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史教育与新时代青年亚文化

2023-10-29黄文馨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亚文化党史话语

黄文馨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生力军和希望,青年也是一个时代变化的风向标,青年群体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回望历史,青年因其年龄和心理特征,往往最先感知新鲜事物并且敏于行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加速,伴随着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冲击,青年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了新的特征,同时也向传统的党史教育与学习提出了挑战。

一、新时代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困境

(一)新时代青年亚文化概念

亚文化的概念最早在社会学的领域提出,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86年,研究的巅峰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伯明翰学派。伯明翰学派认为, 青年亚文化是社会危机的症候和社会变迁的隐喻, 是阶级矛盾的症候 (贫穷、经济因素和文化空间的被剥夺等) ,是共识的破灭和抵抗霸权的结果, 是一种“反对控制的斗争”。[1]回顾我国青年亚文化发展的历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愤青文化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顽主文化再到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的无厘头文化、嘲谑文化;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的青年亚文化的代表类型则是以互联网平台、信息媒介为载体的参与文化。[2]随着智能通讯工具的发展,这种参与文化更加的便捷,更加的碎片化,也更加激发了青年的社会参与热情,也让新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党史教育要随着青年群体与时俱进,既要看到青年亚文化群体对党史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要关注到青年群体主动参与讨论政治事件的爱国热情,如何在新时代青年亚文化语境下,能够“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这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课题。

(二)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困境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在新时代青年亚文化环境下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困境,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西北地区某高校学生518人作为调查的对象,调查内容围绕大学生对学习党史知识的重视程度、大学生当下的党史教育模式、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学习的主要渠道等方面展开,根据调查结果,现将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总结如下:

1.大学生党史学习动机不足、缺乏积极性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18名高校学生中,44.21%的学生表示对党史学习与内容不感兴趣,而选择被动要求学习时会看相关内容的人数占比39.77%,会主动了解学习和非常抵触学习党史知识的分别占8.69%和7.34%。调查可知,青年大学生主动学习党史知识的动机不足,大部分是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在认为自己平时学习党史知识的最大阻碍是什么时,76.06%的学生认为党史史料晦涩难懂、阅读门槛高,59.27%的学生指出党史教育话语体系刻板,空谈大道理。在这个简单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党史教育在青年亚文化视阈下,青年们认为党史知识不具有吸引力,觉得是父辈、学校、社会所强加于他们的,是带有目的性和政治色彩的。

2.高校党史教育模式僵化、新媒体流于形式

在传统的高校党史教育课堂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则从属于教师的安排。课堂教学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和黑板板书,即使在新媒体手段流行之后,新媒体在课堂的运用也不尽人意。一对多的教育方法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知识的传播,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却没办法积极地调动起来。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也证实了同样的问题,83.78%的青年大学生认为自己主要学习党史知识的渠道是在高校课堂,79.15%的学生指出自己接受的现有教学模式是老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但只是照抄照搬,只有25.87%的学生觉得老师会用多媒体教学并会组织实践活动,党史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有趣。

二、新时代青年亚文化给党史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一)以其边缘性与抵抗性阻碍党史教育的进入

在新媒介、数字化与青年亚文化持续创新的新时代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群体以“圈”自居,如“饭圈”“二次元圈”“游戏电竞圈”,相对固定的话语体系使网络社交圈层成为一个较为封闭的、专属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圈外人难以进入圈层内,这对传统党史教育打破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圈层的壁垒是一个挑战。党史教育者如果不能及时丰富内容以更加贴近青年人的姿态灵活讲好党史,在面对复杂化的青年亚文化群体,会失去包容与理解的耐心。教育者倘若穿越不了话语体系构筑的圈层壁垒,进不了圈,说不上话,自然被各式圈层内的青年定为圈外人,其教育权威面临被解构的风险,主导地位势必受到挑战。[3]时代变了,党史教育内容和方式若难以与青年亚文化同频共振,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党史教育失去话语地位。“只会讲大道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会讲故事也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了,他们在渴望新的话语内容和形式。[4]

(二)以其娱乐性与盲目性破坏党史教育的关注度与吸收度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青年群体普遍的焦虑与浮躁心理,对主流文化教育更是容易产生抵制与反抗,无法好好听讲加以内化吸收。新时代青年亚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娱乐至上与消费主义相互交织,在互联网上盲目追求自由娱乐和新鲜感的同时,青年亚文化群体往往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引导舆论走向,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

