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童成长记:道德与法治低段非纸笔测评的校本新实践
2023-10-31须雅洁
◎须雅洁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低段一般以非纸笔测评的形式进行期末学业评价,许多学校也以此为依托进行综合德育评价,并多采用跨学科游园的方式。这在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和学校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存在测评形式单一、内容低阶、结果低效等问题。尤其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切实落实素养的培育与考查,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质而言,非纸笔测评是为解决传统考试目标观照不足、评价功能窄化的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测评方式。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以真实复杂任务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引导师生作出反思与改进。[1]其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立足学校自身实际作出综合、系统设计。基于此,学校探索基于“百草园+”大德育校本特色,建构低段道德与法治非纸笔测试体系。以此,落实新课程、新课标并促进学校德育评价系统的更新升级,更好地助力学生素养发展。
一、统整素养要求与学校德育,明确测评目标
非纸笔测评的载体不是知识技能模块简单叠加,而是从意识和观念出发,以能力素养为线串联的任务群。[2]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非纸笔测试强调指向学生素养的发展,以科学的评价标准指导具体的测评过程,并以具有解释性的评价结果,为教和学提供指引,落实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百草园+”是学校劳动育人的特色场馆,也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学习载体,包括“百草园”“百草馆”和“百草廊”三个场域。“百草园”是中草药种植活动实践场,由学生负责种植与养护;“百草馆”集中草药知识学习和产品制作于一体,是主要的学习与创新场域;“百草廊”则集中展示学生的物化成果,助力营建中草药学习氛围。学校统整“百草园+”的育人价值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明确了如下测评目标。
其一,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提升政治认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是第一学段“政治认同”素养目标的核心要求。[3]“百草园+”以中医药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为基本载体,其测评本身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学习与劳动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维度,更有助于丰厚学生“热爱”的情感,在切身劳动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
其二,乐享校园生活空间,丰厚道德修养。“百草园+”的三个场馆都是开放式的,重在营建学生的劳动实践生活空间。能否在参观百草园时爱护中草药,能否有序地参观百草馆,能否积极创作并爱护百草廊上的展示品等,都是测评与促进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从而成为考查学生在校园公共空间活动中真实表现的生动情境。其指向第一学段“道德修养”之“能爱护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4]目标要求,有助于让学生在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生活情境中愉快探究,丰富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其三,践行文明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意识。第一学段立足低段学生生活实际,重在培养“亲近自然,爱护动植物,形成生态文明理念”的责任意识。[5]“百草园+”拥有种类丰富的中药草植物,形成了鲜活的自然场域。学生能否欣赏中草药植物之美,能否发自内心地爱护它们,践行文明生活方式,正是测评的重要目标指向,凸显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等。
其四,学会参与集体生活,滋养健全人格。1~2年级是学校生活起步期,学生开始适应有序的集体学习生活。但低年级学生很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倾听他人的意见。第一学段的适应性教育,指向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活动或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体会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合作中要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愿意与他人合作,具备主动关心他人,乐于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意识。“百草园+”设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大多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在测评活动中,通过制作合作学习的量规,指导学生明确个人责任、锻炼交流能力并启动反思,帮助学生超过具体任务,完成自我人格的成长。
由此,学校开发素养导向的“百草园+”非纸笔测试项目,指向学生发展将其命名为“中药学童成长记”,以校本道德与法治测评创新,落实新课标实施,丰富本课程乃至学校德育的育人价值。
二、聚焦过程开发项目任务,创设测评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重视对儿童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其在非纸笔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其在本质上推动着本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型。我们将课标所倡导的项目式、研学、游戏等学习方式引入测评之中,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开发创设测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建构真实知识等,综合考查学生的素养发展状况,促进其能力提升。具体而言,“药童成长记”依托学校已有的“百草园+”特色场馆资源,立足课标要求、教材核心主题和学情,分年级设计了四个测评项目。测评过程采用游园式、情境式、闯关式等活动形式,引领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场域,完成不同的项目任务,从中考查其相关能力素养发展状况。
一年级上学期“百草园探访记”为游园式测评项目,着重考查学生是否知道学校的特色场馆,是否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学校空间布局及相关功能,知道在学校活动的注意事项,通过游园探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亲近、喜爱等情感。下学期“美丽的中草药”测评项目,则依托劳动教育和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的长周期项目化学习展开。学期初,学生走进“百草翠苑”尝试种植中草药,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并以图画方式记录下来。学期末,植物基本长成,学校召开“百草交友会”,学生们手捧讲述种植故事,分享植物成长美丽。考官则会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种植记录评价和总结性的成果评价。以此,测评与激励学生的劳动能力、情感和对自然植物的珍惜之情。
