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高中校园活动的实践分析
2023-11-01吴东煌
吴东煌
摘 要: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体育项目,武術进校园活动对传承并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中生参与到武术体育活动中,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并提高文化自信,吸取武术文化中的精髓,充分发挥武术文化的作用与价值。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武术进校园活动的作用,以及武术进高中校园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了武术进校园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武术 校园 实践分析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51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核心目标,武术进校园活动是对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不但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还能发挥出武术这项传统运动的育人功能。高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武术项目的文化性与教育性,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武术教学活动,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武术进校园活动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武术这项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强身健体功能,高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选择适宜的武术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在锻炼学生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丰富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其中蕴含深厚的文化与哲理,教师在传授学生武术知识与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精神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武术项目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欣赏观察与自身练习,反思总结其中的哲理。通过参与到武术学习中,能够让学生体会武术项目的魅力,在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2.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武术这项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对抗性,通过参与到武术练习中,能够让学生的勇气与胆量有所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会发生肢体碰撞,对学生来说,很多武术动作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进行动作拆分,然后带领学生反复训练,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最终取得理想的成效。武术这门体育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差异性较大,对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练习一些复杂的武术动作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难以掌握其中的动作要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武术项目时耐心勤奋、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3.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向学生传承民族精神,以武术项目为载体,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武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起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的决心与信心。通过学习武术项目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自信心,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不但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
二、武术进校园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1.没有认识到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部分高中学校的教师与领导并没有认识到武术进校园的重要性,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武术的认知仅停留在武侠小说与影视作品中,没有意识到高中武术教学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安排的课时十分有限,甚至有些学校并没有开设武术课程。另外,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绝大多数高中并没有设置相应的训练场所与武术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应有的保护,造成学生对武术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场地、设备、服装等诸多因素成为当前限制高中武术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设备的限制下,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将教学成效发挥到极致,甚至会降低教学难度保证学生的安全,最终呈现出的武术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单调,难以吸引学生参与到武术学习中的兴趣与积极性。
2.活动方式单一
活动开展方式单一是当前高中武术课程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当前在高中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授的教学方式,相比于其他课程来说,武术课上应用的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性,难以将武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第二,从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来看,当前高中武术进校园活动主要是以团体活动的方式进行,通常会以整个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新意,主要以传授学生相关文化知识为目的,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3.缺乏技能性内容
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通常会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武术动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武术招式。在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向学生展示武术的核心动作,如攻击与防守技能等,若不能对攻击防守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就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华武术的精髓与武术要领,最终会影响到学生武术精神的培养。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久而久之,容易打击学生对武术知识的学习热情与信心,最终会影响到高中武术教学的效果。
4.教学方式有待更新
在高中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武术教学要配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日后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运动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但从实践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以示范性的模式展开教学,如此一来,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在进行武术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无趣,使得学生不愿参与其中,难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与效率。另外,在进行武术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存在不足,教师在教学时主要会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动作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终会影响到教学成效,久而久之使得学生会对武术课堂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大大影响武术教学质量。
5.没能从课上延伸到课下
从当前高中武术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情况下体育教师都会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与指导,并没有将武术教学从课上延伸到课下,学生在课后不会自行对所学的武术动作进行练习与揣摩,只会在下次体育课时才会回顾之前所学的武术知识,这也使得武术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另外,学生在课前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对武术知识的学习巩固都集中在课堂上,在缺乏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情况下,使得学生在学习武术知识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体育教师在每堂课上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由于学生缺乏课后复习以及课前预习的意识与习惯,使得高中武术教学难度较大,若高中体育教师做不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则难以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最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三、高中武术进校园活动的有效策略
1.提高对武术教学的认识,构建良好教学环境
为达到理想的武术进校园活动教学成效,高中学校要从多角度入手改善教学环境。体育教师是武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认知理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进高中体育教师的思想意识更新,深化体育教师对武术进校园的理解与认知,有效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校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学生与家长认识到武术项目的功能作用与优势,从而使得学生、教师、家长能够对武术进校园活动达成一致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武术进校园的成效,不但要提高教师及学生对武术的文化认同,还要布置相应的校园环境,在学校中悬挂宣传画、设置武术教室、武术活动角等,营造良好的武术教学环境,为武术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普及传统武术知识
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尝试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我国传统武术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武术的认知,使其具备传承我国武术文化的意识与决心,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高中武术进校园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为学生选择武术资料时,可以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如李小龙/李连杰等,都是中华武术的传承者,当前世界上依旧有很多武术爱好者,深受李小龙与李连杰的影响,通过对相关视频资料的观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知识、参与武术训练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在对高中生进行武术教学前,校方要培养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武术知识与素养,确保教师掌握相关的武术知识与技能,从而保证高中武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第二,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效,校方可以聘请专业的武术教师,为学生呈现高水平的武术技能,以此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武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第三,可以与其他高中学校展开联谊活动,让每个学校的学生都能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体育教师之间也能就武术教学方面的内容进行互动与分享,探讨对武术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的教学见解,为学生普及武术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对中华武术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通过提高高中武术教师队伍的技能与素质,提高高中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4.强化技能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体育教师要将技术方面的训练融入武术教学中,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每一个武术动作的含义,掌握其中的动作要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为了保证武术课堂的趣味性,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融入一些其他的元素,例如,将音乐融入太极拳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避免武术教学课堂枯燥乏味,以此激发学生对武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了解武术中蕴含的精神,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5.积极改进并创新教学形式
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创新,使得教学理念与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高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要积极改革并创新教学形式,提高高中武术教学质量与效率,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武术课堂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在进行肢体动作练习的同时培养学生深入了解武术的精髓。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擒拿术,特别是针对女生,教师可以教授一些防身术。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与武术视频,让学生对武术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武术的精神与内涵,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武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出高中武术教学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灵活应用新媒体技术,先让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对武术知识的重视。同时要在校园中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利用當前广泛流行的新媒体扩大信息传播范围与速度,校方可以在官方微信平台定期推送一些与武术相关的资讯,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向学生科普武术知识,还可以制作一些线上课程,让学生在多媒体学习平台上了解更多的武术知识,如此一来,能够使学生产生对武术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制作微课,在课前将微课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观看视频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掌握本堂课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前吸收简单的知识,针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或问题,可以在课上向教师请教,或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教师为其提供的微课视频,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6.对考核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通常会在期中、期末等时间节点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考核,并为学生评定考核分数。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渐替代应试教育,教师需要对体育考核内容进行改革,教师要重视在体育考核中融入武术知识,并重视考核学生的武术理论知识与技能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知识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更好地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即便学生的武术动作并未达到标准,但仍然要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参与情况与表现,这样的考核方式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综上所述,高中武术进校园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但从当前武术进校园活动实践情况来看,由于受一些因素影响,并未达到理想教学成效,为此,高中学校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技能与素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武术教学环境,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此有效提高高中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高中体育教学优化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杨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学生武术兴趣培养的一些探讨》,《新课程导学》2017年第12期。
[2] 马云《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武术教学内容重构的原则与方法》,《武术研究》2019年第5期。
[3] 丁希武《优化高中武术教学的实践探讨》,《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1期。
[4] 王芙蓉《武术运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的基本途径》,《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