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分析

2023-10-29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受教育者意愿

黄 雯

(东华理工大学 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相对贫困家庭选择高等教育投资的原因

(一)个人与家庭受益

个人与家庭受益被看做是相对贫困家庭选择高等教育投资的最主要原因[1]。对于多数普通家庭,教育投资是必要的,因为对他们来说,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变或者拔高当前个人及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受教育者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与家庭息息相关。在相对贫困家庭,这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被进一步放大和加深[2]。在相对贫困家庭眼中,高等教育投资影响着高等教育效果,拥有好的高等教育“出身”,受教育者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会进一步加大,找到有优势或者主观意义上“好工作”的概率也会加大。

(二)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也是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主要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限制了部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有着鲜明的二元结构特征。尤其是乡村和城市对比、东部西部地区对比、内陆和沿海城市对比非常显著。由于社会环境的极大不同,导致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多方面都差距鲜明,落后地区相对贫困家庭和发达地区的相对贫困家庭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以很多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家庭无法守在家乡,选择向城市或者其他的发达地区进行转移[3]。相对的,选择进行高等教育投资,也是为了摆脱贫困选择的一种方式,高等教育投资能够帮助受教育者获取更大的市场优势,更高的就业工资和更多向上层阶级流动的机会。因此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多数贫困家庭更在意高等教育投资的回报情况。

(三)改变家庭经济状况

改变家庭经济情况实际与个人和家庭受益因素紧密相连。调查发现相对贫困家庭中受高等教育人物的突出性常常非常明显,个人经常是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实现家庭的整体价值。就业、收入是相对贫困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过程中离不开的话题。经济类因素占据了投资的主要动因,非经济类因素通常也有经济类因素的影响。贫困家庭对经济状况的改善需求更大,在人力资本论中,教育、培训、医疗、迁移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其中教育是最为核心的因素,同样也是人力资本生产的最重要方式。所以贫困家庭对其子女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目的在于提升子女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以求取更大的产出。对这些家庭来说,教育是最为直观和有效的途径。

二、可能影响相对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多种因素

(一)家庭条件

相对贫困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规模更为敏感,收入的多少和稳定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在面临学费和杂费压力时,相对贫困家庭抗压能力不足,导致这一群体更容易被家庭条件限制高等教育的投资。但在论证时应当将这一群体分为两个阶段来看。一是正在接受高中和中专教育的,面临是否参加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选择。我国在2006年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费,这意味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将不再需要缴纳孩子的学费、杂费、课本费、信息技术费等各类费用,只需要承担子女的日常开销[4]。因此这一时期的贫困家庭父母不需要过多考虑资本投入的情况,因而大多数家庭都会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抱有很大的热情。二是已经完成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校园的群体。这一时期,困难近在眼前,脱离了义务教育之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教育收支费用将完全由家庭承担,即便有一部分的助学贷款和国家补助,但是整体来看学费、住宿费和杂费等一系列的资金支出,还是限制着贫困家庭向高等教育进行投资。即便选择让子女进入高校深造,在选择何种高校、何种专业上仍然抱有分歧。学校优劣与否与受教育者自身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同类型高校中,成本支出更低,学费更低,距离更近的高校会更为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首选,尽量缩减不必要的开支,成为了这一群体保障后续持续教育投资的关键性做法。而在专业的选择上,贫困家庭父母因为受教育情况有限,多数对于专业的选择并不敏感,但是为了保证后续高等教育之后的工资收入水平,多数贫困家庭非常偏向选择好就业且常规的专业。

(二)受教育者自身条件

贫困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直接的受益者是子女,子女自身条件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层次和教育能力的关键,比如学习成绩、升学意愿。原本性别也是影响意愿的自身条件之一,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贫困家庭的基本素质和受教育层次开始变高,性别的对立性开始模糊,因此子女性别不再成为关键性的束缚。学习成绩是目前对家庭投资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子女优秀的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很高,且研究生和本科投资意愿会强于其他高等教育。而子女成绩优良,处于中段的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接受能力较好,但投资意向较为分散,从大专到研究生均有涉及,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投资意愿要强于大专,这与高等教育就业情况和工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5]。而子女成绩不太理想的家庭,在投资意愿的表现上偏理性,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的投资意愿比较平均,但是无法与成绩优秀和优良的子女家庭相提并论。所以总的来看受教育者的成绩越优秀,家长的投资意愿和期望值就会更高。

