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路径探析

2023-10-30李文淑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VR技术红色文化应用价值

李文淑

摘 要:VR技术能够助推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助力传承红色基因,攻克传统红色思政教育的瓶颈。但是其应用也面临成本高昂、人才稀缺等现实问题,这要求培养技术人才、创新VR技术和红色文化结合的方式途径,助推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VR技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价值;途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64

1 基于VR技術的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开发应用价值

1.1 传承红色基因,体味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精神纽带,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上,更需要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冀鲁豫边区是指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位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几省交界处,在十几年的战争中,冀鲁豫边区的战士和人民冲锋在前,经过艰苦的抗争完成了党中央交付的战略任务,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胜利。

冀鲁豫边区蕴涵的红色文化底蕴浓厚,引导学生学习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感悟冀鲁豫边区红色精神的魅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教育对象是大学生,主要手段就是思政课。思政课教学的主体主要是学生,传统思政课教学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互动性、情境性,不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基于VR技术的红色场景再现,能够让学生切身体验冀鲁豫边区杨石、耿红等人“神出鬼没枪毙敌寇”的故事,能够使学生重返历史现场,感悟党史、国史,身临其境,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VR技术新颖独特、吸人眼球,将之应用到思政课堂,能更好地使红色文化与时代合拍,符合大众期望。尤其是将VR技术应用于学生群体中,符合学生猎奇心强、探究欲重的特点,在新奇活跃的思政课堂上,学生亲身体验红色文化,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不再抽象飘渺,而是变得具体生动,看得到、摸得着,这种创新性的VR思政教学更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2 攻克教育瓶颈,激发师生活力

可视化高、生动性强是VR教育相比于传统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VR技术进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其高沉浸的特性,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只局限于传统的线下授课,课本教学中,干巴巴的文字无法让学生真正看到生动丰富的场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存在复原难、存留少的现状,许多红色文化资源不容易被学生接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VR技术,能使3D动画、图片、视频多样化结合,内容新颖,形式丰富,面对传统红色文化教学中难以展示某些内容的教学短板,譬如红色场景亲身体验,红色博物馆切身参观实施难度大等问题,VR技术却能轻松解决,生动再现具体情境,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轻松理解知识点。传统思政教育教学的刻板性、枯燥性也大大限制了思政课的发展,不利于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VR技术应用于思政教育,其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克服传统思政教育弊端,学生在基于VR技术的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一方面达到了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另一方面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兴趣,助推思政教育“活”起来。可以预见的是,在利用了VR技术的教授红色文化的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融洽,将大大提升课堂的学习成效。

1.3 保证实践安全,提升安全系数

理论知识死板、枯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低迷,无法达到教学目的,而红色思政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切身体验,深化认知,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就不得不面临风险,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保证。

冀鲁豫边区地处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的交汇之处,有关冀鲁豫边区的纪念馆、博物馆等也多集中于这些地方,其他地方的学生参观难度更大。博物馆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保护和传承对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某些时候需要使学生通过参与红色旅游,参观红色展览馆、博物馆等增强实践能力,但近年来,在红色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自然灾害频发、意外事故层出不穷、由于水土不服等罹患疾病问题突出,传统红色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存在无法避免的安全隐患。而利用VR技术,建立VR红色展览馆,打破时空限制,学生足不出校就可切身感受红色文化,参观红色场景,同时节约教育成本,降低安全隐患。目前,已有学校将VR展览馆引入校园,如增添以VR模拟+3D影院为主打的新时代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打破时空认知局限,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为学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创设范例。

2 基于VR技术的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应用面临的问题

2.1 应用成本高昂,VR利用困难

据相关数据显示,一套VR设备所需费用大约在5000~8000元之间,能够全身追踪的VR设备至少3000元。换句话说,一个真正的VR课堂,假设班级人数50人,购买VR设备就需要几十万元,建立一整个体验场所,费用可高达几百万元。目前的VR市场,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精品仍然十分有限,市场产品良莠不齐,给学校选择造成了很大难度。而且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建立体验场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费用支出,很多学校因为难以负担相关费用,只能望而退步,这大大限制了VR技术的推广应用。除此之外,VR技术自身也有许多限制:在物理层面,长期佩戴VR设备,会对佩戴者颈部造成危害劳损,如若有手柄,手腕也会损伤,增加疲惫感,降低学习效率;在生理层面,由于VR设备的高分辨率,高显示率,佩戴VR设备会造成学生头痛、眩晕、失衡,从而对VR学习产生抵触感、恐惧感。

2.2 课堂互动不足,学习效率低下

传统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体现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VR课堂上,学生依靠VR设备进行单独学习,学生能够自己探索、体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虽得到贯彻,但忽略了教师主导课堂学习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仅仅只用VR设备进行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的学习,可能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单方面的学习,教师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学习中有问题更是无法及时解决,这就背离了我们学习的初心。尤其是目前VR主要还是用手柄进行精确的交互,交互方式较为单一,师生互动操作性难度大,低交互性,过强的自主性,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师生无法进行及时而有效的互动将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

