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视域下闽南传统文化绘本设计课程探究

2023-11-01陈淑缘

关键词:闽南绘本美术

陈淑缘

摘 要:本文立足闽南传统文化这一地方乡土文化,通过绘本设计教学,以大单元教学模式来进行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闽南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设计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47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开发,形成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实践研究则是教师将“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地实施与呈现的过程。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養达成的新常态下,教师带给学生的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为美术教学开启了新视野,核心素养的构成关系是相辅相成和制约影响的,它们的关系绝不是割裂开的,它们都包含在美术教学的整体过程中,一个大单元教学和每一节课的每个素养都会有明确的指向,但每个素养能力的达成都是基于对美术学科特点“视觉形象”的观察、联想、比较和判断之后实现的。

本文以带有地方人文特点的闽南传统文化绘本设计校本课程作为切入点,围绕引导启发、合作探究等策略,探究基于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的“地方文化+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设计初衷,聚焦目标

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美育主旋律的影响下,富含民族文化,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着弘扬、继承传统民间文化的意愿,从教育的角度对乡土美术美育资源展开学习与研究,将世代相传的本土民间美术引入学校教育,意义深远。

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基于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设计了6个课时的大单元课程,主要内容为闽南传统文化绘本设计,采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三个学习领域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带领学生了解闽南传统文化的四个方面“闽南传统饮食文化”“闽南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格”“闽南民俗与风土人情”“闽南语童谣童玩”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围绕这几方面的闽南传统文化进行赏析与评述,将相关的美术知识与技能重新整合,主要通过艺术字设计与版式设计和书籍装帧形式展开教学,最后以绘本形式呈现作品。

二、创设情境,构建趣味性实践主题

第一次课秉承“引导学生参与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课程理念,创设“闽南传统文化一览”的教学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资料逐个欣赏“闽南传统饮食文化”“闽南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格”“闽南民俗与风土人情”“闽南语童谣童玩”,引领学生欣赏探究丰富多样的闽南传统文化,感受闽南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追求过多,虽然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走马观花式的快速浏览使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的赏析泛而不精,同时笔者对这几方面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的归纳也不够深入。闽南传统文化种类繁多,或许是对闽南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笔者恨不得将自己所知所学在短短一节课上全部展示给学生,却忽略了这些学生很大一部分不是闽南人,接触到的闽南传统文化少之又少,也忽略了这个年龄段(初一)的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更偏离了课堂教学“授之以渔”的本质。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应让学生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目的意识,明确为了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应怎样去做,为此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而教学效率就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说,知识具有情境性与社会性,学习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经过反思,笔者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调查了解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设置学习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课后探究。经过反思调整,调查分组,学生自行课后分组或个人根据学习单设计方案,对自己所选的一项闽南传统文化研究进行资料收集。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街串巷收集资料。资料收集方式很多,有的同学实地考察闽南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格,以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为代表的嘉庚建筑,泉州蔡式古居红砖古厝,中西合璧的鼓浪屿建筑为代表,了解闽南传统建筑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特征;有的同学则走街串巷品尝闽南传统美食,通过摄影、录视频等方式了解其制作过程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有的同学从爷爷奶奶一辈的老人口中了解到闽南传统习俗与风土人情,有些非闽南的学生还学会了答嘴鼓、闽南语歌、闽南童玩童谣等;有的学生通过查看旧照片和旧报纸、书籍或上网搜索等途径去收集资料,这一收集资料制作PPT的过程使学生得到了图像识读素养的提高。

建构主义理论有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于是第二课时的设计依然是“欣赏·评述”,笔者就各小组学生选的主题展开提问:“如何将你手上的这些构思变成绘本?”抓住这一关键引导学生思考:要以什么创编形式进行绘本设计?对生活的感知是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笔者根据学生收集的素材,鼓励学生在构思中追求自己的个性风格,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讨论。再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构思,举例:有一位同学家住鼓浪屿,他的主题是“你不知道的鼓浪屿”,构思造型是以鼓浪屿的林氏别墅为绘本造型,介绍鼓浪屿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及其特点;有一位同学的构思是“陈嘉庚先生的遗产”,构思造型是以嘉庚建筑为绘本造型,介绍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嘉庚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还有一位同学的构思是“不一样的中秋佳节”,以闽南传统博饼的博饼碗为造型,介绍闽南传统文化中的博饼习俗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还有的同学介绍闽南传统饮食文化等,学生将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整合成PPT展示、分享、交流。

