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究

2023-10-30范卜月徐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青年新时代

范卜月 徐晶

摘 要:奋斗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波瀾壮阔的百年征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推动党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和整体态势,探究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有利于推动青年引领社会思潮,进一步彰显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使其努力成长为传承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充分展现了党对青年一代的重视,体现出新时代新征程培养青年奋斗精神的重要性,为青年奋斗方向的明确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优秀分子,肩负着更高的期望和使命。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强化自身责任担当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动力源泉。

1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奋斗精神是熔铸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伟大精神,是推动我们党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围绕“奋斗”二字进行深入阐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奋斗精神的新论断,赋予了奋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主要表现为:知难而进、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勇于开拓、另辟蹊径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不务空名的实干精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年作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主力军,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更是被寄予重托。新时代新征程,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引导其成长为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意义重大。

1.1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现实需要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新时代大学生生逢其时,要牢牢把握机遇,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和奋进者。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奋斗精神的作用,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修炼其心智,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身到实践中去。同时,培育奋斗精神有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并通过接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

1.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需要敢拼敢干、勇于担当的青年一代的推动,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至关重要。大学生终究要步入社会,他们思想活跃、干劲十足,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但也正是由于初入社会,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因而在面对诸如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时,作为对各种文化接受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极易受其影响,导致自身价值观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了社会发展。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引导他们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对于进一步推动向上向善社会文化环境和积极进取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意义重大。

1.3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放眼国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不仅有合作和妥协,也夹杂着矛盾和冲突;回看国内,虽然我国各方面建设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临更为复杂的局势,需要我们团结一致采取新的应对策略。新时代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有利于引导其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从而明确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

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们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多样产出、教育的更高标准等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同时也为新时代大学生逐梦青春、接续奋斗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当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也面临新的发展要求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新时代大学生是否能更好地认清形势变化、辨明正确的奋斗方向,也是我们亟须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2.1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面临的机遇

首先,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带来了新的机遇。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广泛和多元,追求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工作也旨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这也为新时代大学生将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梦、民族梦结合起来,在新时代背景下砥砺前行提供了方向指引。

其次,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一方面,互联网蕴含的海量资源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素材,实现了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新兴媒体技术的更新迭代有效推动了教育方式的创新,更好地迎合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切实提升了其奋斗精神培育的实效性。

最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不仅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其培养为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需要高校统筹规划,合理分配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此推动培育工作稳步前行;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更快更好地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也正是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

第一,部分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存在偏差。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仍有一些人对奋斗精神的认知存在偏差。首先,对奋斗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一些大学生将奋斗看作是某个阶段才需要做的事情,认为只需完成当时的目标,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即可,这种观点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割裂开来,是短视的精致利己的表现。其次,奋斗的意志不够坚定。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发生着转变,追求更加快节奏的生活。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急于求成的心理,缺乏奋斗的恒心和毅力,这也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一味选择逃避,从而导致当下大学生群体中“躺平”“佛系”等现象的出现。最后,奋斗的方式存在不足。在奋斗中实践,在实践中奋斗,只有将奋斗的理念付诸实践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当前,一些大学生虽已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但他们对奋斗的理解还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层面,而未能付诸实践,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支撑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没有采取正确的行为和方式去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

第二,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途径有待拓展。高校作为奋斗精神培育最重要的场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大多是以理论教育为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这使得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内化于心。除此之外,高校教育实践的创新性也存在不足,且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活动多以辩论赛、运动会等形式展开,以各种奖项标榜对奋斗精神的理解,忽视了对教育主体的价值引领,也使实践教育失去了最初的目的。

第三,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环境有待优化。外界环境,如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产生一定影响。学校环境不仅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品格。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的不断加强,高校各类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有部分高校只在完善硬件设施上下足了功夫,忽略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因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奋斗的动力。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基础性和长久性,家长的言行举止、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的变动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奋斗品格的形成。一些家长在家庭中不能很好地以身作则,或一味溺爱,或很少关心,甚至不能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是极为不利的。人是“社会化的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除在学校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外,他们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在网络上获知的,网络文化泥沙俱下,功利主义、個人主义等错误思想极易对大学生产生误导,加大其奋斗精神培育的难度。

3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

3.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信仰的强大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党不断前进的动力,是推动国家富强的精神支柱,更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力量源泉。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关乎整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如果没有坚定如铁的理想信念支撑,则很容易迷失奋斗的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首要内容。

首先,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激励新时代大学生报效祖国、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武器。新时代大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奋斗观的精髓,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观”,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从而在新时代奋起拼搏、有所作为。其次,“四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大学生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四史”,才能理清历史进程、认识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并从中汲取奋斗力量,怀揣坚定理想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最后,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正确的价值理念涵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认识到惟有奋斗的青春才能光彩照人。

3.2 坚持实践历练强化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教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上。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需要引导其不断地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激发奋斗动力。第一,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将理论教育内化于心。因此,高校应在切实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法,并不断培养和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其通过“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把“思政小课堂”搬进“实践大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大学生通过躬身实践提升自己的奋斗本领。第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实践培育的内容。要紧扣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实践主题,如实习支教、对口扶贫、劳动教育等,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奋斗,在奋斗中实现价值;除此之外,实践活动也要尽量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契合他们的奋斗需求,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或数字媒体等增强实践活动的影响力,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实践教育的初衷。第三,推动实践活动常态化。奋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活动常态化,促使新时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奋斗习惯。

3.3 优化环境营造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良好的育人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育人氛围是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要保障。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可以通过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及网络等各方面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有利因素,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首先,在物质文化上,可以通过打造文化长廊、设立榜样专栏等,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奋斗氛围;在精神文化上,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集体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及演讲比赛等,激发大学生的拼搏奋斗精神。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加强高校的校风、学风、师风等的建设,推动教师以身作则,不斷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意识;在制度文化上,可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弘扬奋斗精神的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

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应以身示范,做子女学习的好榜样,同时也要适当转变教育观念,启发子女对于拼搏奋斗的情感认同;其次,优良的家风对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双方要努力维护好家庭关系,以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增强子女的奋斗底气;除此之外,家长也要时常关注子女动态,并积极主动地配合高校工作,以优良的家校协同育人环境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三是要加强社会保障。要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凝聚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共识;同时也要健全奋斗精神培育的相关体制机制,围绕大学生奋斗精神出台相应的规章细则,引领大学生奋斗朝着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四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教育环境。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渗透,网络环境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奋斗观形成的主要环境之一,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及时出手,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注重正向的舆论宣传引导,对于一些散播不良信息或不当言论的平台,也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惩治,使互联网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提供可靠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积极拓宽奋斗精神主题的网络平台建设,并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载体掌握更多与奋斗主题相关的信息。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新时代大学生唯有努力拼搏,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将奋斗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不负时代和人民所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韩璐璐,金昕.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现状与培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4):3234.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02).

猜你喜欢

青年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