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明古籍中彩色版画的“园林图像”解析与美学意蕴研究
——以《程式墨苑》与《湖山胜概》为主例

2023-10-31陈沛羽

文化学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程氏湖山山石

陈沛羽 邰 杰

一、引言

《程氏墨苑》是由明代的名家程君房主持刊印,并由画家丁云鹏绘画、刻工黄錂雕刻的,现存印刷本有两种,分别为彩印本和黑白本,彩印本中主要以红、黄、赭石等颜色进行印刷,且彩印本比黑白本做工更为细致精良,数量更少,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而且,《程氏墨苑》的出现是我国彩色版画发展进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在其中出现的彩色版画印刷方式为单版多色一次印刷,即为一块木板按照不同的分区涂上不同的颜色制作而成,即它首次使用了在一块刻板上刷多种颜色的印刷方式,虽然此时并未开始大量运用彩色色块,而是将墨色勾线替换成为赭石及深蓝色,墨谱中亦涵盖了多种多样的类目,其中便包括各类山川景物的图像,此即可为古典园林形式分析提供强有力的图像论证[1]。《湖山胜概》则是由明代杭州文人陈昌锡编辑刊行,目前有两个刻板版本,本文所论述的版本为收藏于法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万历年间彩色套印刻本。《湖山胜概》以诗、书、画三者结合的设计形式,纪实性地描绘了杭州西湖及吴山风光的十大景致,成为了当时介绍杭州景观风貌的旅游指南图谱,而且《湖山胜概》作为一种具有专用性质的印刷书籍的问世,代表着彩色印刷已到达了新的高度,其画面内容的丰富性和印刷技术的成熟度,成为后世彩色版画印刷的经典范式之一。

彩色版画历经晚明巅峰时期至清朝中后期,虽然版画艺术总体逐渐走向衰落,但依然出现了以《芥子园画谱》《十竹斋画谱》等为代表的诸多优秀彩色版画作品[2]。本文以明清古籍彩色版画中的《程氏墨苑》与《湖山胜概》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彩色版画中的各类园林要素,并从意境美、形式美、功能美三个方面来阐述彩色版画“园林图像”的美学意蕴。

二、彩色版画“园林图像”的造景要素分析

彩色版画的园林图像中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古典园林的样貌、景观的历史特征,以及其暗含的时代特色和文化意蕴反映出浓厚的古典园林的艺术力量。因此,园林版画的产生,极大地保障了园林影像的传播与保留。虽然部分园林图像的描绘并非是完全还原明清时期真实存在的古典园林形态,而是画家心中的主观意象,但版画中的大量园林图像元素也是根据现实存在的古典园林进行一系列的拆分和整合所得出的结果。相较于黑白版画中园林图像的表现方式,彩色版画当中的园林图像表达便显得尤为生动、传神,色彩的区分拉开了不同园林要素之间的区别,更能贴切还原画家心中的“意境园林”,且彩色版画中的“园林图像”主要包含以下要素:花木、山石、水体、构筑物。

(一)花木

花木是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表达元素,也是营造景观的一个重要手段,众多彩色版画对于植物的刻画栩栩如生,从某一特征便能辨认出植物的品种,其中以松树、柳树、桃树、芭蕉、竹,因其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象征意蕴,为较常见的品种。在《程氏墨苑》中的园林图像也有对于“竹”的运用,以图1中的截图为例,场景中各路文人墨客相聚于此地,畅谈诗词歌赋,身后的竹林和池塘中的荷花不仅给人一种清凉的避暑圣地之感,更给人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制版师或画家对于园林花木的配置和生态习性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才能对于花木景观进行更为合理的布局配置。

图1 《程氏墨苑》中的园林场景版画截图(改绘)

(二)山石

掇山叠石技艺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重要手法之一,在同一时期的彩色版画当中必不可少的会出现山石。在小说、戏曲的古籍插图版画中的山石,则有表现故事情节的需要,多为假山或以小体量的山体的形式出现。而且,不同类型的山石,则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有的侧重刻画岩石的具体形态,而有的侧重表达山体轮廓。《程氏墨苑》对于山石的刻画较为随性洒脱,外轮廓遵循自然石块的生长方向。在摆放的位置上也是有迹可循,通常会堆叠在水池边、花园中,与花木围合成一处小景。

吴山所在的浙江位于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大,因此,山和水这两种园林元素同样大幅面地出现在了《湖山胜概》中,成为了《湖山胜概》区别于其他园林图像的一大特点。笔者在《湖山胜概》的“青衣石泉”这个风景园林场景的版画基础上,进行了示意性改绘——青绿色部分为笔者对山石主体的凸显标注(图2),从中即可发现:古代版画匠师在不经意之间将画面分割成了一个个的半开放区域,既保留了较好的隐私特性,又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在视野观赏方面,由于山体地势的特殊性,行走动线主要以台阶为主,这种特殊性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当中有更明显的移步换景之效果。文人热爱山水,身处湖山时更有一种置身于画中之感,颇具诗意风向。

图2 《湖山胜概》“青衣石泉”的山石分析(改绘)

(三)水体

水体作为古典园林建造的灵魂,有山必然伴随着水体,“筑山”和“理水”二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在《园冶》中对于水体的描述“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在版画的景观呈现中,水体多以自然形态呈现,常见的水体形式有河流、水池、湖泊,等等;水体表现的手法有多种,如借用建筑或其他对水体加以掩饰,借用廊或桥对水面加以隔断,借助植物,各类形态各异的水池也体现出水面的生气和活泼。图3为笔者截取的《程氏墨苑》中的园林图像,亦不难看出河流两侧分布了大量的山石,并伴有少量松树,流动的水体给画面增添了许多生机。

