,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管理研究;田宏达(1992—),男(壮族),广西凌云人,学士,右江民族医学院人事处人事管理科副科长,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7-0117-04   [收稿日期] 2022-09-14

近年来,广大高校师生已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享受了完善、便利的服务。智慧校园是传统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其通过云计算、虚拟化和互联网等技术,整合学校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为师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办公自动化、决策科学化和服务人性化。高校应明确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人事管理的目标及方向,依托智慧校园,建设人事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师分类设岗、考核评价、分流转岗、分类发展等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实现教师职业发展。

一、教师分类管理视角下高校人事管理的新要求

教师分类管理,以“人岗匹配、人事相宜”为目标,将教师岗位划分为不同类别和层次,明确描述每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和工作权责,制定系统的考核评价指标和奖惩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拓宽教师职业发展渠道。

(一)岗位分类设置

传统的分类方法仅按照教师工作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量”来划分。科学设岗应该从“质”的角度出发,立足地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定位,特别是根据学校阶段性任务和工作重点的变化,将总体办学目标合理地细分到各类别、各等级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中,然后分析教师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特质要求,进而对比、总结和归纳出不同类型的教师岗位。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和发展方向,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并在其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

(二)岗位分类考核

在评价体系上,分类选取评价要素。在学科属性上,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实施差异化管理模式[1]。在工作侧重内容上,对于教学型岗位,重点选择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的评价要素,如教学工作量、教学评价质量、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对于研究型岗位,重点选择反映教师科研效果和科研能力的评价要素,如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与团队平台、学术成果等;对于社会服务推广型岗位,重点选择反映社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效果和工作能力的评价要素,如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推广产值、各类专利与转化收入、咨政建议以及社会服务推广影响力等;对于教学科研型岗位而言,评价内容要融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核心要素[2]。

在评价方式上,建立不同聘期的岗位考核模式。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选择不同的考核主体和考核方式,把定量和定性、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和学校认同、社会效益和校内考核结合起来[3]。

(三)薪酬体系动态多元化

岗位工资属于固定部分,由岗位等级决定。绩效工资属于动态部分,根据分类考核结果确定。薪酬体系的设计不仅应让教师收入与其贡献量成正比,还要保证收入变化的周期不要太长,是可动态进行的。薪酬体系需要结合学校当前建设的主要任务,各岗位的岗位价值、人才素质能力价值、绩效贡献价值等,确定薪酬项目有哪些、权重比例如何分配等问题。因此,如何平衡各类岗位教师的工作量、价值和收入就成了关键。

在薪酬待遇上,一是通过打通科研积分与教学积分的办法,使不同类型教师的薪酬形成统一的定价标准,从而使各种类型的教师获得与其所付的努力相对应的报酬,引导教学型教师能够安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4]。二是对于依托团队和项目平台开展工作的岗位,在双方充分论证考核目标的基础上,实施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不同形式的制度。

(四)教师分类发展

积极引导教师进行专业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学术观,激励教师职业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根据分类评价结果,发掘教师自身潜质,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拓宽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促进教师分类发展。特别注意为中青年教师、科研团队、实验队伍、思想政治教师及一线辅导员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政策与平台支持,构建教师发展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建立“能上能下”和“转岗分流”的岗位动态聘用机制,使教师自由发展和竞争压力并存,强化内部管理,实现教师队伍稳定性和流动性的有机结合。

二、教师分类管理视角下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全局规划

传統智慧校园建设过程通常由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牵头,而非学校层面的统一规划与管理。这种开发模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特定部门的具体需求,加快系统开发建设,但缺乏全局规划,仅考虑最低限度的使用需求,导致各应用系统数据无法互通,形成信息孤岛[5]。

(二)类别简单,智能化程度不高

当前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教师分类,绝大多数仅按“身份”进行划分,尚未能结合“身份”“岗位”“个人知识、能力、素质特质”“学科属性”“年龄层次”等个性化特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多维度分类,无法满足当下教职工管理多元化、定制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三)数据重“收集”,轻“利用”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数据,没有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就是空中楼阁。部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考虑数据的收集与积累,忽视了对数据的分析利用,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6]。反复收集通用信息,对个性化信息却点到为止。距离“利用数据辅助各项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决策”,实现教师分类管理“人尽其才,人岗相宜”的工作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四)信息技能待提高,系统维护意识不足

在智慧校园的建设环境中,人事管理系统如何实现教师分类管理,需要系统分析和解构能力较强、具备信息素养和知识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受地理位置、事业平台、薪酬待遇等影响,信息化人才不足,普通管理人员操作水平不高,仅停留在简单的人数汇总、柱状图绘制等初级层面上,并且缺乏维护意识,对数据更新重视不足。

三、教师分类管理视角下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路径

(一)深入分析系统需求,实现智能教师分类目标

多数人事管理系统围绕陈旧的管理思路构建,操作流程烦琐,服务范围窄,管理人员或者教师的使用体验差,无法满足当前分类管理的工作要求。人事等业务部门应该与技术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立项、开发建设、项目验收等全过程的控制。特别是“教师信息模板”中基础信息项目、拓展信息项目、教师分类标准及授权等的设计,要充分论证,全面覆盖个人信息和人员类型,才能建立规范的身份认证平台。这是信息采集、数据交换、模型构建、加工分析等处理环节的前提,是准确辨识教师分类、有效获取关联数据和处理关联事务的关键。

