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学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
2023-11-01舒影
舒影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数学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做好教材内容整合工作,找出数学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点,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将学生带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感受到数学传统文化的价值。只有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才能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中去,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数学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22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作为小学中的重点学科,教师需要从做好数学教学创新入手,不仅需要在课堂中传授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找出教材中的数学传统文化,展现文化育人作用,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实现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目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找准数学文化渗透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保障数学教学高效开展。
一、将数学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强化审美意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做好数学知识、技能目标培养工作,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数学美育元素挖掘工作,展现数学美育教育作用,强化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获得改造世界的效果。数学美属于数学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目标追求。从数学表现形式来讲,主要包含数字符号、概念命题等,在抽象性方面相对较强,且数学美还具有抽象性、对称美等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做好教育培养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部分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存在过度注重成绩等问题,使得数学美育思想与方法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从深入课堂出发,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美。
(二)培养理性思维
在小学阶段应当重视智育教育,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教师在教育中不仅需要传授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数学作为智育教育中的重点,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通过传授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主动运用数学思维,不断解决数学问题。数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思维方式的影响等方面,当学生形成了数学思维以后,能够正确认识与了解世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思维属于批判性思维,可以学生的提升辨别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利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借助数学文化做好数学思维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形成个人品质
数学文化具有较強的德育价值,可以说数学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从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入手,确保数学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明确教育目标,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中,教师需要将适合的教育素材展示在学生面前,做好学生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受到数学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阶段需要做好调整工作,以满足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需求为主,利用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实现数学知识与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满足新时期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将数学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数学教育存在趋利性等问题,虽然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但是却难以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做好改革与创新工作,教师也要明确数学教育的意义,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学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做好学生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树立传统文化观念。数学教师的传统文化观念是保障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做好调整工作,为学生提供文化气息浓郁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对传统文化、数学素养的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文学、社会、自然等知识点。在学习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时,还要加深学生对数学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数学文化素养,阅读与数学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等。如可以阅读与数学历史相关的典故、奇闻逸事等,在延伸数学视野的同时理解数学知识。只有端正对数学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才能提升学习兴趣,才能为学生的数学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提供支持。如果教师对数学传统文化的处理能力不足,势必会降低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难以展现数学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师应当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保障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是锻炼文化渗透能力。想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从课程标准内容出发,保障教育理念的新颖性与高效性,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使用适合的教育手段,掌握文化渗透方法,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提升数学传统文化渗透效果。第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尝试从网络等渠道入手,收集相关素材,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将数学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传统文化,进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第二,教师需要主动收集有效的教育案例,不断学习与总结经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获取渗透数学传统文化的知识与技能。第三,在教学中应当主动创新,保持思维活跃性,为学生营造出高效的数学传统文化课堂。
(二)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1.确保传统文化渗透量的合理性
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来源于教材,而在教材中,数学传统文化又是通过阅读材料的方式体现的,在内容深度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从丰富传统文化内容出发,确保传统文化渗透量的合理性。因为学生学习能力与个性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设计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材作为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需要确保数学传统文化渗透量的充足性。如,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因其年龄相对较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补充文化材料时可以增加数学游戏等内容,确保内容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在面对中年级学生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所以就可以增加文字阅读类的传统文化,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同时还需要平衡不同知识领域中的文化素材,结合课程改革要求,保障数学文化渗透的合理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增加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针对参考书、试卷资源等进行分析,增加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2.确保数学文化呈现方式的丰富性
一是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语言,如文本语言、符号语言等。通过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年龄等情况,确保教育内容的合理性。例如,现如今电子书本已经广泛进入到课堂中,通过将教材内容以视频、音频等方式展示在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适当补充信息来源,借助链接等形式展示网页,丰富学习视频资料,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传统文化。
二是做好说学结合工作,保障数学资源的充足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说学结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传统文化。教师也要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加强数学问题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学生完善数学笔记,丰富数学习题内容,利用数学故事来吸引学生,锻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可以在教學中引入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习题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教学的直观性。解决数学问题时还需要从学理解与说思维层面出发,实现好二者的联系,如可以在讲述“对策”相关知识时使用田忌赛马故事,借助故事完成学说结合,实现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补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是创新数学实践活动,积累丰富多样的数学素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好教学实践研究工作,找出传统文化渗透点,做好学生潜能开发工作,展现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数学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整合,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例如,在讲述年月日知识时,可以从我国古代的平年、闰年等知识方面出发,找出隐藏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梳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利用拳头记忆法记忆大小月等活动,以此来提升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是从生活层面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延伸数学学习空间,同时也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强化数学教学生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能够了解数学存在的意义,主动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结合《九章算术》中的问题,在讲述正方形面积内容时,可以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在动手测量与计算的过程中理解知识。
(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做好品德教育
在小学数学中引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受到文化熏陶,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有着积极影响。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从数学课堂出发,找出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点,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家的优秀品格与思想。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好圆周率知识,为了加深印象,可以将祖冲之的故事展示在课堂中,或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结合与数学相关的文化活动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培养创新思维
一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做好指导工作,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找准传统文化的引入点。如在学习指导活动中可以将古人的方法展示在课堂中,在绳结记事等故事的展示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精髓。在学习对计算工具的认识时,就可以从春秋战国时代入手,将算筹的相关内容提供给学生,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算盘等实物,提升数学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二是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与数学传统文化融合,将刘徽借助出入相补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资料展示在课堂中,营造数学问题情境,并为学生提供学具,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对比,加深对几何图形特征、性质的了解。
三是发挥家校共建作用,为学生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就需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做好传统文化引入工作,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支持。如在讲述完简易方程知识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方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九章算术》中的内容。通过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尝试提出新的解题思路,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感受文化美感
数学图案中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借助传统数学图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在讲述图形与几何知识时,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传统数学图案,如唐代瓷器、脸谱等,同时也可以播放视频资料,将图案的来源、发展历史等展示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探究图案中隐藏的数学思想,转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课堂学习的乐趣。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结合数学知识,做好图案设计,完成展示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时,需要组织学生设计出具有文化元素的圆锥体、圆柱体等,并展示学习成果,在班级中进行评比,进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4.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借助探究活动能够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如在讲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可以从分数的发展历史出发,通过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价值。在课堂中可以将春秋时期诸侯领地大小的相关资料展示在课堂中,让学生认识到分数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感受到数学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传统文化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数学传统文化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肖慧《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途径》,《好家长》2019年第14期。
[2] 高其凤《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困境与解决方法》,《好日子》2021年第2期。
[3] 魏建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