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地铁站命名情况调研

2023-10-30秦晶晶

今古文创 2023年39期
关键词:音节命名号线

秦晶晶

【摘要】根据调查统计发现,武汉地铁站名以三音节、四音节为主,简洁明了,便于识记。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武汉地铁站名多数为短语,少数为词。短语中又以定中短语为主,有少量的联合短语、方位短语和缩略语。大多采用人文景观名,自然景观名较少。武汉地铁站命名最多使用的是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名称,而较少使用商业休闲区、居住区、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等的名称。武汉地铁站名清晰地反映了武汉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和现代特色。但武汉地铁站名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地铁站的命名不能舍近求远,二是地铁站的命名要体现武汉特色,三是地铁站名尽量少使用已经少有人知的旧地名。

【关键词】地铁站名;语言调查;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9-01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43

武汉地铁是服务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武汉地铁运营线路共11条,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16号线、阳逻线,运营总里程数达到435公里,车站总数283座。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站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公交和地铁站名的英译问题。如:熊玲玲、吴月(2015)通过对南京地铁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南京地铁站名的英译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法[1];倪文婕、王茹(2017)对南京地铁站名用词失误、译名不统一、缺少目标语的文化底蕴、强行音译或直译、直译与音译混用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2];宫晨晨、董博佳、杨晓羽、周若雪(2015)分析了北京地铁站名的英译现状[3]。此类研究对规范地铁站名的英译具有实用价值。

另一方面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究公交、地铁站名背后的语言与文化特征。主要从站名的语言特征、命名方式、背后的文化底蕴等角度来加以分析。如:渠亚楠(2016)指出南京市地铁站的命名以道路标识、居住地、景点、商圈、交通枢纽站和知名高校为主要参照,其中三、四、五字音节居多,有着指位性强、简洁明了和易识易记的特点,体现了南京城发展历史性与时代性的交融[4];杨洋(2014)研究昆明市的地铁站名,发现地铁站名称音节较少,多为三、四个音节,多为偏正短语,包含了人们朴素、务实的生活习惯[5];杨诗雨,郭敏(2015)建议命名时要遵循大众原则、均衡原则和实际原则[6];李燚(2018)对西安地铁站名的语言特征、命名方式和社会文化心理进行了分析[7]。彭晓(2019)认为成都市地铁站的命名主要以道路标识、景点、商圈、交通枢纽站、高校医院、居民小区为参照点,其中,三音节及以上的站名居多[8]。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南宁、桂林、天津、青岛、西安、哈尔滨、西宁、深圳、广州、沈阳等地的站名进行了社会语言学分析。

回顾以往的研究,模式較为固定,绝大多数都是定性研究,缺乏数据支撑,使用的语料也较少。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入手,对大量的语料进行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对武汉地铁站名进行更全面翔实的分析。

一、武汉地铁站名现状调查

武汉地铁运营线路共11条,283个地铁站。去掉换乘站产生的重复值,共有248个站。

(一)武汉地铁站名的语言特征

1.武汉地铁站名的语音特征

对武汉地铁站名称的音节数进行统计,计算出不同音节数的地铁名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地铁站名以三音节、四音节为主,二者加起来有77.1%。这符合国人的命名习惯,同时简洁明了,便于识记,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虽然双音节站名并不占据主流,但可以发现占主流三音节、四音节的站名都是双音节专名+通名的形式。例如三音节的中南路、钟家村、宝通寺等都是双音节专名后面加上路、村、寺等通名。四音节的洪山广场、常青花园、宏图大道等也是双音节专名后面加上广场、花园、大道等通名,这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趋势。

对武汉地铁站名称的平仄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出不同平仄情况的地铁名数量占总样本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平仄相间的地铁站名占绝大多数,体现出武汉地铁站名注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2.武汉地铁站名的词汇特征

武汉地铁站名多数为短语,少数为词。短语中又以定中短语为主,有少量的联合短语、方位短语和缩略语,见表3:

可以发现,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新地名越来越多,简单的词难以精确地表达新增的地点,偏正短语成为武汉地铁站名的主流。

将武汉地铁站名从意义上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类,见表4:

武汉地铁站大多是采用了人文景观名,自然景观名较少。这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自然景观被人文景观取代。同时,还有一个原因是自然景观占位较广,以此做地铁站名不够精确。例如泾河站以泾河这条河流为名,对当地不了解的人很难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可以推测,未来人文类地铁站名的占比会继续升高。

(二)武汉地铁站的命名方式

通过观察武汉地铁站名,可以发现这样几种命名依据:一是公共基础设施,如路、大道、街、码头等;二是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三是居住区;四是科教文卫体等单位;五是商业区和休闲区;六是车站;七是自然景观。见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武汉地铁站命名最多使用的是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其次是自然景观,而较少使用商业休闲区、居住区、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等。武汉本地市民对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较为熟悉,且这类地名较为稳定,短期不会产生变动,因此据此命名很好地方便了武汉本地市民的出行。但另一方面,对外来人口和游客来说,道路名称是较为生疏的。由于自然地貌的变化,外来游客也很难理解螃蟹岬等站名。因此,广泛地以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命名或以变化较大的自然景观命名不利于外来人口和游客的出行,也不利于宣传武汉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二、武汉地铁站命名及更名的理据

