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化进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索与研究
2023-11-01朱蕾
朱蕾
摘 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中小学音乐学科中包含了对京剧文化的教育内容。在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音乐学科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推进“京剧文化”走进课堂是基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发展情况作出的综合考量。京剧文化在农村地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推进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改善这一现实情况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现实,讨论京剧文化进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意义,并结合京剧文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京剧文化进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京剧文化 音乐课堂 农村地区 小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48
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我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之后,农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改善,但仍有发展空间。以音乐课堂为例,音乐课堂的变革在于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发挥音乐育人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京剧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让京剧进入音乐课堂能够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音乐课堂教学工作注入发展新活力。
一、京剧文化进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意义
1.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京剧文化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在学习京剧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审美技能和表演技能。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学生所能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网络,纷纷扰扰的网络环境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也容易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出现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学生缺少了解传统文化的契机和渠道。让京剧文化走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挽救当代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局面、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而且能够实现文化传承,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交给新一代小学生。
2.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京剧文化如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也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戏剧形式,京剧文化进入小学音乐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早在近代时期,我国的京剧文化就已经流传至国外,国家还外派众多艺术表演团前往海外表演,京剧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进入现代之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京剧在国际间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谈及中国,国际友人能联想到“Beijing Opera”和“panda”。大多数小学生对于京剧的魅力和影响力并不了解,让京剧走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京剧的影响力、学习京剧的历史,而且能够让学生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3.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境界
京剧文化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高雅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美”与“丑”尚未形成标准的认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生陶冶情操的方式比较有限。日常生活中,可供选择的娱乐形式更是少之又少。京剧作品中融合了舞蹈、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极具欣赏性。学生在欣赏京剧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的体验,而且也会对艺术有一个完整且清晰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分清“美”与“丑”,在日常生活中,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对于学生而言,还能在欣赏京剧文化的过程中品味京剧作品所传达的理念,助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补充京剧文化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能提升音乐课程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京剧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京剧文化教学深度不够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京剧文化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深度不够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对于京剧文化教学工作并不重视。一部分教师认为音乐学科并不重要,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敷衍了事的心理,影响教学质量。甚至一部分教师直接将音乐课程留给学生自由开展活动,使音乐课程丧失了其教育价值。尽管教育部门提高了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但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教师的思想比较固化,教育观念并未改变。在教师对音乐课程教学并不重视的情况下,更谈不上对京剧文化教学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对于京剧文化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之中,学生在课堂上所能了解的内容十分有限,农村地区教师所能触及的领域比较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也直接影响教学深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缺乏对京剧的热爱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京剧文化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对京剧文化的热爱等问题,这同样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孩子本身所能接触到的领域和知识比较少,了解外界的方式比较有限,一小部分学生甚至不清楚“何為京剧、京剧为何”,自然无法提起对学习京剧文化的兴趣。特别是京剧艺术作品的节奏比较慢、篇幅比较长,小学阶段的学生定力不足,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沉下心、静下气,沉着应对学习。另一方面,新一代的小学生追求新颖的事物、喜欢流行元素,相较于京剧文化,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和影视作品,将京剧文化视为“老古董”,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同样不利于开展京剧文化的教学工作。面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毫无应对方法、不知如何开展教学工作,使得京剧文化教育工作陷入僵局,教师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方式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京剧文化教学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不多,艺术类课程的教师更是很少,通常一个音乐教师需要负责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这不仅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而且无法保证音乐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深感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设施比较差、环境复杂,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前往农村地区任教,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缺口迟迟无法补齐,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更重要的是,有关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工作比较少,音乐教师不仅缺乏培训机会,而且缺乏交流分享机会,大多数教师仅仅是了解京剧文化的理论知识,对于京剧文化的实践以及应用并不了解,同样影响教学质量。
