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联络口译实践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应用分析

2023-10-30方慧敏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口译员联络口译

方慧敏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金华 322100)

翻译行为具有文化社交和传播两大属性,具备语言转码功能,横跨多种不同的文化。亨利·樊胡夫指出:“联络口译作为口译实践的一种形式,存在于商务谈判之中。”詹成认为“联络口译”这一概念主要区别于“会议口译”。语言不仅传递着字面意思,而且负载着文化层面的内涵。因此,口译员除了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外,还要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翻译到位,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海南的地理和气候优势非常明显,在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其在外事接待、商务会见和观光游览等方面,联络口译需求更加旺盛,对译员亦是高标准、严要求。

一、口译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口译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

口译作为双语活动,首先是语际转换的跨语言转换活动。著名语言学家Kramsch Charles在其著作中指出:“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语言这一重要工具,要在交际活动中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类语言,实现各类文化的深度交融。”由此可知,语言交际通常无法脱离相应的文化背景。口译作为语言交际行为的一种,目的是实现不同文化间的顺畅交流。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译者还要做跨文化方面的工作,即从一种社会文化语境中走出来,进入到另一种社会文化语境。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佐良指出:“合格译者须具备文化人的本质……就口译员而言,其应该对源语言及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及知识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精准的把握,否则很容易造成误解,也会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冲突。”[1]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口译工作的质量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评判口译员的有效指标。2003年,梅德明指出:“在对口译员的翻译水平进行评判的时候,需要对其跨文化意识及运用能力进行综合考量,判断其所翻译的内容是否囊括了相应的文化属性。”口译员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保证译文免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口译员准确地把握好口译的标准,在口译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驾驭语言,真正做到得体和准确。在口译过程中,文化因素造成的误译会影响源语意义的准确传达,有悖于翻译的最基本标准——信。因此,口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会影响整体的翻译质量。

跨文化研究有语言内和语际两种不同形式的划分,因此,口译员要立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人们的思想、风俗、价值理念和社会制度等内容做出综合分析。不同民族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等环境存在明显差异,这也决定了其文化理念及发展走向呈现出了明显区别,这在不同民族的行为习惯、着装、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等方面都可见一斑。以概念表达为例,有些表达看似相同,但传达出的概念并不一定相同。在一些高档餐馆,银器代表吃饭所用的刀叉。因此,口译员如果不事先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文化,就不能正确传达其含义。中国一向主张牛耕,“牛”代表着勤劳善良,出现了如“如牛负重”“九牛二虎之力”“牛角挂书”等成语。英国对马很重视,因此,英国人经常用与“马”有关的短语,例如用“Eat like a horse”形容吃饭时狼吞虎咽的神态[2]。

此外,口译员需要跨越其他文化因素方面的障碍,比如,东西方文化的高低语境思维模式、价值标准、心理联想、审美取向等。以下这些因素也是口译员需要在交际中跨越的障碍,比如,“请注意”在跨文化交际场合该如何英译呢?翻译成“Ladies and gentlemen,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将会比“Attention,please”更佳,胜在前者更加委婉。因此,就联络口译而言,口译员通常会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对外方直接性的表达进行语言加工。但汉英口译时,口译员应对发言人的逻辑和语气进行精准把握,尽量将其根本性意图客观、真实地传译出来。

二、海南联络口译中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在双语交流活动中,口译员扮演着信使、向导等中介角色,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优秀的口译员不仅要有很好的双语功底,而且要能够实现文化间的转译沟通。就联络口译来看,口译员并非在同传箱内工作,而是直接参与到跨文化活动中,有很多直面跨文化障碍的可能性。

(一)海南和联络口译员的现状

以往,海南地区的联络口译人员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及环海南岛自行车赛和环海南岛大帆船赛两大年度体育赛事的外方人员。2018年4月,国家提倡在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吹起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改革的号角。如今,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博鳌乐城医疗产业大会等国际论坛竞相在海南举办,中外参会人数相比之前显著增加,海南地区对联络口译员的需求也明显增加。

海南地理位置优越,与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家隔海相望。近年来,海南省商务厅和海南热带农业科学院等部门和科研机构举办了农业、渔业、牧业等面向东南亚国家的人才培训班,对当地口译员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现如今,为博鳌亚洲论坛和人才培训班提供联络口译服务的人员主要是海南本地高校所培养的英语专业学生,他们所受到的基本培训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或短期岗前培训。兼具学生身份的联络口译员虽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能够承担接送机、入境手续办理、旅游参观等陪同翻译工作,但跨文化交流经验有限,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3]。

(二)联络口译实际工作遇到的文化交际障碍

1.东南亚国家英语变体

相比英式、美式英语,东南亚各国的英语比较特殊,在新加坡、菲律宾等国,英语被作为官方语言之一。此外,在东南亚,还有一些国家将英语当作外语学习的首选语种。在面向东南亚国家人才的联络口译工作中,口译员所面对的却远超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化。东南亚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总量,民族总数多达400多个,历史、文化、地理和人文等特征非常鲜明,其英语特色同样比较鲜明,语言演变的情况比较常见。就马来西亚等国的英语来看,例如/p/、/t/、/k/这些清辅音以/b/、/d/、/g/的形式呈现,而tie易与/dai/混淆,case易与/geis/混淆。对于不常接触东南亚英语口音的口译员来说,语境缺失会造成听辨理解上的困难。就泰式英语而言,一些词汇的存在形式过于简单,如form、ber分别代表标准英语中的uniform和number,而No have(泰国英语)= I do not have(标准英语)[4]。