(一)武汉地铁站命名的理据

武汉地铁站定名是十分谨慎的。武汉民俗专家刘谦指出,武汉轨道交通站名要通过5个步骤确定,“线路设计时,根据走向暂定工程站名;线路开通前1年,召开站名专家论证会,将原有工程站名结合部分专家意见修改站名;对修改后的站名进行公示;市直相关部门根据专家意见、网络投票结果、社会相关机构意见等拟定站名审批意见,并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对轨道交通站名意见进行最终批复”。可见武汉地铁站的命名充分考虑了专家和社会大众的意见。武汉地铁官网上曾公布了轨道交通车站命名的基本原则:“须带有明确的指位性、指向性,强调其标识性;应与车站所在地的主地名、路名结合;以路名取站名时,一般选用垂直线路的道路名;市民的习惯用名尽量保留,遵循历史沿革。”这些基本原则体现了武汉地铁站命名需要考虑标识性、准确性、市民习惯,但该原则并未考虑语言因素、文化因素。

(二)武汉地铁站名变更

武汉地铁站名并不是恒久不变的,在产生争议时,武汉地铁站名会根据专家和市民意见进行变更。武汉地铁站名变更时有发生,仅举几例说明其背后的变更原因。

汉街站变更为楚河汉街站其一是为了展现“楚河汉街”这一旅游地标,其二是因为“汉街”意义模糊,容易理解成汉口的“汉正街”。此外,四字的“楚河汉街”具有对称美,读起来也更朗朗上口,符合国人的命名习惯。光谷火车站改为武汉东站,是因为火车站的名字发生更改,原定的光谷火车站在运行前就改为武汉东站,因此地铁站也随之进行了更改,避免了对市民造成误导。华中大站改为华中科技大学站是考虑到了市民的习惯。“华中大”虽然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简称,但它通行度不高,少有人知晓。大多数人更习惯使用“华科”这一简称。而且,在武汉有多所以“华中”命名的学校,如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简称“华中大”表意不清,容易产生混淆。因此武汉地铁综合考虑市民、学校意见,将华中大站改为华中科技大学站。

三、总结和建议

(一)总结

武汉地铁站名以三音节、四音节为主,简洁明了,便于识记。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武汉地铁站名多数为短语,少数为词。短语中又以定中短语为主,有少量的联合短语、方位短语和缩略语。大多采用人文景观名,自然景观名较少。武汉地铁站命名最多使用的是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名称,而较少使用商业休闲区、居住区、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等的名称。这一方面很好地方便了武汉本地市民的出行,但另一方面不利于外来人口和游客的出行,也不利于宣传武汉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武汉地铁站名清晰地反映了武汉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和现代特色。武汉地铁站名中与山、水有关的有小龜山、小洪山、小军山、竹叶山、泾河、马影河、协子河、周家河、朱家河、范湖、桂子湖、金银湖、菱角湖、马湖、南太子湖、三角湖、水果湖、塔子湖等。大量的与山、水有关的地名反映出武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河湖资源。首义路、彭刘杨是革命时期的热血记忆。琴台、黄鹤楼、知音、宝通寺等展现着武汉深厚的文化积淀。楚河汉街、光谷广场、江汉路、华中科技大学、东风公司等则体现出武汉繁华多彩的现代特色。

(二)建议

武汉地铁站名清晰地反映了武汉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和现代特色,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地铁站的命名不应舍近求远。一些站的实际位置与它的站名对应的地点相距较远,这会对市民的出行造成很大不便。地铁站选用一些有知名度和代表性的地名作为站名,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寻求平衡。

二是地铁站的命名要体现武汉特色,体现出武汉深厚的历史积淀。目前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地名数量较少,也少有站点以景点命名,仅有琴台、黄鹤楼、知音、宝通寺几个,这样不利于展现武汉的旅游资源。

三是地铁站名应尽量少使用已经少有人知的旧地名。城市在不断发展,市民也在不断更新。由于城市面貌的更新,很多旧地名已经难解其意,作为文化资源,需要将它保存,但不必用保存在地铁站中,地铁站命名仍要以大多数人的便利为导向,使用通行度更高的地名。

参考文献:

[1]熊玲玲,吴月.浅析南京地铁站名的英译[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1):125-126.

[2]倪文婕,王茹.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南昌市地铁站名翻译研究——以1号线为例[J].高教学刊,2017,(01): 187-188.

[3]宫晨晨,董博佳,杨晓羽,周若雪.北京地铁站名的翻译研究——以10号线为例[J].海外英语,2015,(17):103-105+130.

[4]渠亚楠.南京市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04):56-61.

[5]杨洋.以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地铁站名称——以昆明市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6): 75-77.

[6]杨诗雨,郭敏.武汉地铁站名的命名方式与文化意义探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10):104-106.

[7]李燚.以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地铁站名称——以西安市为例[J].海外英语,2018(05):199-200.

[8]彭晓.成都市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海外英语,2019,(24):1-2+6.

猜你喜欢

音节命名号线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拼拼 读读 写写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
大连轻轨3号线发生脱轨
河鲀命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