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2023-11-01牛玮
牛玮
摘 要:传统民间游戏是先民们的集体创造和智慧结晶,多源于自然、源于生活,贴近幼儿天性,益于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园融入传统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是幼儿园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体现,更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之需要。
关键词:传统民间游戏 幼儿园课程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57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指出:“现代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将成人世界的信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幼儿的面前,侵蚀了孩子与成人的分界线,最终造成了幼儿童年的消逝。”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和网络软件充斥幼儿的整个童年生活,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传统的群体幼儿游戏缺乏深刻的认识,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推动民间游戏进入幼儿课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以便于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创设传统民间游戏环境
(一)营造浓厚的游戏氛围
民间游戏要想更好地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是环境在其中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的优势,营造浓厚的游戏氛围。例如,教师可以用民间游戏活动图片来装饰墙壁,使孩子们置身于一个充满传统民间文化氛围的空间里。孩子们看到教室墙上挂着舞龙、跳皮筋、滚铁环等各种各样展示传统的民俗活动的图片,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提供游戏材料
一方面,幼儿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供幼儿操作。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对日常使用的活动材料不断优化,鼓励幼儿多使用大自然中的材料,引导幼儿在环保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幼儿、家长可以从生活中选取简单易制作的材料自制玩具,这既能够培养亲子间的亲密关系,也能够促进家园合作,有利于丰富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的材料。
(三)积极开发游戏资源
想要让传统民间游戏长久地融入幼儿园活动中,做好游戏资源开发工作是关键。开发传统民间游戏资源,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素材收集:发放民间游戏素材收集表,让大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网络浏览和民间调查等方式,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第二,素材筛选:成立相关的教研组,从游戏的创新性、适应性和教育性角度出发,对各个游戏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最后挑选出适宜本园幼儿的传统民间游戏素材。第三,素材分类:依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领域的目标,并结合具体游戏,通过研讨对其进行分类,并结合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将游戏素材对应大班、中班、小班三个阶段进行归类。
(四)提高幼师综合素质
第一,幼儿园可聘请相关专家及资深的教师组织线下培训学习,让幼师了解传统民间幼儿游戏的价值,同时让幼师亲自体验传统的民间幼儿游戏,感受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引导幼师主动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第二,定期组织网络学习,通过对适合幼儿参与的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挖掘,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创新和改编,使其更贴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三,举办跨幼儿园的教师交流会,通过交流和合作,分享开展民间幼儿游戏的过程和经验,提高幼师专业水平。
(五)引导家长积极参与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亲情的纽带,有利于拉近亲子关系。教师要主动将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影响告知幼儿家长,积极引导幼儿家长认识传统民间游戏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成为游戏中的一员和分享者,并通过家庭联谊等方式推广传统民间游戏。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在活动中举办一些传统民间游戏,让孩子感受到与家长一起游戏的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两人三足”游戏,将幼儿和父母贴近的两条腿用布条捆绑在一起,在第一声命令后,幼儿可以同父母一起向目标跑去,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将获胜。教师可以组织《翻花绳》游戏,一个人利用手指将绳子翻成另一种样子,對方则用手指接过绳子继续往下翻花样,一方进行不下去时,另一方获胜。
二、丰富传统民间游戏内容
传统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可利用的资源较多,有助于拓宽幼儿课程的教育空间。幼儿园可以从传统民间活动入手,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探索与挖掘,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例如,汉中地区地处陕南一带,每逢过节会有唱戏、社火、舞狮、高跷、划旱船等活动。其中,社火游戏可以融入幼儿园教学中,幼儿通过佩戴各种脸谱扮演戏剧人物,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美术等活动,再现历史故事。通过与艺术领域的结合,能够让幼儿了解历史故事。除此之外,民间游戏(木偶戏、皮影戏)容易受孩子们的欢迎,民间的一些科学小发明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例如风筝、孔明灯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探索和操作,增加课程的教育意义。
在我国民间,七巧板是流传度很广的一种益智游戏,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说,七巧板是东方最为历史悠久的娱乐玩具之一,是我国伟大先人的发明。笔者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
【实践一】:七巧板讲故事——守株待兔(语言领域)
(一)开始部分
观看七巧板拼成的图片,引出主题。七巧板不仅可以拼摆图形,还可以讲故事。
(二)过程部分
1.幼儿分组拼图,讲述故事情节。
①教师出示故事《守株待兔》的几张图片,每组一张进行拼摆。
②每个小组派一位幼儿作为代表来对本组的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出了你们组的故事,都很棒,其实这是个关于农夫和兔子的成语故事,叫守株待兔。
2.出示完整故事画面,幼儿尝试讲述。
①教师打乱顺序出示《守株待兔》的所有图片,让幼儿尝试排序讲故事。
②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3.丰富故事情节,总结道理。
①教师讲解正确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丰富故事内容。
②幼儿按照画面顺序大胆讲述故事。
③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不仅能够根据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大胆讲述故事,还了解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并知道了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道理。
【实践二】:神奇的七巧板(科学领域)
(一)快找快拿