4.相关校园文化活动有限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京剧文化教学中存在着校园文化活动比较缺乏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农村地区学校设施不完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农村学校的硬件设备无法支撑教师开展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导致校园内缺少良好的京剧文化氛围,学生只能通过课堂了解更多的京剧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并未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京剧文化活动,校园内缺少社团、缺少比赛、缺少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教师在课堂上也很少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渴望参与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渴望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展开交流、渴望得到外界的关心,在缺少校园文化活动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三、京剧文化走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策略
1.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与培养
让京剧文化走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开发与培养,发挥兴趣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京剧知识投入更大的关注度。相比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亲自探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演绎京剧,让学生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播放解说京剧来源的视频,让学生对京剧文化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在意识到京剧文化是一种优良的传统文化之后,学生自然会建立对京剧文化的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并积极主动地向学校进行申报,邀请京剧文化艺术团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在观看艺术团表演的过程中,全面认知京剧文化的魅力所在,逐步建立对京剧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学习“京调”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主动探究“西皮”和“二黄”不同的声腔。为了了解两种声腔的不同之处,学生会在小组内部开展表演活动,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够从中收获兴趣与热爱。
2.丰富京剧文化的教学形式以及内容
让京剧文化走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要丰富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开展教学活动,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规律。首先,除了教材中有限的教学资源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教学资源、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比如,京剧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京剧作品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彰显了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富有朝气与发展活力的特点。
以《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这一作品为例,这部京剧文化作品节奏比较快、与传统的京剧文化作品大有不同。教师将这一现代作品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悟京剧文化作品背后蕴藏的内涵、体会这部作品的启发意义,《新貴妃醉酒》也是京剧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的体现,亦可作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除了正常的讲解、讨论、表演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动画教学、多媒体教学、乐器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京剧文化在表演过程中常会使用到传统的乐器作为辅助,教师可以将乐器带到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为了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积极主动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3.注重城乡教育资源间的联合与开发
让京剧文化走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还要注重城乡教育资源之间的联合开发与统筹规划,改善农村地区教学资源有限的现状,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增强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自信心。首先,可以采用“一助一、城乡心连心”的合作教育形式。一方面,城市地区的学校定期派优秀的教师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优质课的体验机会,而且能够作为农村地区教师改善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参考,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城市地区的学校可以为农村学校补充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等一系列教学资源,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其次,城市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农村地区的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同讨论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农村地区还要积极主动地与城市地区的公益社会团体与组织建立联系,获得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扶持。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地区的教育,希望能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但苦于无渠道、无人脉,导致无法实现。为此,农村小学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学校实际情况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农村地区学校的需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逐渐成长和发展。
4.创建更多种类的京剧文化校园活动
让京剧文化走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还要注重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整个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京剧文化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活动可参加、受环境的影响提升个人审美、实现对京剧文化的传承。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京剧文化比赛活动,比赛活动的主题是“结合《唱脸谱》这部作品,画出你心中最喜欢的人物脸谱”。学生在参与比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收获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学校还可以组成一个小学生京剧文化艺术表演团,每周固定时间让学生参与训练,并主动寻求大型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和其他学校京剧文化艺术表演团竞争比赛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这不仅是对农村小学生的一种锻炼,也是提升农村地区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举措。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预留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分享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的京剧文化内容,教师也能更加了解学生对京剧文化的掌握情况与实际需求。
总之,通过对以上论述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得出,让京剧文化进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为了让京剧文化走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丰富教学形式以及内容,推进城乡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道阻且长,京剧文化走进音乐课堂也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一味追求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总结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 何烨《让京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以京剧演唱课〈京调〉为课例探究京剧的学习》,《成功》2021年第4期。
[2] 林凨琪、申咏梅《音乐“母语”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探析——以京剧为例》,《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2期。
[3] 马晶晶《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望,闻,问,切”在京剧课堂中的运用及成效》,《北方音乐》2020年第9期。
[4] 成婷《从教学设计出发打造高效课堂——以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一课为例》,《传奇故事》2020年第7期。
[5] 王春桥、胡蓉蕾、万霞《京剧进校园 国粹韵芳华——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芙蓉路小学京剧文化进校园经验分享》,《教师》202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