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衍生金融工具”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30胡杨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胡杨

摘 要:“衍生金融工具”课程基于“知识探索-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目标,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衍生金融工具”为例,探讨了专业课程在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举措,通过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融入点,提炼衍生金融工具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价值范式,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跨学科认知与人文素养的金融人才。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82

1 衍生金融工具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推动“课程门门有思政味、教师人人担育人责”,本课程将思政目标融入课程目标,进一步构建衍生金融工具类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剖析高校教师在育人理念、育人意识、育人过程中对价值引领与知识获取、专人育人与人人育人、特定时空育人与全时空育人等方面的认识,确立“全课程、全员、全时空”育人理念,发挥课程思政在课堂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建构协同育人模式。一方面,从理论上理清衍生金融工具类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以及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根植学校的学科特色,强化教学策略的引领,如何分工协作做好课程开发,进一步打破思政学科和金融学科的界限,做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以及做好课程思政体制机制的配套保障。

第三,建设具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高校课堂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阵地,更应该是一个育人的阵地。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创建一流衍生金融工具类思政课程。依托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完善构建衍生金融工具类课程协同育人模式。重点是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掘其“思政资源”,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努力扩大“课程思政”的辐射面。

2 衍生金融工具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融入点

“衍生金融工具”课程思政建设希望达成知识探索、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育人目标。知识探索上,梳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近20年来国内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实践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真实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知金融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针对2022年颁布实施的《期货和衍生品法》中重点规定的领域例如“期货公司业务范围”“衍生品结算与交割基本制度”等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建设衍生金融市场的重点任务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上,课中采用案例研讨、小组分享和师生互动赋能学生,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价值引领上,教学内容引入以中航油、深南电和青山镍等为代表的衍生金融风险案例,“保险+期货”、湖北银丰等为代表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四个自信”教育等融入課堂教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跨学科认知与人文素养的金融人才。

3 衍生金融工具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举措

3.1 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思政教育技能提升。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与要求,落实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育人责任“双培养”机制。通过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对接协同机制,邀请思政课教师融入教学团队中开展集体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参与“课程思政”教改等;借助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等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3.2 教学资源建设

(1)优化教学大纲,丰富课件内容。

以知识探索、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作为课程目标,基于新编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一套融入前述思政元素的教学课件,通过短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元呈现方法,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思想与行为转变。

(2)引入实际案例,拓展课外资源。

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案例互评中,引入“青山镍事件”等案例内容,在主题讨论部分,通过发起“《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后衍生金融工具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广州期货交易所新产品的创新设计应该注意哪些要素”等当下与行业前沿相关的、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讨论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中国问题,培养家国情怀。

3.3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程理论课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引导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学习三维闭环。

课前,学生通过衍生金融工具SPOC在线课程中的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企业案例、主题讨论等教学资源进行课程知识点和案例的预习。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精选中国经典企业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开设衍生金融工具虚拟仿真实验课,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提升衍生金融工具技能,例如:在“互换”章节,让学生上机操作,通过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监测与防控虚拟仿真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利率风险管理、利率互换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整个线下教学过程中,利用短视频、翻转课堂、情景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积极展开研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成长。课后,通过SPOC在线课程平台中案例互评、讨论区留言,实现师生、生生实时互动,线上课程的云端共享特性更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针对性地复习和提升。上述教学模式也完美体现了教育部所提倡的“三个课堂”,即SPOC在线课程是第一课堂,线下教学是第二课堂,实验实训是第三课堂。

(2)多元化教学手段。

课程注重“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模式相互交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总结和表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课上的课堂讨论、“点对点”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与线上内容有机结合,实现“1+1>2”的效果。

通过案例教学法,老师精选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启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情景教学法,教师以企业需求或模拟的场景和情境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同学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全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通过自主学习法,老师给同学们分享案例和文献,布置阅读、观察、实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发现规律。老师处于辅助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团队,引导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每个学生在讨论中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3)理论与实践结合。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学习课堂理论知识之外,“衍生金融工具”在各类期货交易大赛、衍生金融工具实训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鼓励学生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服务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现。

首先,利用全国大学生期货模拟投资大赛的契机,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与会计、财务等兄弟专业联袂,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专业的比赛中去展示自己精彩的创意,将学习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中国衍生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并借由比赛的专业评审提高衍生金融工具技能。

其次,利用期货实训课让学生感受期货公司真实的经营场景,通过体验式实践演练和模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在项目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力。

最后,邀请校外企业到学校开展讲座,在讲座中融入思政元素,以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成功经验来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通。

(4)综合考评体系。

改革学生考评体系,打破传统学生考评“唯卷面分论”,通过案例讨论、课程设计、在线讨论、随堂测验等多环节考评事项,深入挖掘各环节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形成学生期末课程综合全面的考评体系。

4 结语

总之,“衍生金融工具”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根据当前衍生金融工具课程特点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举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四个自信”教育等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跨学科认知与人文素养的金融人才,在衍生金融工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上具有典型示范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洁,郭文刚.知識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21,19(4):3741,76.

[2]徐兴华,胡大平.推进课程思政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21,(5):6064.

[3]高国希.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提升[J].教育研究,2020,41(9):2328.

[4]刘建军.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J].教育研究,2020,41(9):2833.

猜你喜欢

衍生金融工具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压力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研究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