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成都大运会国潮风宣传片中的色彩美学

2023-10-30陆代芬楼佳怡李芩

今古文创 2023年39期
关键词:国潮

陆代芬 楼佳怡 李芩

【摘要】城市宣传片对一个城市形象的呈现、传播,以及城市所代表的一方文化的解读、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大运会宣传片作为城市宣传片的一种,运用时下热门的国潮风格,集中展示了巴蜀成都的文化特质、城市风貌以及人文地理。而国潮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的有机结合,其在此宣传片的视觉化表达内容主要是川蜀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在成都大运会国潮风宣传片中,每一帧画面色彩的运用对宣传片的叙事、主题的升华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成都大运会;国潮;宣传片;色彩美学

【中图分类号】J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9-008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25

基金项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文旅元宇宙视域下的成都大运会数字藏品及其文化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310621302)资助。

城市宣传片有三大要素,其一便是视觉美。成都大运会宣传片采用当下流行的国潮风,将巴蜀元素同当下前沿科技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色彩的设计与运用,使宣传片为观众带来盛大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还为宣传片本身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本文拟借用美学、色彩学等理论,聚焦宣传片的色彩运用,探讨其美学意义。

一、色彩的纵向运用

宣传片里的色系主要涉及绿色、黄色、蓝色、红色四个,这与成都大运会会徽的四色块十分契合,具有统筹全局的象征作用。绿色代表运动时的生机活力、比赛地点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黄色代表参赛者如同初升朝阳般无尽的希望、在运动中获得的快乐和智慧,蓝色代表赛事辐射范围的宽广、包容开放的精神,红色代表参赛者的激情、当地人的热情。但是这四个颜色延伸到宣传片的每一帧里,则能挖掘出更多精妙的含义。

如视频开端的湖光山色一体,则是体现了绿色系里的革色,描绘了青龙湖清幽靜谧、山水相伴的景色。在革色营造的这种恬静的氛围里,观众浮躁的心性渐渐被抚平,开始静下心来观看宣传片。湖面无澜,薄雾绕山,这样一个生态宜居的环境不仅仅可以说明此地的先天自然条件优越,还能看出后天周到的保护措施,需要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当地居民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保护观,从而看到这座城市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

黄色主要出现在川剧演员矫捷扣篮这一部分,出现了明黄色的灯光,服装上黄色的刺绣,以及橘黄与亮黄交织的火焰。背景中建筑物发出明黄色的灯光,烘托出了温暖的气氛,让人觉得这个建筑、这个城市都是有温度的。物犹如此,这里的人也会更显温情。服装上黄色的刺绣其实是蜀绣,于细微之处可见蜀地别致的特色文化,用以黄色展示,是因为在相同明度、纯度情况下暖色要比冷色记忆力高些;高纯度要比低纯度、清色要比浊色容易记忆;华丽的色调要比朴素的色调易于唤起脑中的记忆;原色比中间色容易记忆。[1]如此一来,在时间、画面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色彩的合理科学运用,使得宣传片传递的信息更加多元,观众接受内容输入时也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火焰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篮筐上,川剧演员迅猛投篮,火焰就可以反衬出他们行动迅捷、球技高超,用这样的场景来象征大运会参赛者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精神状态;还有一次是出现在川剧喷火的环节中,在此环节中,喷火景象的呈现再一次在川剧戏服的基础上,从视觉上强化了蜀地川剧元素,让观众在了解川剧的同时又不忘大运会赛旨。此外,喷出的火焰亦是能够使观众联想到四川的又一特色——火锅,即便是在宣传片里并未出现,但是宣传片巧妙地抓住联想这一传导机制,避开千篇一律地用火锅展现四川特色,却又使观众会想起火锅,这样的叙事可见其内容输出水平。整个宣传片在致力于大运会阐述的前提下,对四川文化展开局部特写以丰富宣传片的艺术底蕴,色彩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

蓝色主要出现在城市建筑群里,四周蓝光辉映着深蓝色的天幕,头戴AR眼镜的跑者在“赛博朋克”式的城市绿道上准备起跑。颜色本身虽是表面看来自然,却又具有一种色调的微妙的相互作用,统一和变化,使得画面似乎在颠动。[2]生活中天空、海洋似乎被蓝色强化和象征化,但是画面中的蓝色偏冷色调,给人理智、现代的视感。的确,这里蓝色与前沿科技结合,更容易让观众沉浸式观看宣传片,同时也揭示了成都用科技助力发展,四川也绝非只有一些广为人知的传统文化,还有强劲、迅猛的科技发展,为蜀地文化增添活力。李泽厚在《审美的形式感》(《文艺报》1981年第6期)一文中说:“曲线使人感到想运动,蓝色使人感到想退回去。”在蓝光组成的条条曲线中,人们可以看到跑者蓄势待发的运动,曲线和画面中跑者的形象无形之中有一种呼吁号召的感觉,在呼吁观众跑起来、运动起来,这也与本次赛旨不谋而合。此外,这一帧画面出现在片尾,蓝色的运用使人感到想退回去,这与导演期待的观众心理——意犹未尽,想再看一遍相契合,即便是观众这种想法未诉诸于口,但还是会在心里有一阵感动、赞叹,而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则成为了一种情感符号留在潜意识里,形成了对这个宣传片的记忆、印象。

