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兴趣培育研究

2023-10-29马甜甜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政治课思想大学生

马甜甜

(中共南充市委党校,四川 南充 637000)

一、相关概念论述

(一)学习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的情绪。从学习兴趣的含义上看,它是指对学习喜好的情绪,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发挥潜在智力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加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习兴趣”一词,在英文中译为“learning interest”,我们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学习兴趣是指某一个人对认识、研究某一事物,自发的倾向性,是推动其求知的内在动力。[1]

(二)学习兴趣的分类

通过哈贝马斯的兴趣理论可以把兴趣分为三类,即技术兴趣、实践兴趣和解放兴趣。从技术兴趣的维度看,它使思想政治课当作学习者生产的一种“产品”,学生的态度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出和质量。从实践兴趣的维度看,兴趣是参与式、实践性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就谈不上产生兴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文科性课程,如果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显得很被动,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知识的获得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实践中产生的。从解放兴趣的维度来看,它要求学生要有批判精神,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要懂得思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要区别于其他课程,因为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具有普遍性。比起语文、数学等学科,思想政治课更倾向于对意识形态的兴趣,对我国制度优势的兴趣,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兴趣贯穿于各个学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具有抽象性。这种抽象性并不意味着它要从实践中剥离开来,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具有抽象性,同时也是抽象与具体的结合。思想政治课本身就包含了人本身物质的和精神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一切方面,它用理论支撑指导实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兴趣培育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兴趣总体良好

总的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兴趣处于相对良好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学生都肯定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作用和价值。笔者抽样调查了几所大学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非常有必要”,“思想政治课能够很好地提升思维能力”,“思想政治课有利于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的塑造”,当问到“你认为上思想政治课的必要程度”,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非常有必要。二是大部分学生都肯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敬业度。思想政治课格外考验一位教师的能力与水平,这和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有关,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更加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准备教案。经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肯定思政课教师的敬业度,认为“备课准备充分”,“案例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具有广泛性,不会搞特殊”等等。三是大部分学生有参与思想政治课课堂的积极性。首先是他们愿意参加课堂内的学科活动,小组讨论也积极参与,也希望学校能够举行一些政治学科的课外活动,并表明会主动参加,这也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对思想政治课有兴趣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兴趣有待提高

虽然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学习兴趣,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主动性有所欠缺。比如政治课学习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块,课前和课后也不会主动花时间去学习提高。即使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也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是部分学生一般就借助手机等媒介自行搜索,对于答案的准确度也不置可否,不会主动向老师请教,不会主动和同学讨论。现在很多媒体都会有时政的新闻报道,但是学生还是偏向于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政治类文章的阅读量偏小,不了解时事,不了解政策,更不清楚发展,总的来说就是被动大于主动,消极大于积极,惧怕困难大于解决困难。

二是学生学习兴趣源于考试压力。虽然大学生不像高中生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但是思想政治课作为公共课,也作为必修课,也面临修学分的压力。部分学生认为如果不认真学习,如果上学未能按时出勤,就会面临挂科的境遇。因此,这种心态就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来源于外部,被动的压力。而且访谈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印象时,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背多分”,主要还是靠死记硬背,局限于“讲大道理、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等等。[2]三是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易受外部情境影响。这种外部情境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科活动的开展频率,家长对于这门课的重视程度等。例如如果一位教师上课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学生们就会兴趣高涨,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学生可能就提不起兴趣。还比如,如果经常开展学科活动,比如为学生搭建辩论赛平台、出校去实践等等,学生可能就会兴趣高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兴趣培育策略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自我培养意识

1.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大学阶段的学习特别注重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就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步骤培育自己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同于高中阶段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要拓宽视野,因为大学阶段闲暇的时间偏多,学生更有时间分配自己的空间,因此针对课前预习这个阶段,可以多去图书馆或者浏览一些主流网站,去了解本堂课要拓展的知识。其次,要在课堂教学期间积极参与讨论。要用批判的眼光参与学习,也就是说要仔细听、勤思考。[3]书本上的知识虽然是反反复复经过无数次修订的成果,但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有自己的思考,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铭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最后,要课后复习巩固。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因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长久的学习过程。课后复习巩固不仅有利于温故而知新,获得新的知识。

2.锻造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学生往往被家人保护得很好,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没有经历过困难和磨练。因此,在面对困难时,会出现萎靡不振、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的情况,受了打击甚至会出现一蹶不振的情况。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就是从“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锻造大学生的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因为思想政治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一堂简简单单的课程,很多时候需要理解、领悟。比如在学到“哲学”这个板块时,有的学生面对困难就选择逃避,也没有想过如何解决,学习兴趣就会随着课程的难度日益减退。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尤其在面对困难时,如果迎难而上,积极解决,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就会与日俱增。

3.设定合理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过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就是对完成某件事情的预判。这种合理的期望值来源于设置的合理目标。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可以先为自己定下合理的目标,比如“这堂课我要掌握什么”“课后我应该阅读相关的哪些数据,掌握哪些资料”“通过学习我要获得怎样的知识”等等。设定了合理的目标,往往就会奔着目标完成,就会形成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有自我效能感往往比没有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学习兴趣,而且这种学习兴趣是长久的,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素养

1.提升思想政治教师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教师的三观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到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就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能矫枉过正,歪曲历史,要坚决拥护党和国家。大学课堂整个氛围相对轻松,和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近年来有极个别老师在课堂上发表一些不正当言论,不仅误人子弟,也让学生对这个教师极其厌恶,甚至严重影响到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自己要有正确的三观,也要对自己的学生错误的思想及其言论,及时纠正,引导其走回正轨。

2.提升思想政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本身就有向师性,容易崇拜老师,甚至模仿老师。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该有职业操守,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书育人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在大学阶段,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积极和学生沟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师风师德直接影响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假设一个师德师风败坏的老师教授这堂课,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绝对是极低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个师德师风极好的老师,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肯定是较高的。

3.提升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素养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源于他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学能力高低。教师的教学水平关乎一个学生对于这堂课的长久兴趣。有时候学生这堂课的学习兴趣,有可能来源于教师的颜值,即“光环效应”,可能学生会因为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堂课,可是长期接触以来,这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要把学生被动听改为主动学。其次,要增加课堂趣味性。思想政治课刻板印象就是偏理论的、死板的,其实不然。思政课也可以是“开放的”,学术无禁区,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可以增加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情景式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等等。

(三)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

1.设定三维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育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就要在这三维目标上下功夫。教学三维目标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讲到某位革命英雄的时候,并不是纯粹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而是让学生明确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悟到什么道理,向英烈学到什么品质,在今后的生活甚至工作后能够赓续传承怎样的精神。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更加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育。

2.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一定要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切忌千篇一律。例如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入情境学习中,不墨守成规、不局限于书本。寻找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更有体验感。除此以外,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实践,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感知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贴近之处,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硬化为形象化。[4]还可以使用案例式教学模式,以一个案例为切入口,展开小组讨论或者举办辩论赛,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3.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注重主次分明

大学思想政治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资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但是要注意时间的分配,主次分明。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但是不能依赖多媒体。多媒体资源能够让学生有更加鲜明的感官冲击,比如使用一些图片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等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是切忌过度使用,毕竟思想政治课不同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它塑造学生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形成,因此,课程中适度的讲解,学生适度地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多媒体的制作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找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时,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政治课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大学生之歌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