(二)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编织教师分类的信息网络

教师分类管理所涉及的业务工作分散在学校多个职能部门,面对不同的管理机制。因此,数据来源于不同的应用系统,有着泛在的异构数据源。在遵守国家和教育部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围绕教师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定本校统一的开发架构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安全标准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才能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无缝衔接,从根本上解决人、财、物以及产学研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困难,改进优化业务流程。

(三)借助先进技术,实现教师分类管理

1.对教师分类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在系统中明确各个部门的服务清单、操作流程和审批权限,特别是准确描述跨部门的虚拟路径,从而确保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数据传递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数据进行有效约束,构建权威的数据中心,可以减少处理数据成本,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又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成败[7]。

2.依托智慧校园人事管理系统进行教师分类评价,是推进教师分类管理的关键环节。打通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线上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追踪教师的工作日常。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特点,在人事管理系统中预设分类考核的指标、考核主体及各种业绩间的转换办法,进行年度考核或者聘期期满考核,形成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分类评价。在收集教师学习经历、教学情况、科研业绩及社会服务等信息时,提供校验功能,对异常数据及时记录和纠错。

3.采用分布式数据系统架构。随着系统的不断运行,积累的数据量将越来越大,集中式数据库结构不仅横向扩容能力差,还存在数据安全性差、系统响应慢的缺点。采用分布式数据系统架构能完美解决数据存储难题,更有数据冗余保护、响应迅速等优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4.结合计算机的深度学习功能,通过不断对采集到的教师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再对教师转岗后的状态及时反馈,优化计算机分析模型,提高分析精度。系统计算得出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并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岗位要求,关注教师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制订完善的培训方案,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学术观,进行专业反思,有效缓解教师的角色冲突,激励教师分类发展,实现系统与人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5.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技术,为分流转岗提供决策支撑,让不同类型的教师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8]。

6.研发人事管理系统,提供各种人力风险预警服务。此过程其实就是形成教师电子档案的过程,由学校监管教师的工作过程,掌握教师的工作情况,教师个人也得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提供人力风险预警服务,不仅提高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前瞻性,还促进了教师的个人职业规划。

7.采用先进加密技术,对信息进行保护。伴随互联网大数据基数的发展,人们享受数据和信息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个人隐私泄露、个人信息被滥用等由数据和信息所带来的烦恼[9]。依托大数据分析的人事管理系统,势必会采集大量的个人信息,其中不乏隐私信息,因此对数据进行加密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数据的存储过程还是传输过程,密钥加密技术都能有效提高数据的破译难度[10],极大地保护了信息安全。

(四)加强培训,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

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技术娴熟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是人事管理系统乃至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保障。信息化人才队伍主要由信息部门的全职人员、党政管理部门和二级院系的兼职信息员及合作公司的技术员组成。一是召集相關人员开展教师分类管理专题研讨,并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经验分享及进修等方式,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技术水平,拓宽管理视野。二是在全校范围内宣讲人事管理系统对教师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普及系统操作要点,切实做好系统推广工作,促进师生、员工人人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

(五)建立信息安全防護机制

在保障系统信息安全方面“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仅依靠技术层面还不够,还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防护[11]。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能更可靠地保障数据安全。(1)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组织或委托资深数据安全专家研讨和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不定期对现行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制度。(2)建立完善的日志功能和备份机制,有效减少因数据误删、丢失、损坏造成的损失,并且能在发生重大系统故障时最快回溯到上一个稳定版本,将损失降到最低。(3)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树立安全意识,提升其专业技能,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4)坚持做好纸质档案的存储工作,及时对纸质档案进行分类归档,并按照相应的保密标准进行管理,延长数据的保存周期[12]。

2019年国家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校园的信息化变革的战略任务,我们应以教师分类发展目标为指引,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保障,将智慧校园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有机融入学校的发展,不断优化业务流程,让“师生少跑路,数据多跑腿”,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更便捷的应用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续敏.高校青年人才绩效评价的困境与突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101-104.

[2]陈启凡,郭志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实施路径[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111-116.

[3]王立平,钱刚.基于“三维一体”模型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J].学术论坛,2015,38(9):168-171.

[4]陈惠雄,胡孝德.基于职称-职能配置定位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07(5):118-121.

[5]杨江,王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索[J].福建电脑,2022,38(4):32-35.

[6]宓詠,赵泽宇.大数据创新智慧校园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3-7.

[7]唐云婷.信息化校园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4):118-120.

[8]高博.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院校教师精细化管理研究[J].现代交际,2021(16):120-123.

[9]谭九生,张庆.信息社会公民隐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1):28-37.

[10]童瀛,姚焕章,周宇.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5):67-68.

[11]孙江,丁国仁,王俊,等.七分管理三分技术建立差异化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机制[J].电信技术,2011(5):24-25.

[12]李岩.大数据时代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商讯,2022(8):183-186.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HUANG Bing, TIAN Hong-da

(Department of Personnel,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ampus construc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but also a necessary measure to promote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the new tim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focused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explores the wisdom campu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to carry out classification positioned teachers development,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transfers, et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ersonnel work, assist school manpower decision-making, rationally allocate teacher resources, effectively alleviate teacher role conflicts, coordinate the balance and intera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roles, enhance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mote teac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teacher classification; smart campus;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
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与实现
校园App的设计与营销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横跨时空的新兴教学环境——国内“智慧校园”相关文献综述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研究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