红色集中出现是在武侯祠城墙的背景下,武侯祠的红墙凝结着中国的传统色彩美学。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红色作为文化符号的色彩意象,包含着特定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情感表达,可谓一种具有丰富审美意味的视觉符号。[3]米歇尔·帕斯图罗《色彩列传:红色》中这样说道:“红色是一切颜色的起源,是人类最早掌握、模仿、制造出来的色彩,也是最早被区分出不同色调的色彩。”武侯祠的出现体现了成都深厚的人文底蕴、四川的历史留香,红墙在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时,也与观众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审美心理相呼应。然后熊猫人偶从红色箱子里破壁而出,四周的红墙迅速转化为红灯闪烁的炫酷背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丰富了宣传片的意蕴内核,红色的象征意义在时间的穿梭中依旧历久弥新。在本片中,红色色彩的运用除了照常表示对大运会这场盛大赛事的祝愿、重视,还体现了四川人民对传统的赓续、发展、创新。

二、色彩的横向搭配

成都大运会宣传片画面精湛,很大程度得益于色彩的搭配使用。以下将以川剧演员的画面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郭沫若有诗言:“蜀讴渝舞古来好,川剧高腔今出奇。”四川的地方戏曲的确源远流长,多年来展示着四川人民的精神生活,是最具有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成都大运会宣传片中,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川剧演员身上的脸谱和服饰。

川剧脸谱是艺人们总结长期的生活实践经验,在演员的面部绘制的一种妆面谱式,由点、线、面、色彩等造型元素通过精心构思用绚丽的色彩,柔美的线条、精美的文字与图案塑造出来的……在脸谱造型的表现上合理巧妙地利用色彩的对比,体现图案间地主次关系,增强层次感……同时点线面的组合将色彩进行合理的分割,既使脸谱的整体构图精美绝伦、璀璨夺目,又突出了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感,为川剧表演艺术增添了视觉美感和情感体验,是川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4]片中可以看到以蓝色为主,辅以黑白色的面谱。其中,黑色色度最深,属中性色彩,跟所有色彩在色相上都不冲突。川剧脸谱用黑色来勾勒五官,以此作为脸谱图案中的骨子色。黑色使夺目的五彩在整个脸谱图案中显得沉着、调和;也使五官在色彩纷呈中被强调出来。白色少量集中施于五官极大地改变了演员的本来面目。因为白色的明度最大,可以使施白色的五官局部凸出来或者凹进去。[5]白色所在位置的不同也揭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在画面中人物脸上,白色部分集中在眼部到太阳穴的位置,整体形状呈40°的色条,揭示了人物机智的性格特征。而大部分的蓝色则象征了人物威猛的特点,因此结合上文,面谱以蓝色为主、黑白为辅的人物有着勇猛、机智的品质,在篮球之类的运动比赛中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还可以看到以黑白为主的脸谱,这一类在川剧中往往是刚直豪爽的代表,通常也是大部分四川人民的真实性格写照;并且这一帧出现的背景也是黑色的天空,使整个画面在保持绚丽多彩的同时又在整体上达成和谐一致。

川剧服饰对川剧中人物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秉持着“宁可穿破不可穿错”的原则,而服饰的设色对人物品格、身份的象征亦是重要影响。在上文所提到以蓝色为主、黑白为辅的面谱人物上,此人身着黑底明黄色刺绣的戏服。色彩象征意义在服装上反映尤其鲜明,服装的色彩取决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活动,黄色是帝王的颜色,黑色是学者的颜色……[6]当然,在21世纪的今天,明黄色的刺绣也就不再象征着皇权,而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以及川剧文化光明的未来;在画面上起着一种烘托氛围的作用——四周灯光较暗,加之脸谱、服饰上黑色的运用使画面更为暗沉,因此明黄色的運用不仅提亮了画面让其在色彩明暗程度上趋于平衡,还会会使观众眼前一亮,将焦点锁定在川剧演员上。脸谱黑白为主的川剧演员的服饰也是黑色为底,辅以明黄的刺绣,过去黑色在儒家文化的加持下象征着读书人,并且一些宗教教规也提到,黑色象征智慧,所以这位川剧演员打篮球是文武双全的象征,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不仅仅文明其精神,还野蛮其体魄。

