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解析

2023-11-01曹爱卫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标语文课程解析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构建了三层面六大任务群,来推动语文课程教育的变革。那什么是“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又有哪些特点?我刊特约浙江省特级教师曹爱卫开设“艾草聊吧”专栏,结合实践,聊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希望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助益。

曹爱卫

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师德楷模。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杭州市曹爱卫名师乡村工作室、拱墅区曹爱卫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有独到研究,提出“智趣”语文教学主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构建了三层面六大任务群,来推动语文教育的变革,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给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打开了新的视界。但同时,大家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那什么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本文结合2022年版课标专家组成员、高校知名教授的观点和2022年版课标,从一线教师的视角,解析“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含义。

一、借助词语本身解析

2022年版课标专家组成员、杭州师范大学申宣成教授用词语拆解法,对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进行了解析。申教授认为,“语文”即要“立足语文”,“学习”即“学为中心”,“任务”是“任务导向”,“群”是“任务的群,而非文本的群”。申教授的解读,简洁明了,浅显深刻。

借由申教授词语拆分理解的方法,可以进一步细读:

“立足语文”,必须要紧紧扣住语文学科的本质,要用语文的方式做事,做语文的事,说到底,语文学科做的事就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用语文来做的事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思考和情感等。

“学为中心”,这个“学”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学习的主体,即学生是学习者,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学习的动机由学生发出,学习任务由学生完成,学习的活动由学生参与,学习的成果由学生获得;二是指学习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要在课堂里真实地发生,“学为中心”就是学习者在课堂里亲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堂里是积极主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心体验、感悟并获得成长的,最终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任务”,是指“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可见,“主动性”是它的第一大特征;任务是为了解决真实问题,它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完成任务需要多人协作,运用多种能力,它必须体现“综合性”;任务是用多个有关联的、递进式环节来实现目标,过程性是它的另一个特点。“语文学习任务”,就是围绕特定的语文学习主题,在完成系列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开展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这既是课程内容,也是学习路径。

“群”,本义指牲畜聚合一处,泛指同类相聚,引申表示众多、集体的意思。在这里,显然指的是多个任务的集合,而不是多个文本的集合。如此,单篇文章,也可以用任务群的理念设计、实施课堂教学。

二、联系文本语境解析

王荣生教授认为,解析“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含义,应放置在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文本语境中,并联系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科的课程标准文本。对王教授的观点,本人深表赞同。2022年版课标中没有专门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概念界定,但在“课程理念”里有如下阐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若把“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图像化处理,即可形成语文学习任务群要素示意图:(见图1)

示意图里最下面的横线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起点,最上面的目标是课程要实现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起点到目标,必须要用学习主题来引领,学习的主线就是语文实践活动,串联起一个个学习任务,而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根据学习任务完成的需要,有机整合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

2022年版课标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第一层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任务群,第二层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任务群,第三层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任务群。

2022年版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里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这三层次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可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见图2)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并不是割裂的,在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学段要求、学生能力等各有侧重。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单元语文核心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显然,单元核心任务群应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但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必然会涉及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有疑问提出来讨论和交流,会涉及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同时,本单元课文学习,需要对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有所了解,因而也会涉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

三、结合核心素养内涵解析解读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也是2022年版课标最大的一个亮点——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制订课程目标。

从学习过程看,课程目标有两个关键词组,一是“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二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而语文学习任务群也非常强调“情境性”。关于“语文实践活动”,本文前面已有阐述,此处不再展开,重点讨论“真实情境”。“真实情境”应是学习任务的“真实”,其要点在于“真实”,而非“情境”。

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及其简略语“学习任务群”“任务群”是指向较长远的目标任务的专用名词,把握的要点是“真实”情境。这个“真实”情境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与现实世界相关。学习任务的目标指向,是现实世界里有素养的成年人在正常的情况下所做的事。二是与学生切身相关。学生“像真的一样”投入到学习任务中。也就是说,“真实”情境不仅是成人眼里的,还必须有儿童的视角。

如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的学习,其“真实”的学习情境就可以结合孩子们暑假即将开展的野外生存夏令营活动,因参加野外生存夏令营,营员选拔的条件之一就是能够在野外辨别方向。如此,学生就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

当然,“真实情境”的创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其本质特征是“真实性”,而不是现实中“完全真实的情境”。只要这种“真实情境”能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值得肯定的。

當然,“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的解析肯定还有其他角度,只要有利于一线教师理解和把握,能真正地指导教学实践,都应该畅所欲言,在讨论中促进对概念的进一步明晰。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课标语文课程解析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相机解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