(三)以其偏激性与消费性冲击主流意识形态

近年来,我国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策略越发激烈,互联网更是给了他们更便捷的温床。虚无历史者极力歪曲、诋毁历史事实,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伤害青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5]

三、新时代青年亚文化对党史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以其新颖性与活跃性创新党史教育新环境

在传统的党史教育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迫在课堂接受知识的灌输,大多唯分数论,而青年亚文化多种实践产物的出现,以其新颖性与活跃性的特征为党史教育环境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追求新奇、突出自我和彰显个性的青年亚文化可以改变传统的党史教育环境,让党史教育走出书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百年党史的魅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党史故事活起来。

(二)以其混杂性与多样性丰富党史教育话语体系

党史教育话语主体是以党史教育为主要对象进行交流的主要因素,彼此之间除了知识传递和意义表达之外,其背后也隐含着一种“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力是“使发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明显表现为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如果党史教育失去了平等性知识交流,就很容易产生党史教育的话语霸权,而被置为受话者的学生,则会处于话语弱势的状态,党史教育主客体无法很好的交流。[6]而青年亚文化以其诙谐幽默、轻松愉悦的话语体系,为青年进行自我认同、自我建构开辟了新的途径,为青年保持自我与主流文化的张力提供了一个渠道,赋予党史教育新的传播方式和新的话语体系,从只有你能说,到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分享自己所学的知识。

(三)以其互动性与流动性增强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在党史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能否把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党史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然而传统的党史教育带来的教育作用维持时间短,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相关学习,学习时间不足,互动性差,效果不尽人意。而网络时代青年社交互动的游戏,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游戏相结合,在娱乐性和教育性之间寻找平衡,让年轻人在娱乐的过程中收获历史知识,自主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新时代青年亚文化下党史教育应对的策略思考

(一)化“堵”为“疏”:化解冲突点

在党史教育为什么不能打动青年群体的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冲突点就是双方无法很好地交融与沟通。青年亚文化从一开始就被作为“反文化”“非主流”,认为青年亚文化就是对权威意识形态的宣战,而在中国特色新时代青年亚文化之下,从2021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词语中,榜上有名的“觉醒年代”“强国有我”“建党百年”可以看到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融合之势。要化解冲突点,就要正视青年亚文化的同时,既保证主流文化的引领,又要看到新时代青年亚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变“斥责”为“引导”

党史教育蕴含的力量最终要由青年一代来理解、继承、发扬,要让青年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百年党史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7]能够理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创业的艰辛不易,从而能更好的培育青年的家国情怀,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守得住底线、明得了事理。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追望大道,心有所信方能远行。要引导青年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胜的信心。首先要以包容的态度看待青年亚文化,撕掉青年亚文化负面标签,其次要开创多种主流引导形式,循循善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青年亚文化,“引”是“导”的前提,“导”是“引”的目的。运用多种丰富媒介做党史教育相关内容,呼吁青年参与其中,发挥青年人的主体地位,从而对其进行思想引领,既拉近了党史教育与青年的距离,也实现了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既有温度,也有高度。

(三)吐故纳新:寻找新思路、新方法

1.构建党史教育工作新载体,用活网络新媒体平台

在新时代加强党史教育要用活新媒体平台,一方面把要利用好各种融媒体平台,通过主流媒体的年轻化,使党史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支持引导青年在各种网络媒体平台中进行党史学习创作,激活青年学习党史内生动力。

2.丰富党史教育工作实践形式,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大学思政课堂作为青少年接受党史教育的主战场,需要创新党史教育话语理念、转变党史教育方式、改善党史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走近学生,还要在心理上走近学生的精神世界,让青年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视,能够以深厚渊博的党史理论知识征服学生的同时,又要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陪伴青年学生成长,实现思政教育者与青年学生的双向奔赴。

(四)反客为主:主动出击

思想舆论阵地,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思想舆论阵地,主流思想不壮大,领导权、话语权就无从谈起。主流文化要主动出击,把党史传播的边缘领地,变成前沿阵地。今天我们学习党史,是为了从中掌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勇气,要从一代代革命先辈中看到中国青年的力量;学习党史就是学习革命先辈面对艰难险阻顽强拼搏的精神,能够在面对当前的困难与挑战时,把个人的奋斗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能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立祖国放心,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能够把党的历史和党的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亚文化党史话语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党史上的今天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