三、成都大运会宣传片中色彩运用的效用分析

色彩的形成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光的存在;二是眼睛的感知,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因此色彩现象是融合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的复杂现象,既需要对它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研究和评价,也要兼顾因人而异的生理和心理感受。[7]因此本文从观众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对成都大运会宣传片的色彩运用进行剖析。

城市宣传片中的色彩运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地域因素——四川地形以盆地为主,耕地、林地和草场占据全省三分之二的土地,自然环境大部分时候呈现清新绿色与黄色,因此宣传片中黄色绿色的运用不仅营造出极具美感的氛围,还在心理偏好上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而且由于四川盆地潮湿,当地人喜好食用辣椒来除湿,因此宣传片中大量红色画面或元素的出现即契合了四川人乐观热情的性格,又体现了他们的饮食习惯特点。文化因素——古蜀国文明的滋润下,宣传片中偏青色与水墨色的碰撞,从视觉到心理,潜移默化地让观众感受到这个地区厚重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积淀。宗教因素——四川的少数民族大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宗教信仰又对应着不同的色彩文化,藏族以白为尊贵的颜色,爱好黑红等颜色,彝族偏爱红、红黄、绿等颜色。因此,成都大运会国潮风宣传片在色彩上巧妙运用到极致,受地域、文化、宗教等因素影响,其效用也主要集中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

从生理上来说,每一种色彩都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蓝色给人清凉的感觉,因此宣传片中缤纷的色彩实质上是带给观众的一场感官盛宴:通过每一帧色彩氛围的转变形象生动地讲述宣传片中的故事,同时还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官的变化带动情景的转换,还能推动宣传片叙事的发展。从心理上来说,色彩的效用好比画龙点睛,能够在生理上打动观众的基础上,将宣传片所要讲的故事和观众更深地联结起来,作为一种符号印记留在心扉上。比如说赛博朋克跑道的那一帧,充满科技感的蓝色直慑人心,未来的辽阔与多种可能性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用心灵感受所接受的信息比机械记忆的信息留存度更高,故而该宣传片还有潜在的长期红利,即它并不是短期的文化产品,而是具有长期影响力的文化作品。所以观众在看完宣传片时,也许会对宣传片里的某些元素、色彩、故事产生认同,接着与这座城市、这个地区、这场赛事产生更多一份联系。

四、结语

色彩无处不在,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百分之八十都是通过视觉完成的,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九十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引起的。从色彩的实验可以证明、在正常状态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8]因此城市宣传片的呈现既能高度概括这个城市、这个区域的特色文化,还能引起观看者的一系列活动——对这座城市产生好感,然后来这座城市旅游、求学、工作,最后甚至定居,爱上这一地区的文化。而在成都大运会国潮风宣传片中,色彩的运用无疑是淋漓尽致的,在此不多赘述,故观众从视觉上获得的感受深入到心理感受,并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接着在晕轮效应的作用下,对大运会充满期待,对成都充满向往,对四川充满赞叹。同时,在国潮文化的语境下,众人皆可看见传统元素的翻新,在何种角度下去解读值得思考。本文从色彩美学切入,发现该宣传片并没有一味套用宏大叙事的模型,而是根据蜀地独有的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进行创作,透过五光十色来看这天府之国鲜明的个性,同时也期待更多关于成都大运会国潮风宣传片、川蜀文化、大运会等的解读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廉夫,张继华编著.色彩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29.

[2]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9.

[3]赵越.象征与阐释:作为中国传统色彩意象的红色[J].美术教育研究,2021,(12):36-37.

[4]丁瑾.川剧脸谱展示空间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2020:15.

[5]赵映冏.浅谈川剧脸谱色彩[J].四川戏剧1991,(6): 37-38.

[6]Т.В.Козлоаа,郝尔启.色彩的象征——服装色彩基础之二[J].国外纺织技术:化纤·染整·环境保护分册,1991, (15):8-13.

[7]于洋.城市建筑色彩美学表现研究[D].山东大学, 2014.

[8]马爱聪.浅谈色彩学的原理与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2.

猜你喜欢

国潮
国潮澎湃 传统文化复兴正当时
让国潮成为时代的主流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国潮吉祥兔毛绒玩具
Flying Forward
MADE IN CHINA
国潮风文创口罩
MADE IN CHINA
Turning the Tide
“国潮”崛起,东方IP趁势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