二年级上学期则依托“大家排好队”学习,设计了闯关式测评项目“百草馆游学记”。学生游览百草馆,探究通过一个个“关卡”,由此,关注团队在闯关过程中呈现的行为表现。百草馆的布置类似博物馆,测评中,请学生10人一组排队上楼,有序参观,上楼途中会经过百草廊,参观结束后要求排队下楼回教室。由此,设计三个关卡:第一关排队上楼守规则,考查能否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冲不挤不抢头;第二关参观场馆明秩序,考查是否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初步养成有序参观,不大声说话的好习惯,看到“一米线”时,能自觉站在线外参观;第三关游园百草爱文化,考查学生认真学习百草文化的情感表现。考官仔细记录学生在每一个关卡时的表现,测评其规则意识和文化认同等。下学期则设计了“拍中药草画片咯”测评项目,其以“传统游戏我会玩”为基础,引入拍洋画这一传统的儿童游戏。学生两两一组,先学规则再玩游戏,胜利的一方可以赢得对方的画片。如此,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传统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拍画片这一传统游戏的玩法及其包含的智慧。测评过程中,考官主要观察学生是否有主动了解和参与游戏的意愿;能否在了解玩法的基础上会玩游戏,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这一测评主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对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还能考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非纸笔测试前,学校着力做好“一图、一表、一卡”设计,为每一个项目设计活动说明,呈现测评项目主题、内容和评价等级说明等,以及闯关等积分卡——“药童探索卡”。道德与法治教师和班主任为学生作出细致的讲解和引导,从而为测评活动做好准备。
三、指向成长获得研制量规,深化测评体验
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所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展现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这要求测评要研制具有可操作性的量规,将学生素养转化为可观测的行为表现。我们依据四个测评项目任务,结合学校“百草翠苑”校本课程目标——点燃中草药探究热情、发展劳动素养、体验传统文化,制定了不同的测评量表。以“百草馆游学记”为例(见表1):
表1 “百草馆游学记”测评量表
测评量表的开发聚焦非纸笔测试现场学生的行为表现,并参考了《浙江省分项等级评价方案》提出的非纸笔测评的三个维度: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以“等级+评语”的形式呈现,围绕每一个关卡着重考查的素养目标,简化表述为“评定星级”。在此基础上,学校注重“药童成长”的获得感,在测评过程中和测评结束后,设计相应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多样评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例如,学生在测评全过程都会手持“药童探索卡”,完成每一个测评项目都会经历几个关卡,过关即可获得相应的星级分数,从而不断积累“获得感”。学生可在测评结束后,凭积分卡兑换中草药“周边”,如中草药名片、中草药种子、草药香囊等,精美的实物让学生更有获得感。在测评中表现优异的学术还将获得“额外”奖励,如走进百草馆体验中草药的处理、相关衍生品的制作等,并在百草廊展示自己的测评感受。如此,用体验创新、展示型的精神奖励提升学生的自豪感。
如此,以“教-学-评”一致的设计,为考官的观测和学生的“行”提供明确指引,激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展开“浸入式”游园、闯关体验,从而实现以评促教、促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三、数字赋能测评数据应用,丰厚测评价值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学校德育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提供了更多可能。“药童成长记”测评全过程以校园智慧教育平台为载体,实时记录测评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并以图表形式生成各类大数据报表,自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成绩报告单。如此,以数据应用赋能德育测评,进一步开发各类数据的育人价值。[6]
在测评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的测评注重观测学生的意愿、态度等。如学生是否有主动了解游戏的意愿、是否积极参与游戏,有没有认真倾听的能力,以及在游戏中是否有团结协作的表现等,考官通过平板现场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完成过程性评价并自动录入智慧平台,从而不断积累数据。在游园、闯关前,考官都会以视频展示的形式,讲解游戏规则,之后,请学生进行复述。以此考查学生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及其文化智慧的感悟,这些现场也会通过平板记录完成过程性评价,成为成长数据。
每一个项目测评结束后,学生都会获得一份电子生成的《小药童非纸笔测评报告》。对照报告激发学生的反思,明确改进方向。两年的学习和测评结束后,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呈现生成的成长柱状数据图。通过增值对比,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进步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指明方向,铺垫基础。
同时,“药童成长记”测评结束后,智慧教育平台将会为教师提供全班和全年级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例如,班级平均数据显示,学生在了解游戏规则并复述游戏规则方面普遍表现良好,这说明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规则认知教学和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效果显著。而学生在倾听能力和团结合作方面表现则较为薄弱,这提示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是否重视倾听、主动学习等习惯的培养,并作出再改进。同年级各班级数据对比则从宏观层面显示不同班级的教育侧重,如数据说明有班级更重视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因此学生测评表现优异,这为班级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都提供了启示。以此,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
从“游园乐考”到“项目式学评”,依托学校“百草园+”学习场馆,学生在创设的主题式测评环境里,在真实、童趣、素材丰富的测评空间里,都体会到了更深度的乐趣。通过一系列围绕中草药这一中国的优秀传统科学文化而展开的测评,让学生在测评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接受了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测评的过程中它们认识了多种类的中草药、尝试了中草药的种植和采摘、体验了中草药相关制品的制作……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