三、设置项目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实践

驱动性问题是将比较抽象和深奥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展示一个适当的情境,驱动学生主动展开探究并根据目标进行实践。第三课时教学的内容为“设计·应用”,在学具、资料都准备齐全以后,笔者进行全方位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意识?如何将相关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和闽南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在创意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文化理解,同时又要选择适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切入点?以问题的方式展开教学,设计要在拓宽眼界和思考探究中形成,然后通过具体实践完成作品。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做,更要启发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设计出独具创意并富有文化内涵的闽南传统文化绘本,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素养的培养。子问题服务于驱动性问题,由学生在讨论解决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生成并提炼和归纳得出,例如,设计一本闽南传统文化绘本可以分解成:绘本的造型设计、书名艺术字设计、内页版式设计、装帧设计等等。教师提出细化的项目任务和目标:构思是创作的第一步,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为后续的独特设计做准备,要设计出具有独创性又能够体现闽南传统文化内涵的绘本,首先得根据自己的构思,明确自己的设计点,设计独特的绘本造型。造型要体现闽南传统文化特点,结合教师课前制作的以闽南红砖古厝为造型的绘本范本展示,可以用古厝的造型和红砖的颜色体现闽南传统民居古厝的建筑特点——红砖、燕尾脊等;再根据造型特点设计绘本书名和内页版式设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诱导。可见教学中的适时诱导至关重要,以教师提供的范作为诱饵,用点带动面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以独具匠心的诱导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决定行动,根据笔者的教师范作展示绘本古厝造型、书名艺术字设计、色彩等造型要素,教师板书进行艺术字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以“闽”+闽南惠安女形象=?(图1)的设计,进行“闽”字的艺术字设计,以“厝”+ 闽南传统红砖古厝造型=?(图2)进行艺术字设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调动、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绘本书名艺术字设计构思。板画是美术课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板画展示艺术字意象化、形象化、装饰化字体设计,使学生更快、更方便地接受新知,有利于学生更方便地表现艺术字,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板画设计过程中分析归纳它们的创意特点,同时培养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从惠安女形象化的“闽”字造型,表达闽南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改变字形的闽南红砖古厝的“厝”字,展示图片介绍闽南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如中轴线对称式造型特点的飞檐翘角、独具闽南风格的砖石墙,体会闽南先民们高超的建筑技艺和智慧,解读闽南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四课的内容为绘本内页设计,包括字体设计、版式设计、色彩、插图等内容。探究是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知识,从而进行独立创作的一种方法,它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经过思考,笔者采用对比法,展示两本学生手工书设计作品,请学生欣赏、对比内页的版式设计,采用对比法,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他们了解到运用版式设计基本原理设计的手工书内页更加生动有趣、活泼新颖;展示如何在设计上体现闽南传统文化特点,比如版式设计:教师范作(图3)和图片讲解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对称与均衡几种版式设计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对版式设计进行深入探究。结合前面学生对自己绘本的整体构思进行内页的文字、插图、色彩、版式设计的重新整合,一本闽南传统文化绘本已出现雏形。(图4)

第五课时是学习书籍装帧设计,进行绘本装帧。借助优秀绘本、手工书设计的装帧形式展示,将复杂的书籍装帧形式录制成微课,师生共同探究闽南文化绘本的几种装帧形式:折页装、线装、拉页书、立体造型书等。学生根据自己绘本创编的形式选择适合的装帧形式完成作品。(图5)

四、多元评价,交流探索

美术大单元设计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基本都是评价展示,这一环节看似普通,实际尤为重要。评价要采取多个维度,除了对项目作品成果的评价外,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包括课前小组合作探究收集资料,学生思维能力的展现、小组协作表现和问题解决。展示与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师,评价是检验课堂有效性的和呈现学生作品的方法之一。美术是视觉艺术,学生通过对闽南传统文化绘本作品的展示与交流,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发现他组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交流互动,可以优化学生的分析、對比思维,通过交流碰撞,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同时,笔者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也体现在学生的作品展示中,在师评环节中,笔者对学生做出鼓励性评价,如某位学生的绘本书名艺术字设计独具创意,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某位同学内页插图以故事性展开创编,插图刻画细腻,细节之处体现闽南传统文化内涵;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就给予及时鼓励表扬,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闽南传统文化绘本大单元课程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闽南传统文化,在赏析与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通过绘本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理解能力;在认知闽南传统文化的艺术特征及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热情;学生在活动中既体验了学习活动的乐趣,又得到了人文、艺术的熏陶,同时实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本着继承和发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笔者希望通过对闽南传统文化绘本设计校本课程的初探,把闽南传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带领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探索的路上,笔者将不断探索,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郑宝珍《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维度与向度——以乡土美术为例》,《福建教育》2019年第48期。

[2]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闽南绘本美术
闽南文化传承
绘本
绘本
绘本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