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技术赋能下的“语音学习”生态创建

2023-10-30方玉春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智化信息技术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数智技术赋能下的“语音学习”生态的创建,使以诵读为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关键词】数智化;信息技术;语音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9-0078-04

【作者简介】方玉春,南京市软件谷第二小学(南京,210012)校长,高级教师。

人类的语音系统是思维活动的基本符号体系,是“听、说、读、写”能力表征的基本载体。可以说,通过语音进行学习是儿童“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浪潮下,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使当前教师对教育个性化的追求愈发热烈。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可谓势在必行,语音学习正是一种可操作、可推广、可评价的学习载体。

以南京市软件谷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学校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语音测评技术,采用图像、文字、声音等富媒体技术,积极创建“语音学习”生态,促进教育数智化转型。

一、“语音学习”的现状分析

语音学习是指学习如何正确地发音、理解和表达语音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语音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语言学习领域之一。然而,尽管语音学习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

首先,语音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由于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不同,学习者需要逐步掌握和适应不同的语音规则和发音技巧,这需要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其次,语音学习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教学资源,不同语言的语音规则和发音技巧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专业的教学资源和指导,然而,在某些地区缺乏专业的语音学习资源和教学人员,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三,语音学习方式需要不断地更新,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也给语音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创建“语音学习”生态的理念与目标

技术赋能下“语音学习”生态的建立为学校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能。首先从利用单学科语音学习到整合各学科语音学习,然后从学科学习方式整合到学科学习内容融合,最终实现以“语音学习”生态促进学校教育数智化转型的终极目标。这将是利用技术生态圈改变知识传播方式和教育交往方式的一种突破与尝试。

为此,学校顶层设计“语音学习”生态“13441”模型(如图1所示),明确学生“能力发展”这“1”核心愿景;以“智慧化环境、定制化课程、增值型评价”为责任担当,即关照“场景学习、泛在资源、数据可视”“3”大关键要素;架构学習内容、学习空间、学习评价、个性关照“4”大转型方向;并着力从音频课程的研发、双线联动的学习空间建设、各级测评系统的聚合、学生数字画像的生成开展“4”项行动;依托大数据驾驶舱做好“1”项评估,从中动态反馈经验及效果;让语音学习形成一种闭环,逐步构建跨学科的学习内容、跨场景的学习空间、跨媒介的学习评价、跨时空的个性关照,驱动“语音学习”生态的整体建构与实施。

三、创建“语音学习”生态的策略与思考

1.创建语音学习场景

结合2022年新课标的素养导向,学校依托学科课程,创建语音学习场景,力图解决以往囿于教学观念及支持条件所限的困境,促进学生在趣味的言语运用、训练实践中积累言语经验,打破以往语音学习局限于语言类学科的壁垒,在多元场景中有效地丰富和增强语感,积累丰厚的人文底蕴。

2.研发语音泛在资源

语音学习的泛在化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新型学习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发生,在封闭的校园内创建一种开放的学习文化。

3.开拓混合学习方式

混合学习需要将传统学习、网络学习的优势相结合,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里,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学习风格,传递适当的知识,提升能力,通过最适切的学习方式获取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4.实现教育数据可视化

在基础教育语音学习过程中,可视化分析显得尤为缺乏,存在评价主体主观化和评价对象泛化的问题,对学生的语音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缺少客观、真实、可溯的进阶留痕,难以满足语音学习个体水平发展和认知风格差异的需求。通过智能学习系统的可视化数据分析,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隐私保护、学习风格差异、动态交互介入和线下数据融合。

四、“语音学习”生态的创建与成效

2020年9月伊始,学校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家访沟通及课堂观察等实证分析,了解到大多数家长认为语音学习对孩子很重要,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会积极支持孩子学习语音。学校逐渐明确了转型目标,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推动“语音学习”生态的创建,具体行动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学习内容:从“听说能力”向“综合素养”转型

基于低年段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学科知识基础薄弱的学情,学校在常态化推进学科语音教学的同时,着手尝试实施语音学习的跨学科表达。科学教师团队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科学e起听”第一期节目,由学生以音频形式播报,并在课堂上组织交流研讨,初步形成范式。此后逐周连载,每期内容由“科学有故事”“科学有趣味”“科学有用处”三部分组成。该节目俨然成为学生课间交流、协同研究、满心期盼的一大热议话题。

在收获一定成效后,为创造个性化展示舞台,学校打破语音学习原本局限于语言类学科应用的壁垒,以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为指向,统筹规划“e起听”品牌课程,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心育等七门学科纳入其中,形成诗韵悠悠、童心驿站、English Songs、数趣盎然、歌声琅琅、故事天地、科学e起听等七个子栏目。各学科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遴选适于音频呈现的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撰写、播报及展示,按照每月一期的频率进行更新,包括课文诵读、单词朗读、趣味故事、歌曲范唱、名人名言等形式。同时,学校会为每一期内容精心制作宣传海报,展示于教学区域的长廊中及公众号中,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

