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2023-11-01张俊

关键词:古诗词中职探究

张俊

摘 要: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培养素质人才的战略目标。中职教育对于增强学生技能水平、提升文化素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教师要通过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探究学习能力,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付出努力。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特点、策略,以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助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 古诗词教学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1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在课程探究过程中,培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思想,使新一代技工型人才具备良好的文化品质和优秀的文学素养。因此,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渗透模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深度解读能力,能帮助中职学生夯实母语学科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母语文化素质。

一、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科学开展创新性、多样性的教学引导活动,为学生逐步建构课程学习思维,使学生在探索古诗词内容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通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的模式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古诗词是一种古代文学表现形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课程探究中形成文学思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锻炼古诗词学习综合能力。

2.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

文学对于中职学生的影响巨大,教师要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科学应用传统文化渗透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全面性、系统性地培养文学能力铺平道路。在传统文化渗透中,学生要结合传统文化内涵,提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与能力拓展中强化学习思想,全面建构课程学习逻辑思维。在古诗词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利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学思想,让学生在对语言知识的探索学习中,挖掘其文化精髓,形成良好的文学涵养。同时,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要借助古代诗人、词人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的人生境遇,培养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优秀人格。

3.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为学生建构课程学习思想做好铺垫。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文化,在文化的传承中陶冶情操,对中职学生的语文思想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价值。因此,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要结合古诗词文学意境,培养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点探究中培养文学意识,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综合能力。在外来文化思想冲击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国学文化探索热情,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识。同时,在传统文化中渗透古诗词教学,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储备人才。

二、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特点

1.整体性特点

古诗词内容中蕴含的文学知识较为丰富,在进行学习时,教师要对全体同学进行考核,了解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综合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方案,凸显出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特点。古诗词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认知设计具体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驾驭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课程探究中形成学习意识,逐步建构课堂学习思维,为开展多样性、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中职语文教学要面对全體学生,使学生在提升文学素养的过程中增强个人综合能力,为学生全面形成文学意识铺平道路,彰显出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推动语文古诗词教学进程。

2.创新性特点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其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运用传统文化渗透方式,简化古诗词教学过程,优化古诗词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学习方式方法,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升课程学习自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内涵进行深度分析,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思想和文学修养。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创新理念,在课程探究中锻炼学生的知识探索兴趣和动力,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学习兴趣,以古诗词为探究重点开展课程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3.多样性特点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多、范围广,将其渗透到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视野逐步开阔、学习思路更为清晰,积极开展古诗词深度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在古诗词教学中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进行应用,创设出具有文化价值、文学魅力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培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综合技能。同时,利用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特点,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引导,使学生在古诗词知识探索中,提高对文化的探究能力,增强中职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学习方式方法。

三、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培养诵读习惯,汲取文化精华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利用诵读教学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意识,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掌握中职语文古诗词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探究学习能力。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真情实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诵读习惯培养中,教师要借助任务教学法,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任务,掌握课堂学习节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消化吸收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可以运用任务教学法,根据诵读教学目标设定几个任务:任务一:初读《琵琶行》,教师要做好示范,在诵读中读准字音、明确断句,将作者的情感通过诵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字正腔圆、合理断句”的任务下,开展诵读训练,进行《琵琶行》学习活动。任务二:向学生介绍《琵琶行》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探究古诗词内容,感受诗人身处的环境,了解古诗词中所阐述的愤怒之情,感受诗人报国无门、屡遭贬谪的悲凉境遇,培养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怀。任务三:在诵读学习中,自主解决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使学生在生字生词分析中,增强对故事情节的感悟能力,使學生在诵读中学习古诗词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探究驾驭技能。在诵读学习中,教师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配乐,烘托诵读气氛,使学生的诵读情感更加饱满,为开展诵读探究活动提供有利环境。同时,要在古诗词诵读训练中,创设赏析活动,利用群体诵读和个体诵读的形式,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使学生在古诗词探索中,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精华。

2.创设文化氛围,培养学习思想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工作,使学生在课程探究中培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思维得到培养,进而开展多样性、创新性的课程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综合能力,凸显古诗词教学的创新作用。因此,教师要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古诗词教学课堂进行渲染,通过创设传统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度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思想。

例如,在学习《劝学》时,教师要在教学氛围上加大烘托力度。比如:在教室墙壁上悬挂古代的诗词画卷;利用线上教学板块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在浓厚的氛围烘托下,提高对知识点的探究能力,为开展古诗词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环境。在教学《劝学》时,教师要在课前准备阶段,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使学生提前进入《劝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对荀子的了解,分析《劝学》想要表达的思想,使学生通过内容探究,达到勉励自己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学无止境”的概念,只要坚持学习、不断学习,知识就会越来越多,人的眼界、视野就会越来越开阔。教师利用《劝学》鼓励中职学生,要结合文章中的哲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养成“积累”“专一”的优秀品质,让古诗词文字背后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体现出来,促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对古人的智慧和民族精神产生敬佩之情,使学生明确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无论扮演哪种人生角色,都要有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强大自己,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3.鉴赏文学形象,弘扬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育的辅助工具,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强化文化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因此,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要科学渗透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指引性、说明性作用,让传统文化成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力抓手。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侧重点放在诵读感悟、情感体验、形象鉴赏,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等方面,使学生在古诗词课程探究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感悟传统文化美德,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化素质。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古文时,教师要对刘邦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刘邦知人善任、随机应变、机敏果决、能屈能伸的优秀品质;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要结合周瑜雄姿英发、才华出众、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掌握技巧和方法;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在烛之武“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的人格魅力下,带领学生了解这名具有奉献精神的英雄人物。在课程探究学习中,要使学生具备古诗词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解读能力。教师要围绕古诗词中阐述的英雄人物,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影响下,提升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中职课程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灵活应变的能力,为提升语文文学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4.利用信息技术,延伸传统文化

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凸显出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古诗词教学课程,提升古诗词学习效率,为学生建构课程学习思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做高铺垫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围绕具体知识点进行深度学习与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与特点,增强对知识点的驾驭与应用能力,为开展创新性、多样性课程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古诗词意境,让学生在诵读学习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诗词的文学之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系统性学习中,提高对知识点的检索能力,增强古诗词解读技能,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古诗词教学要进行有序外延,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作用,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提升自身的文学素质。

比如:教师通过设计课后作业,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鼓励学生多阅读经典名著,通过交流板块分享阅读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古代诗人、词人的文学创作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课外诵读,带领学生诵读《唐诗三百首》《论语》《史记》等名著,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与古诗词教学相融合,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比如,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与古诗词教学有效融合,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中职教师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科学渗透“传统文化”,以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增强课堂学习动力,为开展多样性语文知识学习活动做好铺垫。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古代诗人、词人的文化智慧和文学气息,熏染当代中职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蔡琳《抛锚式教学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教师》2022年第27期。

[2] 王雪艳《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新课程》2022年第31期。

[3] 毛红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入》,《新课程研究》2022年第12期。

[4] 南珺《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七)》。

[5] 眭扬《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中职探究
踏青古诗词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