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体验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策略研究
2023-10-31林小玲
林小玲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2020 年7 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对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目标:“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在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则是贯彻《指导纲要》精神,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在强调劳动体验的要求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进行改革。
1 融合劳动教育理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指导纲要》要求,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得少于16 学时,课程内容要求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组织和劳动法规等。要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在专业建设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参与专业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提升专业劳动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明确教育要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强化学生劳动体验的教育要求,学校在服装专业课程建设中应明确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并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形成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看,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建设中,应该融合劳动教育要求,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能独立思考,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另外还要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再次还要具有丰富创造力、较好的服装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使用CAD 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样板结构设计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目标的导向下,学校可安排具体的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劳动,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服装设计实践能力。
1.2 立足学生发展,优化课程构建内容
基于劳动体验要求,服装专业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促使其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具体来说,服装专业课程应该包括:(1)专业基础课程:速写基础、构成基础、服装设计概论、服装效果图绘制基础、Photoshop 辅助设计、Illustrator 辅助设计、服装材料学、图案工艺;(2)专业核心课程:服装工艺基础、服装纸样设计与工艺、服装立体裁剪、服装专题设计、服装CAD、成衣设计与制作;(3)专业选修课程:摄影摄像技术、服装陈列设计、服装表演艺术、工业样板放缩、服装生产与经营管理、服装配饰设计。其中服装专题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应该结合前期已修的“服装材料学”课程理论知识,根据学生所设计的材料再造方案,通过专题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围绕材料再造主题,独立完成一套服装成衣的设计和制作,从而来提升学生对不同服装材料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劳动体验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来有效落实人才培养目标[1]。
1.3 创新评价方式,突出劳动素养发展
教学评价是构成教学策略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反馈教学策略的实施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目前,在学校服装专业教学实践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效果还需提高,围绕学生劳动体验展开的评价比较片面,更多的是侧重劳动体验的结果,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关注不够,忽视了对学生劳动精神的评价,影响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效果。针对此,在服装专业教学实践中,应认真贯彻《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确定劳动教育目标要求,将学生的劳动体验纳入评价考核机制中。同时还要体现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属性,根据课程要求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设计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劳动体验得到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能够崇尚劳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劳动素养。
2 创新专业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劳动体验
教学方式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其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劳动体验。服装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积淀形成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
2.1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是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引入这种教学方式,契合了劳动体验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具体来看,要以就业为导向来明确课程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改进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的机会。比如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着当下一些企业的服装设计,在理论上加强款式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和结构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款式分析的方法和理念;引导学生动手完成从各类纸样的绘制、坯布样衣的完成到人体试穿修改纸样整个工作过程,实现从平面结构纸样向实物立体化的转化,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服装设计的全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不同环节劳动的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劳动技能。
2.2 展开项目式教学方式
项目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性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服装专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通过开展项目式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参与劳动体验的机会,系统提升学生的专业劳动素养。比如在服装设计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基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背景下的仿生仿物服装设计”为主题开展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劳动素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下发任务书,让学生组建项目小组,完成基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背景下的仿生仿物服装实践设计,明确组内人员分工,经过分析讨论后,由组长对项目制作品环节中每位同学的表现情况打分,在每组学生完成设计初稿后,由教师进行打分,并且挑选出各小组优秀的作品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分组、角色分工,自选节气主题,在课堂实践、讨论、交流、总结、反思中完成了对于服装仿生仿物设计原理及方法、服装画技法基础知识、服装材料与面料理论及实验、服装立体造型基本知识的掌握,并最终完成服装从纸面设计到实际服装的原制作的过程,进而在劳动体验中系统、全面地了解服装设计的全流程[2]。
2.3 采取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
在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融合”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基于劳动体验的中职服装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采取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利用比赛培养学生专业劳动素养。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对标省赛、国赛的标准,对接专业核心技能,探索设计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在“服装设计”模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理论学习、服装创意设计、服装拓展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等比赛活动;在“服装工艺”模块组织学生参加理论学习、服装立体制版、样衣裁剪制作等实践活动,以此检验学生的专业理论,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来规范学生的操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水平。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竞赛检验和展示服装专业教学成果、学生服装设计与工艺岗位通用技术能力,提升了教学质量;还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夯实了学生专业核心技能,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提升了中职服装专业职业人才培养水平。
综上,基于劳动体验的中职服装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项目式教学方式、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能够积极参与专业劳动,在体验中提升其专业素养。当然,在教育领域,能够突出学生劳动体验的教学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设计出更多符合学生劳动体验需要的教学方式。
3 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劳动体验平台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参与社会劳动搭建平台,在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中,学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方式,为学生劳动搭建平台,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可以从下个几个方面着手。
3.1 共建实训基地,打造劳动空间
企业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中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劳动的空间。比如某院校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建了服装实训室。实训室拥有JACK 电脑高速平缝机、平头锁眼机、圆头锁眼机、锁边机、专业熨台等教学仪器设备70 余台,可以为学生的服装打版、服装工艺、服装立裁等操作提供平台。该实训室主要承担服装工艺制作、毕业设计、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等综合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可在实训室实操从面料到成衣的一系列流程:包括纸样、打板、裁剪、制作、整熨等环节和工序。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建课程,组织学生走进实训室来检验专业理论、发展专业劳动技能,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
3.2 组织学生实习,强化劳动体验
进入企业实习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也是中职服装专业落实教学实践、强化学生劳动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企业要负责培训企业文化,组织实习生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组织学生逐渐了解服装设计流程,学习各环节的专业技能;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技能优势,全面了解服装设计流程,也对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基础[3]。
3.3 采取订单培养,落实劳动教育
“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是突出校企合作优势、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中职服装专业在改革实践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打造特色化的订单班,并以此为载体,与企业共建技术工作站、成立教师工作室、产品研发中心,开展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进校园、师资与企业技术骨干双向互动,举办“时尚创意服装发布会”等主题活动,实现校企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为学生搭建专业劳动平台,渗透企业文化理念及企业管理要求,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及就业打下基础。这样的专业教学方式能够让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劳动素养,这对于学生继续深造和未来就业十分重要。
4 结语
综上,基于劳动体验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实践,有利于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文从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创新、校企合作等角度探究专业教学策略,渗透劳动教育,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当然,其中依然存在一定不足。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研究,进一步优化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更好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贡献给社会,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进而提升学生的劳动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