2.社会风俗习惯和语用规则

人们所处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社会风俗也存在明显差异。就东南亚国家来看,民众的时间观念较差。笔者有幸参与2019年度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东盟主题活动的接待工作,负责接待来自斯里兰卡某省的代表团。第一天,笔者与他们提前约好早上七点半在博鳌一龄酒店大堂见面,乘车参加八点半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东盟主题年会。结果是快8点了外宾才下楼,然后开始用早餐。因此,在后续工作中,考虑到斯里兰卡人有早上洗澡和做祷告的习惯,笔者与省长秘书约定见面时间时,将时间提前20分钟,避免在正式场合迟到。

詹成在研究中发现,词汇的文化内涵及意义是丰富多样的。人们在讲话过程中虽会严格遵循语用规则,但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表达方式及习惯存在明显差异,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例如,在接待斯里兰卡代表团时,笔者在确认代表团议程时用到了“yeah”这个词,就引起了代表团成员的不悦,对方友情纠正并表示,“yeah”在斯里兰卡英语用法中十分粗俗,令人听起来不那么礼貌,可以改用“yes”。因此,笔者在接待工作中也会选择用“yes”回复外宾[5]。

3.饮食禁忌

宗教在东南亚国家盛行,宗教信徒众多。高校学生和译员基本不太了解各种宗教的习俗和禁忌,在联络口译工作中容易引起文化冲突。例如,缅甸人对牛类非常尊重,忌食牛肉。笔者从博鳌年会接待斯里兰卡西方省代表团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饮食差异这一点。在论坛正式召开之前,笔者通过邮件联系到了省长秘书询问个人饮食禁忌,得到的回复是不吃猪肉和准备水果。因此,笔者也联系了相关酒店,按照外宾要求,提供清真食品。但在会议期间,通过与代表团成员的实际接触,笔者才进一步了解到斯里兰卡人对清真食品的高度重视。外宾所认同的清真食品倾向于海鲜,用餐也倾向于直接使用手,而非西式刀叉。

三、跨文化语境下联络译员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指在跨文化交际期间,译者大脑内部毫无察觉的、自动出现的调节手段和认知规则,这也是语言学习者独有的评判能力和思维模式。跨文化意识对于口译员至关重要,口译员往往还要扮演陪同的角色,和发言人距离较近,在口译过程中须集中注意力。由于口译内容存在较大变数,当翻译经验、跨文化交流经验不足时,口译员有时会底气不足,生硬的字对字翻译会让交流双方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此种情况下,在日常的翻译训练中,口译员应该对源语训练和译语训练给予重点关注,尊重相应的文化习惯,确保翻译质量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口译期间,口译员应对发言人的表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地为对方答疑解惑,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6]。

(二)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充分了解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是口译员更好地输出高质量译文的前提。李长栓认为“准确理解”是指透彻地理解原文,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理解作者交际的情景。准确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如果译者没有充分理解原文,而仅仅是在做字对字的翻译,往往会使读者感到困惑。口译员在吃透话语中的文化内涵并有了自己的理解后,才能输出让客户满意的译文。联络口译在常规性的交流场景下比较常见,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看似平常的肢体语言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非常丰富。借助于网络、访谈等各种渠道,海南高校的外语学生不仅要对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了解和学习,而且要充分了解本国和本地区的文化。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文诗词是我们的国粹。熟知成语和诗词对一个合格的译员百益而无一害。例如,知名翻译张璐在做翻译时,将“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一俗语口译成“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one hundred miles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张璐借用英语对中国的古语和成语进行翻译,这一文化和语言输出之所以在翻译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主要是因为其能够精准把握语言的内涵。这也提醒口译员要多多积累,方能厚积薄发[7]。

(三)大胆参与口译实践

在校学生应当大胆参与到口译实践活动中。就海南而言,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论坛都对联络口译员有较大的需求。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不仅能有亲身感受东南亚国家英语的不同口音、语用规则、文化行为、礼宾礼仪的机会,从而归纳相同地域人群的特点,而且能记录翻译失误的地方,对某个词的内涵及文化底蕴进行了解和学习,全面推动个人口译质量的提升。高校学生可以多找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交流,加强对东南亚地域文化的了解,也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拿第一手源语材料练习口译,再与源语材料进行对比,提升翻译水平[8]。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海南在自贸区及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对联络口译员慢慢产生了相当大的需求。口译属于一种常见的跨文化交际方式,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译员口译能力的核心之一。高校学生要想成为优秀的联络口译员,必须妥善处理跨文化交际障碍。因此,口译员应该加强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外文化,全面推动自身双语素养的提升,并在社会实践期间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口译员联络口译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近Hermite流形上联络的关系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