2.3 人才资源稀缺,VR应用有限

VR技术在学校应用范围有限,相关技术人才更是十分缺乏。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发布全球VR(虚拟现实)人才报告显示,在全球VR人才总数上,美国数量位居第一,需求量也是最大。中国VR人才数不及印度,但需求量全球第二。事实上,单从中国起步不久的VR产业看,并不缺乏VR从业者,但VR核心技术主要涉及领域图像、光学等高难度领域,对人才要求十分苛刻,从事学校教育领域的VR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当然也与我国国内VR技术与教育融合应用的情况不多息息相关,我国教育现状决定了愿意从事VR教育的人才数量稀少,尤其是对于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人们了解程度较低,更造成这种现状。一是我国国内目前将VR技术与教育融合应用在高校思政课上的例子有限,无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足够的经验;二是国内大部分高校无法掌握成熟的VR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办法保证给从事教育事业的VR人才提供合适的平台以供他们进行学习。总之,种种原因造成了国内如今缺乏VR技术人才的困境。

3 开创VR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新途径

3.1 充实教育内容,发展VR技术

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尤其是当地各种纪念馆、博物馆革命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VR技术,解决目前利用VR技术存在的问题。

冀鲁豫边区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脉络,其形成的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具有极大的价值。而仅仅是简单地利用VR技术将红色文化再现,很难将红色资源蕴涵的价值真正挖掘出来并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要深入发掘红色故事、红色展馆等本身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更深层次融合创新,使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所在。要努力发展VR技术,减轻其对佩戴者的伤害高和成本高昂的弊端。VR核心技术开发者要从上层设计的本源处更新VR技术,克服其高分辨率、高显示率对佩者的伤害问题,目前VR在光学、分辨率等各方面的技术都已经达到了易用的标准,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依旧有眩晕等问题,其技术进步空间依旧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必须要提升学生学习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这关乎利用VR技术进行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的宣传能否成功实施。除此之外,由于应用成本高昂,许多高校在进行相关尝试时只能望而却步的现状也要求必须提升VR技术,将VR设备等相关成本降低,使更多高校能够承担这些设备的相关费用,这也是影响VR技术能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关键因素。只有将冀鲁豫边区的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好并且提升VR核心技术才能将创新教育途径。

3.2 凝聚教育合力,加强VR应用规划

在VR技术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方面,充分发挥各教育主体的力量,加强VR应用规划,是创新VR技术应用途径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有利于形成从上到下一体化的VR教学生态,为VR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探索新途径。

以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为例,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文件,从宏观层次对VR应用做出规划,为下级相关主体给予方向指导,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特别是处于冀鲁豫边区的相关省份更应该把政策指导作为宣传发展冀鲁豫边区文化的重要工作去实施,这也有助于宣传地方红色文化,为本地文化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高校作为开展VR红色教育的主阵地,要认真研读上级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把握正确方向,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VR人才培养与应用规划方案,并认真部署安排,要分清层次,从学校、学院到教师、学生都要制定各自的方案,针对不同主体都要开展学习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的系列活动,做到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教师队伍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相关领域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VR技术,掌握VR理论,并认真学习冀鲁豫边区相关知识,贯彻执行好学校有关要求,为VR人才培养作出贡献。例如冀鲁豫边区在某些高校就设立了冀鲁豫研究中心等专门由教师负责相关课题研究。只有从宏观到微观,各个主体共同发力,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凝聚教育合力纵向深化发展的VR应用规划教学新生态。

3.3 培养技术人才,提供基础支撑

在高校利用VR技术进行红色思政教育上,缺乏相关的人才是限制VR技术和红色教育相融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重视了解VR技术人才培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支撑。

在专业设置上,要高度重视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的建设,可以建立相关专业的建设指南,支持鼓励高校积极设置虚拟现实相关专业。根据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江西财经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专业以及华东交通大学和江西理工大学该专业都在全国排名十分靠前。这些专业的设置将促进本科生中相关VR人才的培养,因此,其他高校也可以设置相关虚拟现实专业技术来加强高校本科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本科生VR人才培养,还可以设立虚拟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建立专门研究院,培养高层次VR人才,实现VR人才培养向两端延伸。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技术,而VR人才又可以为企业所用,共同开发VR思政教学资源,实现VR人才培养良性循环。还有高校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资金投入,真正重视VR相关人才的培养,将VR人才培育真正作为一个系统工作实施,给予从事VR工作的人才信心,使他们能够真正大胆投身于VR建设中去。尤其是教师作为教育学生的主体,更应该使他们既懂VR技术,又懂思政教育。

4 结语

V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能够为思政教育带来无限可能。其自身蕴含的独特优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在未来思政课的教学中,如若对其价值进行有效开发,势必会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现今的VR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努力解决。

參考文献

[1]姜思毅,王传忠.冀鲁豫边区革命史概述[J].军事历史,1999,(04):30.

[2]王海威.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N].光明日报,20220525(6).

[3]王圣洁.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8.

[4]魏智慧.VR 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7,(13):233.

[5]李玲玲,朱宽胜.基于VR技术的思政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09):116.

猜你喜欢

VR技术红色文化应用价值
VR技术现况及其未来对游戏设计的影响
解析AR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VR(虚拟)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