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23-11-01张范范

关键词:中华教材传统

张范范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保障,需要将其内容渗透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数学课程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真正意识到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价值,坚持将数学课程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理解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在教材当中的表现形式。小学数学教师要以适合的方法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中。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融入课堂 有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31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进课堂的理念得到全面普及。在我国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非常多的学校开始意识到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需要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民族文化内涵。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

1.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讲难度较高,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无法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增添小学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让小学生意识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能过帮助我国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数学教学方面也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绩,为促进现代数学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帮助小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逐步变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承担起为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责任,还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出数学知识当中的育人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4.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数学学习热情,更主动地展开学习,加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另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大大降低教师、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学生发展夯实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有部分教师开始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可并未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追根究底是由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需要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变,让教学课堂更具多元化。这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还要多投入精力进行教学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将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增大教师的工作压力。随着新《课标》的逐步落实,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备受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责任,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受到小学数学学科特殊性的影响,教学活动被局限于课堂、教材当中,且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内容无法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这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有些小学生没有深入准确理解文化内涵,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能更加倾向于为学生的成绩而服务。数学知识和其他的知识不一样,更多的内容是数字、计算和方程式,数学知识点当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被逐步忽略。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简单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缺乏深入讲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难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作用

1.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教育资源,在教材当中有许多版块都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教师要擅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为数学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例如,教材当中的《你知道吗》这一版块内容,时常被师生所忽略,但是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与数学学科有关系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知识,能够从中挖掘出非常多具有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教学解方程这一课时,“你知道吗”这一版块就简单介绍了解方程思想的历史文化传承内容。看起来简单的数学历史文化知识中,蕴藏着古代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所具备的优势。而且,教材当中还介绍了《九章算术》中所记录的关于“方田章”的部分内容,主要是详细介绍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中呈现出有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这部分的数学历史文献记录进行学习,让学生由衷认识到我国祖先在数学科学研究中所获取的成绩,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让学生意識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理论知识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历史资料,为学生呈现出数学家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由来,尽快理解并且掌握好理论知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利用讲解理论知识的方法加深对学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但学生对数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并不了解,或者说理解得比较浅显。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介绍数学家研究的过程,并且重点凸显出数学家探究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任何知识的出现都要依赖思考,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的欲望,满足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面积”的知识点时,教师为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研究“面积”的过程,并且了解数学家的整个探究过程 ,帮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知识的出现与数学家的思考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带着学生参与到计算面积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思考,深入探究数学知识,进而在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在情境创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能够带来不同的效果。经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进行学习,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掌握好数学相关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对情境产生亲近感,从而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法为学生呈现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8.13米”“长江长6397千米”“长城全长有21196.18千米”等画面,让学生意识到数字的概念,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万里江山的辽阔,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关于古代剪纸方面的内容,包含中国结、中国窗花、蝴蝶等,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化中呈现出的对称美。

4.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开展理论知识教学,还要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展与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也给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教师在促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要适当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在无形中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意识到传统文化、数学知识以及实际生活之间的作用,树立起科学的数学观念。

如教学有关“时、分、秒”的内容时,教师要能够安排学生展开预习,自行搜集相关的资料,重视古人进行计时的方式,了解钟表的起源,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比现如今的计时方法,感叹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强化学生不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鼓励学习数学知识。

5.在数学阅读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形式。当前的数学学科同时具有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管理學科等属性。有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够离开阅读,数学阅读同样也不能够脱离数学传统文化。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和教学后,要主动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首先,教师要高度关注课内阅读。在每一册的数学教材当中都编排了“你知道吗”这一版块的内容,还设置了与每一节课有关系的古代数学题目,当教学这一版块的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这一版块的优势,帮助学生在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深刻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其次,教师要高度关注课外阅读。提起课外阅读内容,人们通常会联想到语文阅读知识,可在数学方面同样有非常多能够进行阅读的书籍。如《中国古算解趣》《数学家爷爷讲数学童话》《天哪!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等阅读书目。

学生之间相互传阅相关书籍,在班级当中能够营造出热爱数学阅读的良好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我国经典的数学故事,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数学学习的技巧,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阅读形式。比如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老鼠打洞问题、物不知数的问题等。这些题目都是经典的数学问题,将古代诗文和数学问题进行融合,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解题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当中保持高涨的情绪,也能够意识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厚重。

6.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先从教材入手,由于教材是教师展开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所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学校要建立起数学校本教材,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更好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在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当中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我国历史当中所出现的著名的数学家。我国从古到今涌现出了无数的数学家,而且都给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学校在进行数学校本教材的编写当中,要能够把我国历史上的数学人物融入教材当中,在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点的同时,把对应的历史人物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人物的精神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古代数学经典题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部分古代数学经典题目。学校在对小学数学校本教材进行编制的过程中,也需要将这些古代数学经典题目融入进去,让学生能够学习古代人研究数学知识的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同时为小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融入充满趣味性的古代经典数学游戏。在我国古代存在非常多的充满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其中包含一定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学校要能够把这一类的游戏融入校本教材当中去,比如九连环等,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更加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数学科目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人文性特点。教师在注重学科工具性的同时,要关注数学的人文性特点,这样才能够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完整,教书育人的效果会变得更加理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擅长深入挖掘出数学课程中的人文素材,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现代数学与传统数学进行统一,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实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松柏《挖掘传统文化 树立民族自信——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讨》,《科普童话》2019年第18期。

[2] 姜浩哲《我国传统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价值、现状与展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1期。

[3] 刘丽君《以传统文化浸润数学课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实践及思考》,《试题与研究》2022年第14期。

[4] 江萍《让传统文化滋养数学课堂——浅议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

[5] 刘华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年第41期。

[6] 李欣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以“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中华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