5秒内,看图像,发现形状相同的板,放在操作板上。并尝试将大小、形状各异的板子换一换位置、变一变方向,奇妙的变化就会发生。请小朋友们试着操作一下。
(二)尝试组合七巧板
1.小朋友们试着使用三角形来创造不一样的形状,观察能不能产生新的形状。
2.交流:大三角和大三角组合成大正方形,小三角和小三角形组合成小正方形。
总结:从七巧板中选取两个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些新形状。
(三)拼七巧板
七巧板非常奇妙有趣,能够组合成多种多样的图形。向孩子们展示拼接好的机器人,并且讨论机器人的手、脚、身体和头分别是什么形状组成的,然后请幼儿尝试操作。还可以挑战一分钟拼小鱼。
(四)拼图比赛
挑选不同的物品,如房子、飞机等,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拼完,哪一组就成功。
【实践三】:七巧板大作战(健康领域)
(一)开始部分:热身活动
(二)基本部分:看图做动作
1.教师出示由七巧板组成的人物动作图形。
2.幼儿猜一猜、做一做相应的动作。
3.教师示范动作要领,讲解保持身体平稳的技巧。
(三)七巧板大作战
游戏规则:从起点分出 5 条障碍通道,分别是走平衡木、S 跑、跳荷叶、钻山洞、爬红外线,每条通道的终点分别对应若干不同的七巧板人物动作。幼儿通过障碍通道,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图形,并做出相应动作,保持身体平稳。
(四)结束部分:放松活动
七巧板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在《七巧板讲故事——守株待兔》中,幼儿通过七巧板摆出“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与科学领域相结合:《神奇的七巧板》激发幼儿对拼图游戏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健康领域相结合:《七巧板大作战》通过看图、模仿由七巧板拼成的人物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出七巧板大作战主题,从而开展猜动作——做动作——讲技巧——大作战等环节,在一系列环节能够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身体平衡性。
三、傳统民间游戏贯穿始末
(一)融入主题活动
教师可以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游戏中学,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让幼儿认识数字,我们可以开展“跳房子”的主题活动,幼儿和教师在班级活动室或者户外操场上画出大房子,幼儿一边单脚跳一边认读里面的数字,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抽象的数字。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传统节日开展对应的主题活动。
例如在元旦佳节,可以开展以“虎年游戏”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虎娃投壶游戏,让幼儿了解投壶这一传统游戏,并尝试让幼儿挑战投壶游戏;虎娃跳跳乐(跳大绳),比一比,谁是跳绳大师;虎娃闹新春,开展舞龙舞狮划船的游戏。在元旦佳节开展民间游戏主题活动,能够让幼儿了解元旦文化以及元旦的习俗活动,感受元旦浓浓的节日氛围。除此之外,在国庆节、中秋节等其他节日中,为了让幼儿参加游戏主题活动时感受到中国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对应活动主题的民间游戏内容,培养民族精神。
(二)融入区角活动
开展区角活动,幼儿有一定的自主权选择活动区和游戏材料,能够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自主性。首先,我们需要提供合理的游戏空间,空间太小容易造成游戏拥挤,影响幼儿游戏的效果。其次,还需要在区角活动中投放适宜的材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玩法不一,能够供幼儿去探索和研究的材料,例如,编织、皮影、剪纸、七巧板拼图等。教师也可以从生活中提取一些游戏材料。最后,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合理融入传统民间游戏。可以将区域划分为民间益智区、民间美术区、民间阅读区等,在益智区投放走迷宫、五子棋、拼图等游戏材料,按照小班、中班、大班的顺序,投放的材料逐渐增加难度;在美术区可以投放剪纸、画脸谱、包粽子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在阅读区幼儿可以让幼儿了解童谣内容、儿歌及历史故事等,例如,汉中地区三国文化丰富,幼儿可以通过丰富的插画图书了解当地的历史故事。
(三)融入户外活动
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户外活动,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道具开展钻山洞游戏,来训练幼儿的敏捷度和反应力。在幼儿园教学中,笔者看到大班孩子利用幼儿园投放的木条材料,亲自动手搭建了独木桥,并轮流在上面通过,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幼儿利用奶粉桶自制踩高跷的工具,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还可以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常见的“跳皮筋、跳绳”等游戏来促进幼儿肌肉群的发展。借幼儿园实习机会,笔者在户外活动环节与幼儿展开了“丢手绢”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四)融入过渡环节
除了教育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等,幼儿园还有很多过渡环节,充分利用过渡环节开展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游戏的开展时间。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在过渡环节开展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一二三,木头人”。
实践过程:一次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幼儿趴桌休息,由于小班幼儿比较好动,于是笔者在这个过渡环节组织了“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教师喊口号“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漏出小白牙”,小朋友们瞬间安静下来,嘴里还说着:“教师再玩一次,再玩一次。”
同样,在中班的过渡环节,与其反复敲铃鼓让幼儿安静下来,笔者同样组织了这次游戏,在中班喊口号时,要有快有慢,声音有高有低,中班小朋友能够根据教师的节奏快慢迅速做出反应,而且动作花样多,有人在口号结束时端正坐好,有人做鬼脸……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在课间休息时,笔者还经常看见幼儿自发组织起来,开展这个游戏。
实践过程分析与总结:传统民间游戏种类丰富。本次实践中,在过渡环节,笔者选择了不需要材料和场地的“一二三,木头人”游戏,小朋友们参与游戏的热情十分高。这一游戏维持了班级秩序,能够将过渡环节有效利用起来,而且幼儿能在游戏中调动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更好地衔接下一个环节。
总之,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传统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中融入传统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丰富幼儿园课程,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巧妙安排一些民间游戏,能够在丰富幼儿园的游戏内容,同时也能将民间游戏自身特有的在教育方面的魅力体现出来。另外,传统游戏能够帮助教师对幼儿在一天中偶尔出现的不稳定情绪进行安抚,有利于更好地衔接各个教学环节,进而使得幼儿在幼儿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睿曦《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新智慧》2022年第13期。
[2] 张彩萍《有效将传统民间游戏开展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8期。
[3] 辛有宁《论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新课程》2021年第27期。
[4] 沈凤《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策略》,《家长》2020年第20期。
[5] 李墨文《依托传统,实现快乐——传统游戏在一日生活中的开发及运用》,《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第8期。
[6] 张云《谈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的改编》,《学苑教育》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