图3 《程氏墨苑》中的版画(改绘)

(四)构筑物

构筑物和山石、水体、植物总是交相辉映,常常与山石同时存在,以形成“依山傍水”的园林氛围。除了常见的房屋之外,还有亭、斋、水榭、桥等形式的构筑物出现在画面中。诸多彩色版画的画面当中的品茶谈论诗歌或是鉴赏字画作品,突出了明清时期画面人物所追求的理想精神世界,造型均朴素典雅。而在以描绘私家园林为主要内容的版画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庭院建筑,且版画当中各式各样的建筑不仅是古代建筑的图谱,也为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提供了具有图像文脉价值的设计参考。

另外,有水之处必有桥,桥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连接两岸,更是连接了画家的精神世界,它是一种从世俗世界通往理想彼岸的桥,当人通过了桥之后,所看到的景象便会产生不同,以此达到心境的改变。以图4为例,《湖山胜概》中出现了大量的构筑物,还原呈现了湖山周围地区盛极一时的状况,其不同的屋顶样式亦代表着不同的使用人物阶层,即可作为国内地域建筑史研究提供图像文本依据。如图5所示,画面中的建筑群外侧围绕一圈山体,使得构筑物有自然的围合之感,与其他的建筑群体在自然环境中隔开,而不是用围墙营造园林,对其场景概念性复原即如图6-图8 所示。

图4 《湖山胜概》版画中所示的构筑物布局(改绘)

图5 《湖山胜概》中的彩色版画

图7 对图5版画概念性复原剖面图

图8 对图5版画概念性复原透视图

图9 《程氏墨苑》中的版刻插图之一

三、彩色版画“园林图像”的美学意蕴阐释

(一)意境美

相较于黑白版画,彩色版画因其丰富的色彩配比和视觉冲击效果,使得对于园林图像的刻画更为生动传神。以图 9 为例,其为《程氏墨苑》中的彩色版刻插图,画面中的鲤鱼想要逆流而上,进入另一片水域,既是“鲤鱼跃龙门”传统艺术母题自然场景的景观化图像表达,亦体现出了版画创作者在某一方面努力向上并冲破束缚的决心。不同的制图师对于各自所创作的园林画面有不同的表达,从不同的彩色版画中便可直观体会到其中的微妙差别,如画家想表达的心境或暗含的价值观念。由此可见,不同的画家对于园林图像有不同的意境体会,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行有机结合[3],是明清时期彩色版画的独特魅力。

(二)形式美

除了意境美,明清古籍的版刻插图对于形式上的规划与布置是极其严谨,以及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布局。彩色版画在形式上具有相当的审美,譬如在《程氏墨苑》图谱中大量的黑白版画当中出现的少量彩色勾线版画,相较来说更易吸引读者眼球。另外,以诗文、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种类相结合的设计形式,也是《湖山胜概》和《程氏墨苑》共同的艺术特色。《湖山胜概》在画面形式构成上则因文人士大夫的介入也变得丰富多样,书法、绘画、诗词均包含在其中,而并非由绘画作品组成的单一图谱,与《程氏墨苑》一半书法一半版画的布局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诗书画结合的方式紧密贴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精致生活[4],因而,“以绘画之眼窥山水风貌”这一方式也就成为了文人常见的审美方式。图像就是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一种沟通桥梁。艺术品为人与世界关联开辟了道路,为他们看世界、感受世界开辟了道路。山水画、园林画作为视觉艺术品的代表之一,无疑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景观环境的鉴赏能力,使观赏者对这些园林中的各项元素具有良好的视觉分辨能力,图像中包含的视觉符号会不自觉地促使他们去寻找身边世界的园林元素,这些元素在文人手中即可以通过彩色版画的形式得以呈现。

(三)功能美

在书法形式的独特性上,《湖山胜概》即用诸多个性化书法样式代替了标准的印刷字体,不同的诗人或是文人墨客均有擅长或喜爱的字体,在同一页中也会出现由不同人所书写的风格迥异的字体(图10左)。《湖山胜概》图谱中的书法以行草为主,也有楷、章体等其他书体,诗词、书法、绘画三种艺术形式在互动的过程中(图10右),与园林图像中的情景在不知不觉中叠加在一起,以书法所呈现的诗词甚至承载了景观规划设计的“说明书”功能(表1),亦能产生出更为宽阔的景观意蕴空间。晚明文人热衷发展版画这种细腻纤巧的图像载体式感官体验,重视观者视觉上的愉悦感,自然也就成了那个时代人们注意的艺术焦点。而且,明清古籍的视觉设计效果,首先即表现为改变了印刷字体,这与晚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与印刷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文化精神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刺激。

表1 《湖山胜概》各篇园林要素归纳

图10 《湖山胜概》中的书法

四、结语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优特点,却使得其不容易保持景观的原生面貌,因为园林在自然界的条件下非常容易发生变化,因此,版画中被刻印的历史性“园林图像”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5]。而且,古籍版刻插图中的古典园林场景再现,却仍有它与生俱来的表达性缺陷,譬如使用散点透视画法有失准确、少有平立剖图表达、白描手法则大量强调写意,等等。上述不足之处,仍可通过与现存文献资料相互比对、与其他史料文献相结合加以弥补,并通过计算机建模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挖掘其丰富的设计内涵和文化意义,此亦可也为今后的古典园林研究以及现代景观的传承性设计提供图像文本参鉴。

猜你喜欢

程氏湖山山石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苏东坡的母亲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清代潜山井股程氏家族史构建研究*
全山石
《豫》卦释义
湖山融沧海 一揽天下奇
《程氏墨苑》中广告宣传的举措及效应研究
湖山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