由于社会文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加上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让九五后一代多数变为了独生子女,因此家庭投资开始模糊子女的性别,已经少有贫困家庭因为子女性别限制而影响高等教育的投资意愿,所以父母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子女自己的升学意愿,有主动升学意愿的,父母多持以支持和赞同的态度。并且子女升学的意愿越强烈,贫困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意愿也就越积极。

(三)家庭观念

高等教育投资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家长的意愿和投资积极性非常关键。虽说个人与家庭收益是贫困家庭选择高等教育投资的最关键原因,但是当前社会现实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并不成正比,不仅就业率在逐年的下降,且刚刚毕业的学生工资并不高。所以在个人收益和家庭受益方面,高等教育毕业生的个人收益显然要比家庭受益更为关键[6]。且大部分普通家庭,其中包括贫困家庭的家长认为,高等教育对子女的全面素质提升有很好的帮助,而并非单纯考虑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家庭受益能否提高。我国大多数家庭都对投资高等教育充满着主动和积极性,而部分贫困家庭则更胜一筹。贫困家庭的家长对子女受高等教育的情况更加的关注,因为对这一群体来说,家庭的贫困情况已成为常态,日常的支出很难维持家庭的开销,而唯一突破这一困境,且最为直观的手段就是通过接受教育,通过投资高等教育,来改变子女和家庭的命运。

(四)投资与收益预期

因为高等教育投资是很大的一笔开销,且因为社会情况发生变化,如今高等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和薪资水平上都面临较大的风险,所以贫困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风险指数随之上升,投资与收益预期不成正比,容易导致投资出现极端现象。目前在投资与收益预期影响方面,贫困家庭表现出的高等教育投资意愿一共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比较常见,也是多数家庭的常规选择。他们对高等教育层次的要求比较宽松,出发点多为受教育者的成绩和个体意愿,而部分贫困家庭会加入一些影响投资占比的主观因素,但大体上来看,这部分群体认为高等教育投资十分必要,但投资并不极端,而是从当前自身能力出发进行投资,或者借用一些国家政策扶持,完成自己的必要投资。第二种情况是投资极端,一些贫困家庭急于改变当前现状,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受教育者和高等教育收益上,承担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教育成本,却没有长远的眼光思考收益问题。第三种情况是对高等教育认知极端,坚持“教育无用论”,对周身环境持妥协心态,认为抓住能够抓住的一切收益,要比虚无缥缈的教育投资来的更为实际,所以这部分贫困家庭多让子女辍学,甚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丧失了教育自主权,转而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三、增强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具体对策

(一)给相对贫困家庭的建议

随着高校每年不多扩招,日益增多的大学生与逐渐饱和的就业市场需求出现矛盾,这将导致相对贫困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紧缩。因此,贫苦家庭的子女更应当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身命运。“寒门出贵子”和“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讨论始终不休,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意识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但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不能趋于人后,而是要认识到自身的优秀,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贫困的家庭是无法决定的出身,但是后天的努力仍然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知识改变命运始终是真理,贫困家庭更应该要认识到知识和教育的宝贵。

(二)给高校的建议

贫困家庭主观上存在的经济困难无法忽视,不论其心态和投资意愿多么的积极,现实经济障碍都有可能影响投资成效。所以作为高等教育投资的第一道硬性门槛,高校应该要做出除助学贷款之外的其他事情,来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好求学。首先要将录取条件限制且仅限于分数,也就是分数足够,就能够到对应的高校上学。其次在学生受教育期间,除了助学贷款之外,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其他生活成本支出也应该予以支持,奖学金、生活补助金都应该匹配到位。奖学金的匹配标准让从学生的成绩出发,从个人素质出发,唯独不能从出身和其他外部影响因素出发。贫困家庭的学生在高等教育上的困境更多,但是高校需要做到“一视同仁”,除了在助学金和生活补助金上有所倾向之外,在常规的受教育情况中,要做到公平、公正。要让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三)给政府的建议

每年都有大量的贫困家庭在政财政助学计划的支持下将子女送入了高校。除了助学贷款和专项财政资助计划之外,政府还可以针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设立助学鼓励金,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高等教育奋斗意识,提前为高考奋斗,争取获得更好的高等教育机会。待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再根据其家庭的贫困情况进行对应帮扶,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政策,适当的降低门槛,扩大资助范围,让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资源,缓解受教育期间的资金窘迫感。

四、结语

对贫困家庭来说,高等教育投资可能是比较艰难的决定,资金困境让很多的家庭陷入贫困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影响高等教育投资的因素由客观变得主观,而主观因素容易出现改变。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受教育者意愿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