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探析

2023-11-01薛玉芳

关键词:数学知识融合传统

薛玉芳

摘 要:对于当前我国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传承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是有效促进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小学课程资源,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并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发挥数学知识的育人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程资源 传统文化 融合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23

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成为当前的教育重点,而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提升对于相关科目知识的学习,也能够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把握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为学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堂趣味性,进一步发挥教育教学的文化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下,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合传统文化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科目本身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严谨性与逻辑性,因此,对于思维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也容易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而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数学科目的趣味性以及人文性,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习俗、传统故事等众多教学资源,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在相关故事的带动下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2.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并且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将教育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直观地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承担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以及个人修养,而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在传统文化故事与事例的带动下,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只掌握数学知识,而忽略个人能力发展的问题。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文化故事都能够反映出相应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思考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则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与眼界,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现状

1.教学侧重点偏向数学知识

虽然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融入对于数学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旧更加重视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点以及练习题的教学和讲解,并没有深入挖掘课堂教材以及阅读资料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也让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入了解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无法得到保障。

2.缺乏思维教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數学学科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并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在当前我国的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仅仅将传统文化作为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方式,却忽略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引导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作用。

3.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能够将传统文化与数学课程资源相结合展开课堂教学,但是教师能够直接作为参考的相关范例素材以及传统文化资源相对较少,再加上教师缺乏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经验以及对应的融合方法与策略,无法高质量地将二者进行融合,并展开教学,这也让很多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作用以及教学价值,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

三、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1.转变教学思路,加强文化渗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并引导学生展开文化传承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有着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重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并关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从而将其渗透到教学的不同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学科教学思维。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根据图形特点认知圆柱与圆锥,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点结合我国古典数学名著中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圆柱与圆锥的知识进行相应命题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还能够锻炼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与背景下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并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进行充分融合,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整合校本教材,融入传统文化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学校与教师可以进行校本教材的整合,并在其中进行相关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让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利用校本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与课程资源的融合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有着杰出贡献的数学家作为教学素材,并充分整理相应的资源来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通过学生的阅读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相关名人典故以及相应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我国古代数学家们的聪明才智以及在求知探索道路上的艰苦付出,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励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勇敢面对困难,并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有着典型代表的历史命题进行校本教材编写,在课堂上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历史名题展开探索,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探索中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有着较高趣味性的古典游戏进行教材编写,通过相应的古典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古典游戏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以及数学原理,例如孔明锁,华容道以及七巧板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数学图案,感受文化之美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图案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借助相应的图案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或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传统文化图案的融入。我国的传统数学图案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些图案不仅能够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妙,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传统的数学图案让学生展开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我国古代的瓷器、铜镜、传统的剪纸以及京剧脸谱等不同的图案,结合相应的视频与图片展开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相关图案的来历以及它的发展历史,同时为学生进行不同图案中所蕴含的数学几何思想的讲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几何图案的同时,能够产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通过我国古代传统的数学图案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并掌握不同图形的区别,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几何之美,促进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

4.借助文化溯源,培养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数学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仅在于运用传统文化丰富课堂资源,教师更是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德育之间的联系,以传统文化作为二者之间的桥梁,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打破时间与空间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限制以及束缚,借助传统的数学文化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到数学知识发展背景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对于数学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溯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数学的整体发展轨迹,通过对于传统文化以及相关数学知识的溯源探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以及相关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以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相关数学知识脉络的梳理,这样的源头追溯探究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并构建出自身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也能够以相应的思维模式与角度来理清脈络,从而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

5.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到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展开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同时还要为学生进行相关文化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并理解数学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还能够让学生在文化情景中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传承。借助相关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探究以及学习兴趣,并借助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魏晋数学家刘徽对于多边形面积的解决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对于我国古代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研究结果以及成就的搜集与了解,在课堂上借助讲故事的形式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以及认同感,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了解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从而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并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文化知识吸收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发扬,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数学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从而感染学生,并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并结合当前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自身的授课能力,为文化渗透下的数学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拓展思维,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数学教学课堂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关注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了解我国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加相应的培训以及讲座,扩充自身的传统文化储备以及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文化熏陶,并更加自然地实现教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衔接,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实现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路径,让学生能够真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起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党爱蓉、郑邦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探寻》,《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31期。

[2] 吴敏《浅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读写算》2021年第13期。

[3] 吴义全《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文渊(中学版)》2020年第5期。

[4] 吴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

[5] 刘向葵《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文渊(小学版)》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融合传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