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2023-11-01曲雯雯
曲雯雯
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弘扬也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切实在数学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充分发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进而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2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能够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成为分析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这一概念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行还原,并对知识数学和生活背景的分离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够超越时间以及空间的约束。对于传统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收集和筛选,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开阔学生视野。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这一内容极为关键,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辅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同时,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新课改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产生了一定变化,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
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反应较为迅速并且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期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够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水平获得提高的同时有效拓展思维,切实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内容,摆脱时间以及空间层面的约束,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期间,教师要能够对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进行探索。教师凭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应用,能够对有关文化背景故事进行延伸拓展,并提出有关问题,使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能力进一步提高,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以及认知发展规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严重约束,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随之受到了一定影响。课堂互动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学习难度相对较高,学生并不能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课堂有效性相对较低。
2.课堂气氛单调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数学游戏的乐趣所在。由于学生并未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主题概念,因此,学生学习时较为被动,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参与意识受到了严重影响,并且,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和培养也受到了一定阻碍。
3.教师素质偏低
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下,大部分学校中,教师依旧将授课内容和考试相关联。教师缺乏对于新课改的认识和了解,并未深入掌握课程内容,多数教师依旧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使当前教学目标以及教育要求获得极大满足。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展开故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乏味,并无法使传统文化的内涵获得充分展现,而对于教师来说,其只是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了关注,并没有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性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期间融入历史故事,使学生可以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掌握数学的深刻内涵以及文化底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上课之前借助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源和素材,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历史小故事教学期间,可以凭借幻灯片放映为学生呈现圆周率的发展历史。因为古人对圆周率的探索历程较为漫长,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較多,对此,教师则可以将圆周率的发展历史分为不同时期,使学生能够对其历史脉络进行梳理,进而更好地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与此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依照学生学习情况将其分为不同小组,使学生可以在组内针对所收集到的历史故事展开交流探究,之后,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对交流结果进行汇报,由教师进行评比。教师则可以依照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补充有关内容,强化学生对于圆周率发展历史的了解和掌握,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对圆周率所进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融入加以关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历史故事时,要积极补充有关内容,强化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发展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好奇心获得极大满足。所以,在学习圆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凭借小故事的形式在小学数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与数学有关的历史文化,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2.展开互动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相互之间的交流、探究以及合作,能够及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在生生互动期间,教师需要和学生一同交流数学知识和内容,以便在发现不同问题和困难时可以及时解决。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获得强化,让学生在互动中吸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在查漏补缺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互动式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不但需要教师的科学讲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同时还需要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流,创建高效课堂。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将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融入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学期间,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展开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从多个层面出发设置疑问,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凭借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圆锥、圆柱图片等进行收集,并要求学生对古代著名的圆形建筑进行整理归纳。在课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获得了应用,让学生自行分析或者是在小组内探讨古代常见的圆形建筑,并分析其作用,引发学生深思,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想象力获得开发和拓展。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加以关注,切实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在教学期间,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之间的互动加以关注,若学生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则需要开展团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一般情况下,教师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现有基础出发强化自身文化素养,在无形中感染学生。首先,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充实自我,强化自身的授课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在教学期间,教师也需要学习并且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丰富并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实现拓展教学视野的目标。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拓展自身思维,在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此外,教师需要收集和文化素养有关的知识和内容,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在教学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可以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不仅如此,小学教材中涉及很多与文化有关的典型案例,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其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实施者,教师需要切实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凭借各种方式丰富教育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则可以使这些问题获得有效解决,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引入传统文化,展开多元教学
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新时代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逐渐受到了教师的普遍关注。对于学生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不仅可以强化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还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能力获得强化。同时,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获得进一步提高。此外,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切实在改善学生思想境界的同时提高其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则需要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以应用,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教学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教师还需要和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选择。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合作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媒体微课以及游戏等形式丰富完善教学手段,之后再将传统文化融入各个教学方式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和氛围。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凭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民间传统游戏,并为学生讲授其起源和发展,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并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强化学生对于数学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
例如,在學习《图形的设计与欣赏》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太极图,指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了解和发现,之后,教师为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并简要介绍太极图的内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太极图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中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学习混合运算有关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存在一定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的好奇心获得极大满足,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提高教学有效性。
5.强化课前及课后渗透
新课改的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使现代教育逐渐增加了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为了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和数学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发掘,积极讲授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相互结合的重要性以及魅力所在,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性格品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期间,课前导读以及课后复习极为关键,其中,课前导读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而课后复习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于这一层面,增加对于课前及课后渗透的重视程度,切实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在上课之前为学生讲授传统文化故事,也可以凭借微课为学生介绍某一知识点的发展历程。而在课后渗透中,教师则需要立足于课后练习,布置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主题,使学生依照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古人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视频,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对于这一知识点,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言文的形式对题目进行布置,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魅力所在。这样一来,则可以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切实使学生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数学这一学科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特征,对于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教学氛围相对严肃,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学习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够在增加课堂活力的同时转变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的传统认知,在对学生思考方式进行拓展的同时提高其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各种教学内容都和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和数学教学之间的契合点,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体会到数学和文化的重要性以及魅力所在。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新元《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2] 姜春梅《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空中美语》2021年第2期。
[3] 庞玲《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期。
[4] 魏建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年第10期。
[5] 兰存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A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