2.学习空间:从“实时对话”向“泛在交互”转型

学校尝试结合数智技术重构学校空间,逐步扩大教育的外延。物理空间中,学校充分构建信息技术文化环境,在教学区域设计了“小小廊道”e学中心,其中包含四间“悦听区角”及三间“e起阅读吧”,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校园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間步入其中,通过朗读主机进行智能人机交互,即时巩固课上所学。系统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趣味化的操作界面,根据班级、姓名、照片即可快速登录,后续还将完成人脸识别。目前,朗读主机已完成小学阶段语文、英语学科国家课程的资源研发与整合,对应教材的目录内容,使“语音学习”不再受限于课堂的练习时间。

虚拟空间中,学校统整新媒体资源矩阵,接入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学校自主研发的“e世界学院”线上学习平台等,一体化发布“语音学习”线上音频课程,供学生随时接入并获取;在预习和复习时,结合江苏省中小学语音学习系统搭建线上交互平台,教师发布朗读、识字、听写等任务后,学生在家中可通过移动终端听音跟读训练,上传自己的任务成果,即时获得系统对听说能力的评价反馈,可以及时纠正发音,同时也因为有趣的过关式界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教师及系统的反馈优化发音。

3.学习评价: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

学校借助“江苏省语音学习系统”“南京市金陵微校朗读模块”“学校朗读测评”三级平台,系统搭建了e学语音学习测评体系。其中,江苏省语音学习系统打通家校协作的“最后一公里”,主要用于学生在家时的语音学习及评价,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复习学情提供数据支撑;南京市金陵微校朗读模块主要利用班级中的智慧大屏,达成课堂上的激趣目标,任课教师可实时给予学生表现性评价;自主研发的学校朗读测评系统则主要覆盖在校的课余时间,学生可使用测评主机或移动平板登录,选择感兴趣的课时内容朗读,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将从准确度、声韵、完整度、调型、流畅度、整体印象等6个维度对朗读进行评价并记录,形成可追踪、可溯源的学习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测评系统的应用均做到了常态化:语文和英语学科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日常发布朗读、识字等的在线任务,学生完成后会生成具体到词句的量化评价;每月,学校会按年级组织统一测评,了解每个学生在朗读能力上的发展水平,形成校级、年级、班级的数字化报告,并为后续一段时间的语音教学提供辅助依据,使评价更具体、更客观。

4.个性关照:从“整体关怀”向“个体关注”转型

学校始终致力于“语音学习”的数据驾驶舱建设,尝试整合“省、市、校”三级朗读测评数据,供家长和教师更清晰地“看见”学生语音学习的成长轨迹。目前,学校初步建立了语音学习中由内容偏好、风格特征、朗读能力等维度构成的学生动态“数字画像”。例如,经过画像分析,有的学生热衷于刷新最高分,两周中坚持读同一篇文章,只为了拿到学校的最高排名;有的学生则喜好尝试不同篇章,自主朗读中每篇文章只读一遍;有的学生朗读的流畅度一般,但词句读音都很准确……这些画像有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将数据与实时录制的学生朗读音频相结合,帮助教师直观又翔实地了解学生。后续,学校还将把学生情绪、合作倾向、家长支持等维度纳入数据库,让每一个学生都更加“生动”,形成更加全面的“语音学习”能力数字罗盘。

借助数智技术,教师从测评数据中分析共性及个性问题,为日常教学中的教学逻辑起点设置提供依据,同步制作个性化指导微课程,并在学校“e世界学院”线上教学平台中精准推送至相应学生,对具体发音、轻重音、气息控制等进行指导;教学管理者也能从数据看板中及时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优化的方式方法,并做出科学精准的决策调整。在系统支持下,智能生成的基础模型为教师进一步实施个性化指导提供了辅助依据,使学生的成长可视,实现了学习评价向个性关照、因材施教的转型。

学校创建的“语音学习”生态,重视语音学习在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语音学习微空间,通过对数字化资源的有效解构与建构,促进了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有效集聚与融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无边界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的科技工具进行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形成了“e起听”的系列音视频课程资源,从数据面板上看,学生语音朗读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也有显著提升,技术融入为教师的“教”、教管人员的“管”提供了助力,实现了学校“语音学习”生态的减负增效。

综上,教育的数智化转型,需要教育主体主动拥抱时代变革,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顶层设计和实际需求的结合,积极转变“经验思维”为“数据思维”,依靠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跟踪问题,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为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提供源动力。

猜你喜欢

数智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智化”的绿色物流
数智化物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城市治理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数智化”精准服务模式研究应用
“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供需情况及短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