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3-11-01杨映军

关键词:传统数学文化

杨映军

摘 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新《课标》的深入实施,使得各阶段的教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学亦是如此。综合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得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自强自立。现如今,在教育大于一切的社会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利用其激励作用,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日常教学的规律,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优化学习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展开论述,而后重点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遇到的问题以及有机融合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使其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傳统文化 有机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20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济发展与教育教学中均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在现代教学中,一直不断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与核心。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并借助传统文化的内涵来影响学生,使其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认知以及价值观。但是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传统文化的应用与教育现状并不乐观,缺乏实践性与整体性等问题比较突出。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在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传统文化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探寻二者有效融合的途径,是当下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种体现民族特点和特色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总表现。现如今,谈起传统文化,人们会认为是博物馆内收藏的古董、是舞台上展现的艺术。殊不知,传统文化实际上还包含了几千年来人类积累下来的思想和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社会的发展和运行,有着自己的体系和规则。中国社会能够发展至今,不仅与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同时也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华民族始终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出了当今的幸福生活,而这也印证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遇到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定存在偏差

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仅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责任。但在当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传统文化为教育背景来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从而导致传统文化未能有效发挥培育学生的作用,同时对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在小学数学融入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期间,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技巧的传授与讲解,在精神理念方面有所疏忽,从而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受到了影响。

2.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保证其完善性与系统性。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被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各阶段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也做出了创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还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在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入过程中随意性较为显著,且碎片化状态明显。具体到小学数学课程中,主要表现为课程结构缺乏整体性,从而导致部分教学内容孤立,彼此无法进行有效的呼应。另外,在教材方面,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整体性,致使教材内容显得琐碎,无法有效衔接各个知识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各阶段的教学中,我们有责任发扬、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深入了解文化背后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不可盲目使用,避免与现代社会生活产生格格不入的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地区融入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时,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导致教学形式化现象显著。

4.学生主体地位未受到重视

新《课标》中一直强调,任何阶段的教学,均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永阳如此。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准确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与育人的目标高度一致。但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校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依然还在沿用,这种枯燥的、机械性的教学方法,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被削弱。另外,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不够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是单纯依赖文本,这样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深究教材,探寻传统文化

数学学科是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之一,数学教材中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只是这些传统文化过于隐匿,需要教师深入探寻,以此来发现教材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内容。具体来讲,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深入解读教材,研究教材中各个单元内所有涉及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与内容,将其进行统一整理并进行深入挖掘,找出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精神与思想,并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和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相应的教育。

例如,在《认识较大的数》这一单元的近似数教学中,教材中提到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活动,其中有一句“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画布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这句话中提到了我国的国画,这幅画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所创作,且背后蕴含的意义极为深远。此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传统文化,将此作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能够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联系,从而更深切地掌握近似数的含义,同时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2009年国庆节《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场景。在视频展示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内容穿插至视频中,如讲述该画布是由4000多名群众托举而起,重量高达3吨,画布面积近2万平方米。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结合视频画面,想象出近2万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视频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学生们会踊跃回答:“视频中共出现了三处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4000多名群众、高达3吨、近2万平方米。”此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顺势对近似数进行讲解,同时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及时评价:“你观察得非常仔细,回答也非常准确!”教师根据视频讲解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习作,从而掌握近似数的知识。

2.开展专题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专题活动是近年来各阶段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方面同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阶段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及良好品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应用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开展专题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题活动的开展,需要以教材课程为基础,在开展过程中注意引入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具体来讲,小学数学教学专题活动的开展,可以以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进行,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选取符合教学目标的专题作为教学内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用专题活动的形式贯穿起来,使学生在专题化、活动化的学习中,既能够学习到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方向与位置》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设计一个课外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自行绘制一幅景点方位图,可以是自己去过的著名景点,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自己想要去的景点。在本次活动的举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我国古代的景点,从中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作品。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学生会提出疑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到底是在哪个方向?”此时教师可以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向学生讲解方向与方位。教师将故宫博物院的方位图,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指导学习找到乾清宫的位置,并将该位置視为中心点,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为原则,乾清宫的南面是乾清门,北面是坤宁宫,西面是永寿宫,东面是景仁宫。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每位同学自行寻找东西南北所属的位置并告知学生,这里所提到的东西南北就是方向。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方位,也就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也可以结合上述的方位图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从方位图中更直观地感受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位的具体含义,从而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知识。

3.数学知识历史化,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数学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中,数学知识和文化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将小学数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相融合,可以深挖教材中的资源并将其与历史相联系,如一些数学名人、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以此来引出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学习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使其能够将与面积相关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面积公式的由来。向学生讲解面积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埃及,以及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在计算圆的面积的过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魅力,并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引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含义,教师可以将课堂设置在操场上,引导学生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男生组30人,女生组20人,在两组学生手牵手尽量保证间隔一致的情况下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此时教师指导同学观察两组学生围出来的图形,并告知学生被围起来的这一部分操场的大小就是面积。教师此时可以说:“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中有哪些是能够用面积来表示的呢?”同学会回答:“我们住的房子可以用面积表示!地板、衣柜、玻璃、门窗等等都可以用面积表示!”教师说:“生活中那么多事物都可以用面积来表示,那么可以看出,面积这一课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如:计算一下家里电视、餐桌、卧室门的面积,并将面积的计算公式写到相应的算式前面,以此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如何有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而言之,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学科,其在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下,在提倡各阶段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的社会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尊重其思维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被传承下去。本文主要从深究教材、开展专题活动、将数学知识历史化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以此来培养、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全方面能力和素养,使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田彦涛《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现代农村科技》2022年第6期。

[2] 高文豪《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科学咨询》2020年第10期。

[3] 龚勇《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科教导刊》2020年第28期。

[4] 秦从严、黄宋兵《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史的实践研究》,《小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17期。

[5] 王晓燕《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26期。

[6] 崔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华夏教师》2021年第18期。

[7] 罗世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 2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传统数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