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新探

2023-11-01梁育波

关键词:美术素养传统

摘 要:美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对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相较于其他逻辑性课程而言是一个较为轻松快乐的课程,教师必须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对学生开展教学,这样才能体现出美术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展开深入分析,并对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进行了探讨,期待为日后的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45

美术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其主要是通过审美活动来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核心素养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应用中存在一定难度,这不但涉及教学资源,还和学校、教师及其教学环境中的氛围创设有很大关系。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难题。因此,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来,本文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展开分析探讨。

一、当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美术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受传统的中国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该课程本来就容易被忽视,没有受到重视。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美术教育尽管受到高度重视,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有一定的不足,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并且对传统文化教育没有予以重视,未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教师作为专业知识的教授者,若教师的引导不够,则势必会影响到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

(二)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相互配合,学生只有保持对美术学习高涨的热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培训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才能有序进行。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同感不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欠缺,在反复循环下,不但不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需要通过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学习氛围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将重点知识传达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彰显魅力,提升素养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以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最终目标,探寻有效方式融合小学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在实现美术教学价值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此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传统文化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艺术作品,巧妙地展现了各种人文魅力和艺术魅力。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美术里的视觉形象,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进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图像识别素养。与此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下,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认知和欣赏美好的事物,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术作品自身具有较好的表现效果,使其与传统文化能够紧密结合。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以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终极目标,探索小学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的方法,才可以在实现美术教学价值的前提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以促进我国文化的進一步发展。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艺术作品,巧妙地彰显出各种人文风情和艺术之美。

(二)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在开展相关剪纸画内容的教学时,教材中展现了精美的剪纸作品,作品构思巧妙,且具备吉祥的寓意,这类剪纸作品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思索其真正的含义和价值,或者让学生进行剪纸画训练,在剪纸的过程当中体会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热情。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求知精神。例如,在中高年段的教学中,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通常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和文化,例如节日的日期及其背后的实际意义、由来及其活动形式等,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设计和创作,再加以展示。学生在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不断丰富思维模式,拓宽视野,正确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在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三)更新知识,丰富课程资源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若想在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且对相关材料进行梳理。依据课程教材具体内容挑选更加适宜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要紧随时代的脚步,把握美术课程的动态,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拓展知识层面,将丰富多样的信息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当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积极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使设计方案更加具体,并且对教学方式进行自主创新,这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加有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美术作品欣赏与文化内涵相融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作品欣赏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能够让小学生在充分了解美术与文化艺术、美术艺术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岭南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水墨游戏》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现古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让学生赏析佳作。在学生欣赏作品时,教师可以借机为学生讲解齐白石画画的背景小故事、郑板桥画竹子的故事等,以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体会人物精神。此外,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讲解水墨画的技巧特征,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简而言之,就是在充分了解美术著作的同时应充分了解创作者的思想、人生经历和主题思想,只有这样,才可以与艺术家们进行情感互动,有利于更好地发掘美术内容的文化底蕴,进而可以在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使其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精神价值,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

(二)美术课堂教学和实践运用相结合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若想推动传统文化的高效融合,应重视对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进行紧密结合,使其融会贯通。需注意的是,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并不是纯理论、纯方法的课程,要在教学期间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不仅是美术设计和应用领域的主要目标,更是新课程改革对美术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学生设计的流程中,美术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思想方面意识到设计的实际意义。学生从美术学习到美术设计方案,再到美术作品的创作实践,可以清晰地根据美术著作去表达个人观念与情感,这种方式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求学生的美术实际操作水平。

例如,在春节即将来临期间,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民间年画”这一主题,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沟通交流等形式,探寻民间年画的用处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充分了解民间年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材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单独制作等方法制作一些颇具趣味的民间年画。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新年民间年画的寓意。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充分培养,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乐趣,真正做到了将知识内容融会贯通。

(三)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依據课程内容融入相对应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在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当中,应契合当前的教学内容,这样才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创建更为轻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例如,在东岭南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写意蔬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赏析中国传统画作,解读创作者的绘画技巧和优势,也可以适当对创作者的人生经历进行讲解。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的绘画特性,进一步了解作品形式及主题思想,体会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东西方著作进行比较解读,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1.在课堂上以民间工艺展示民间文化

在很多地区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仅向学生传递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把我国的传统美术文化真谛融入书籍中去。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教师应把民俗文化内容教授给小学生,可以以民俗文化艺术品的形式或者民间工艺品的形式进行宣传,这样不但让学生们学习到美术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增强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在小学美术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小学生们积极地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在课堂上欣赏名画作品,弘扬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还需要展现一些名画作品,美术欣赏内容包括许多,有美术绘画和建筑等。中华民族的美术宝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想象力。正确引导学生对艺术表达的充分挖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渗入品德教育。比如,可以将中国传统山水国画和写意国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宣传,让学生在对名画的欣赏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四)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现阶段的要求,有时候甚至会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大部分以教师为核心开展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五)丰富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纪较小,求知欲比较强,因此,教师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活动,拓展教学过程,并把传统文化与具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行业的教学器材也在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也赢得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欢迎。现在的小学生对民族手工艺、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小学生喜欢通过直观形式的课堂教学,去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中融入信息科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教学中离不开信息科技的融入,从传统佳节到民间工艺,通过利用信息科技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感悟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真谛。

(六)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生活

我国的古代工艺美术品、中国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和民间工艺等美术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因此,在渗入传统文化教育时,还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美术的创意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把传统文化渗入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们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真谛。

总的来说,美术教学在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的方面有着有利条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独有优势,依据小学美术的课程内容将传统文化渗入其中,使学生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开展美术课的过程当中,不但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渗透并适时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优化教学的方法,也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内容。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途径,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羽卉《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新探》,《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

[2] 陈霞《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探索》,《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年第7期。

[3] 庄志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新探》,《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3期。

[4] 李洁《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年第16期。

[5] 薛翔文《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新探》,《电脑校园》2019年第6期。

[6] 李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12期。

[7] 杨姝《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试题与研究》2022年第3期。

(梁育波,1984年生,男,广东肇庆人,大学本科,小学美术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