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传统家训文化在高职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2023-11-01魏星修丹

关键词:家训德育传统

魏星 修丹

摘 要:德育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的德育模式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促进意义不大,现阶段,教师必须要创新德育形式,积极引入传统家训文化,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学生,促进高职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传统家训文化在高职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职学校 传统家训文化 德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54

五千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艰苦和磨难,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在思想塑造、观念形成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人历来注重家风的建设,自古以来,家训就是人们养成道德情操、规范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文化在家庭教育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兴盛,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建立在家训文化的基础之上。高等职业学校要从家训文化当中吸取思想和道德的养分,并与时代需求相结合,把中华文化的根本文化基因与现代职业教育相协调,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家训文化对高职德育开展的重要意义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家训,又分为训诫、家规等,可以说是家庭或者是家族当中,父祖辈对子孙、兄辈对弟辈等人所作的训诫,这些训诫的内容可以是训诫者自己制定的,也可以取材于先祖的遗训、家规、祖训等相关的条款当中,具有劝诫和约束的作用。我国的传统家训起源于先秦时期,在汉唐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元时期更是进入了鼎盛状态,传统家训文化当中,以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要旨,主要遵循儒家的伦理规范,儒家思想成为家训的价值体系,不同家族的家训内容各不相同,通过不同形式的家训自上而下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从而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生活中一种生动、通俗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人立规矩的重要体现。现如今,高职学校作为当代先进文化的代表,在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高职学校需要为国家输送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其教育需要从传统文化当中吸取营养,而那些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教诲,如“志存高远”“修身治家”“诚实守信”“俭以养德”“恭谦礼让”等,都是俯身可拾的珍品,家训文化的内涵能够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契合,高职学校必须要重视德育的开展,积极引入传统家训文化,用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影响学生,促进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高职德育教学中引入传统家训文化的现状

1.教师对家训文化不重视

应试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虽然说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但是其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着很强的功利性色彩,学生对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成为学校教学的重点。很多高职学校,在职业课程上安排的课时数量较为充足,大多数课程停留在对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上,教师十分关注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忽视了教学的过程。很多高职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不重视,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些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德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这种模式下,课堂学习过于枯燥和乏味,教师的德育教学局限在了教材范围当中,很多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对此缺乏兴趣,这就很难发挥高职德育的作用。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高职生不愿意在德育学习当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专业课学习上,在学生看来只有自己掌握了足够的专业技能,在走上社会之后,才能更快适应工作,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会学习其他的知识,很少参与到德育学习当中。再加上,灌输式的德育知识讲解,使得学生处在十分被动的位置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只能被动学习理论知识,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只为完成学习任务,很少独立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学习氛围过于枯燥和压抑,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低,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学习情绪,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德育学习当中。

3.忽视了家训文化的引入

传统的家训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是高职学校的德育教师,对于家训文化的内涵了解十分有限,教师将家训内容局限在了简单的家规上,很少去深究家训文化背后的意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虽然一部分教师会引入传统家训,但是对家训的讲解浮于表面,很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探究家训文化的深意,简单的家训讲解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毫无帮助。教师在引入家训文化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家训文化的深刻含义理解不到位,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合理,这些都会影响到高职学校德育质量的提升,不利于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三、传统家训文化在高职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开展德育活动,了解传统家训文化内涵

传统家训文化十分注重立身、治家、教子、敬业、处事。

所谓的立身,其实就是要立志读书,靠读书来培养自己的勤奋精神,在此过程中可以具有耐心,掌握丰富的知识,并且可以让自己在各方面都胜过别人。高职生应当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在宁静安逸的环境中进行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努力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此外,立身也需要一个人要有毅力,如果没有毅力,将会一事无成。所谓的“治家”,则是指要做到勤俭、节约,还要有教养。勤劳朴素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兴旺发展的重要前提。高职德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尊师重教、敬爱兄长的品质。在古代,治家有着教养的含义,要求孩子要多读书,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见识、有文化,这样家庭才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同时也才能够取得进步,最终形成一个文明繁荣的家族。

