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2023-11-01王杉杉
王杉杉
摘 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国家持续推进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是当前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必须要加以重视。基于此,本文从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入手,围绕着计算机应用专业展开教学分析,明确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措施,从而达到丰富课堂内容,强化教学效果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教学 计算机应用专业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63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将其融入课堂,让学生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得到综合性发展,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在进行技术教学的同时,借助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展开教学,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对传统文化、专业知识形成充分透彻的理解。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计算机是当下的热门行业之一,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竞争难度较高,要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此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宝藏,包含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不同内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融入这些内容,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落实,强化德育、美育效果,确保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内化。
从目前来看,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外,在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可以让中职院校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赋予中国人的使命,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改革落实势在必行,但还需要对传统文化内核进行充分认识,以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是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其根本目标是要让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文化内核得到提高。加强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学,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专业的魅力,同时树立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认识到专业发展、个人成就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价值。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并且将这些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计算机應用专业的教学难点分析
职业教育改革工作不断发展推进,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计算机应用专业角度来讲,教师要让课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建立起自主教学空间。在素质教育、人本教育的要求下,职业院校应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等问题,突破局限,开启全新的教学路径。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以专业能力、职业技术为主,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内容相对有限。而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在学习时忽略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甚至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影响到了后续教学活动的推进和开展,传统文化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教学质量受到了直接影响。简言之,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形成充分认识,主动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让传统文化和教学内容实现高效融合,以此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吸收了解传统文化。
中职院校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差距,贸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能会对其中一部分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工作展开深入分析,调整相应的考核标准、评价方式,以此确保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让教学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教师需要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抓住教学时机融入传统文化,还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节奏、学生状态、学习情况,选择有价值的传统文化,结合专业课堂的内容,开展教学引导,为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传统文化融入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完善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点打造完善的教学体系,强化教学氛围,让传统文化能够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活动之间实现完美融合。国家对思政教育内容、美育内容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师要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导入、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提升教学效果,强化教学能力。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案例分析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手段中,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混合教学法都是较为常见的内容,从过往的教学内容来看,上述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执业内容、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形成充分认识。将传统文化融入上述教学内容之中,对学生的综合成长具有促进意义,配合信息化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的直观性,从思想上引发学生共鸣,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过程中,赋予了课堂全新的活力,为实现职业教学的终极目标创造了全新的可能。
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某一次课堂内容为例,从中华民族传统舞蹈入手,设计了全新的教学项目。PHOTOSHOP课程作为这一专业中的基础内容,在平面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次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出民族民间舞蹈表演的海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中华民族舞蹈文化产生全新的认识,深刻体会到中国舞蹈艺术的魅力,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会得到提升,美育、德育工作均得到落实。在课堂开始前,教师设计、拍摄了微课视频,并且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平台之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海报设计、PHOTOSHOP技术应用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民间舞蹈艺术形成更加深刻、直观、立体的认识。在微课的最后,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汇总近几年来不同地区的舞蹈文艺汇演海报,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文化体系的发展轨迹,并且结合地区特色对传统文化进行划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在后续的海报设计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利用不同元素和工具,创造出高质量的海报。在微课中,教师以某民族“非遗”舞蹈——舞火狗这一艺术表演形式为例,通过实际的舞火狗表演海报设计,对民族传统舞蹈文化进行介绍,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海报设计流程、设计思路、设计技术。
在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等技术,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引导学生观看设计精妙的国风海报,提高知识的直观性,如:电视剧海报、晚会海报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视觉上、思维上产生真实感,能够深刻领悟知识,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让学生围绕着不同的傳统舞蹈文化项目进行海报设计,在任务实践中,学生能够对不同的舞蹈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任务设计中还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通过合作设计的方式,完成海报设计,借助传统舞蹈中蕴藏的民族精神、文化精神、任务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环节,教师也从传统舞蹈文化入手,引出国家对非遗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重视,从民族舞、古典舞等层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设计的海报进行点评,让学生能够利用PHOTOSHOP技术完成高质量的海报设计,确保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美感。不仅如此,在课后拓展阶段,教师还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海报设计,以此提高文化自信和技术水平。通过课后拓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从目前来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实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但在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储备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确保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经验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日益专业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造就高技能、高质量的劳动者。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1.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内容中
将传统文化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提升汉语的地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学生看来,与当代文化相比,传统文化更为晦涩。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运用情境教学法,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其次,要把传统文化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讲授,比如,在利用计算技术进行字体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以古典诗词为切入点,加入传统书法文化、传统诗词文化等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最后,教师必须从多种角度来进行教学。以《木兰说》动画视频设计为例,教师可以从“壮士”与“柔弱女子”这两个角度出发,来指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高质量完成动画视频设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观念,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记住、了解国家的精神,强化自身的整体素质。
2.将传统文化引入实践活动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各行各业,传统的理论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课外拓展活动,使他们了解到传统文化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他们了解到传统文化与生活、专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将优秀的文化精神贯彻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之中。除此之外,课外的科学活动还可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讲授教科书知识,还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以丰富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教师会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并对他们的意见进行指导和纠正。其次,通过讲课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丰富他们的知识。第三,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利用假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尤其是很多博物馆、文物馆内的AR、VR技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社会价值形成深刻理解。
3.将传统文化引入校本教材
目前,我国高中生正处在积累知识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拓宽学生的眼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校本教材中入手,增加传统文化的部分,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通过教材,帮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教师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个人的观念和信念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理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定期对计算机应用类教师进行评估,以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校方可以通过奖罚的方式,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作用的教师进行奖励。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知识交流,开阔眼界。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表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研修,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定期以班级、年级、院级为单位,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学校还会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大赛,通过奖金和榜样的力量,来激发教师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学。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中职教育也取得了更高的成绩,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德育、美育等方面,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让学生得到综合发展。但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还需要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维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步入社会后也会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内化,成为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岚方、韦春雷、向振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研究》,《各界》2020年第8期。
[2] 雷显臻、张晶、王海龙《浅谈茶文化融入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创新应用》,《福建茶叶》2020年第9期。
[3] 仝武宁、周莉英、王晶等《基于在线平台组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索研究》,《陕西中医药职业院校学报》2021年第1期。
[4] 黄甫江、韦春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下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初探——以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为例》,《数码世界》2020年第4期。
[5] 蓝莹、唐婷婷、钟叶宽等《基于SPOC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