传统家训文化当中,重点强调做一行,爱一行,其实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敬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高职道德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还需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学校活动,这需要高职生做到脚踏实地,牢固掌握学校开设的课程,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为人处事”,其实就是传统家训文化当中所说的诚实守信、谦虚忍让、结交益友。自古以来,传统文化中就有关于商鞅立木为信的传说,还有安徽桐城六尺巷当中体现的“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逊和容忍,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深厚情谊,有“三千越甲可吞吴”体现出的坚韧不拔的勇气。《高氏家训》强调“以诚为本”,在高职阶段的道德教育中,强调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并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强调学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积极帮助弱势群体,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让社会充满温暖和爱;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尊重别人。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应紧紧围绕立身、治家、教子、敬業、处事这五点来进行,需要将传统的家训文化渗透到道德教育当中,开展班会活动,或者是绘制黑板报等活动,借助这样的形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家训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创造家训文化发展空间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立身、治家、教子、敬业、处事。“教育子女”强调家庭对子女的重要性。在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中,道德教育必须具有现代化的家庭教育观念,从而为高职学校的道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父母是子女的启蒙教师,学生从小就会被家庭氛围所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因此,教师需要自觉引导家长,让家长重视传统家训文化,从而让学生在家庭当中受到良好的熏陶。要想发挥家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就必须要求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营造更好的传统家训文化教育环境。教师和家长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接受传统家训文化的熏陶,从一些传统书籍入手,加深对家训文化的理解,丰富自己的家训文化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典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对传统家训文化感兴趣。

3.改善德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训文化

许多传统的德育方法过于单调、乏味,很难触及学生的心灵,导致德育的成效不显著。新时期的德育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加强对传统家训文化的认识,特别是德育教师,要重视德育的开展,了解家训文化的丰富内涵。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表率,树立一个爱学习、懂知识、有良知、勤奋节俭的教师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利用视频、声音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当中的家训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家训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的言行更为规范。教师需要将文化典故引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典故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家训家规制作成册,发给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可以取得较为突出的教学效果。

4.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发挥传统家训教育作用

实践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高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教师需要将传统的家训文化,引入到德育当中,使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作用,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传统经典当中的孝亲美德,让商鞅立木为信的优良品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积极实践仁义礼智信,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祖训。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岁月流逝,却无法阻挡传统家训文化的灿烂光芒。新时期,在高职德育当中,教师要自觉运用传统的家训,使学生真正懂得“立身”“治家”“教子”“敬业”“处事”,从而实现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进而深刻发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与品质,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

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引入传统家训文化

高职学校在国家建设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人格、品德,这些都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高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基础上,高职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校园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功能关系,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德育目标,使二者的工作内容相互渗透,实现育人成果的进一步转化,从而充分发挥高职校园文化和德育的育人功能。

传统的家训文化不仅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内涵。家训文化可谓是生命与活力的一种延续,在高职教育当中,需要引入传统家训文化,使其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崇德好学、尊师重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我国的家训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对当今中国社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同时也能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建立多方联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形成先进价值观的责任,需要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这样的教育才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衡量教育的成败的重要指标就是,它是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只有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才能够对校园文化进行高效整合,确保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发展。传统的家训文化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当中,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蕴藏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基因,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汲取。二者同根同源,其中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追求,使其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可以促进高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让高职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思想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传统家训文化在高职德育工作中的运用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的家训文化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在德育中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利于高职德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亚辉《谈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 刘楚然《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德育中的运用探讨——以〈颜氏家训〉为例》,《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3] 林青、李涵《传统家训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探讨》,《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1年第23期。

[4] 张帆、刘丹《传统家训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因,内容和路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5] 周婵娟《刍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劳动教育课程路径》,《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1年第16期。

[6] 梁碧云、蒋流霞、莫鹏巧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生德育中的应用研究》,《科学咨询》2020年第27期。

[7] 陈泓君《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探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1期。

[8] 李梓烽《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土化的思考与探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家训德育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家训伴我成长
《朱子家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