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孩政策背景下低生育意愿原因及破解策略

2023-10-28高芸朱水成付聪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高芸 朱水成 付聪

摘   要:我国人口与生育问题在全社会备受关注。三孩政策对人口结构调整、适应老龄化、保护人力资本禀赋作用重大,因此,以三孩政策下低生育现象缘何生成、如何破解为逻辑主线,探讨群众生育意愿低迷诱因。宏观因素是指社会环境,如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有待完善、教育内卷、工作压力大、抚养成本高等;中观因素聚焦于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供需问题;微观因素是指年轻人生育观念的转变。基于此,从“构建友好型社会”“增强家庭发展支持”“促进社会婚育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破解之策。

关键词:生育意愿;因应政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8-0126-03

引言

“七普”数据证实,中国已陷入“超低生育率泥沼”,该现象将带来社会风险。为有效缓解人口问题,国家出台“三孩政策”,规定夫妻双方可生育三个孩子,并辅之配套政策。此方案实施可以改善人口结构、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生育权回归家庭,提高家庭的危机抵御能力。本研究将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客观分析中国低生育现状成因,提出与中国三孩生育政策相促进的政策优化途径[1]。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 232份,回收有效问卷2 588份,有效率为80.07%。问卷样本涉及上海、江苏、江西、河南、浙江、湖南、山东、北京和山西等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根据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类型、已有子女数、经济现状不同来划分群体,研究分析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

一、生育意愿现状分析

(一)不同年龄段群体生育二孩意愿不同

对比不同年龄段群体生育意愿,20—30周岁、31—35周岁、36—45 周岁以及46 周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群体不生育意愿分别为14.85%、4.82%、1.47%、1.16%,生育一孩的意愿分别为33.33%、25.30%、16.91%以及4.65%,生育二孩意愿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占比分别为48.48%、66.27%%、69.8%以及77.9%。虽然不同群体生育三孩及以上的意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小幅度上升趋势,但46周岁及以上群体生育三孩的意愿也僅占比16.2%。

(二)育龄群体学历与二孩生育意愿的关系曲线呈“V”型

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群体不生育意愿为4.35%,生育一孩意愿占比10.87%;大学专科或本科群体不生育及生育一孩的比例分别为11.95%和25.96%;硕士研究生不生育意愿占比为7.88%,生育一孩为29.56%;博士研究生不生育和生育一孩的比例分别为1.79%、12.50%。

学历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的群体生育二孩意愿达到78.26%,生三孩生育意愿为4.35%;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人群生育二孩和三孩的意愿分别为56.73%和4.09%;而博士研究生生育二孩三孩生育意愿回升到76.79%和5.36%。不同学历人群生育二孩的意愿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现象,生育三孩意愿相差不大,都表现出不愿生育三孩情形。

(三)体制外工作群体生育意愿低于体制内工作群体

体制内工作群体泛指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内员工等。体制外群体是指没有编制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的人或除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和政府机构人员外的所有人,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私营企业群体生育三孩的意愿为2.86%,国有企业群体三孩生育意愿为4.05%;而三孩以上生育意愿,私企和国企的比例分别为8.11%和0.95%。党政机关群体生育一孩、二孩、三孩意愿分别为21.05%、66.67%、3.5%,个体工商户一孩、二孩、三孩生育意愿分别为35.29%、47.60%、1.65%,体制外工作群体生育意愿低于体制内工作群体。

(四)已育人群三孩生育意愿严重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生育一孩的意愿为35.7%,二孩意愿为50%,三孩意愿近乎为零;已经生育一孩的群体无继续生育意愿的占31.8%,想继续生育二孩的比例为63.7%,想生育三孩的仅占2.8%;在已生育二孩的群体中,无继续生育三孩意愿的占91.6%,想生育三孩的仅占4.1%。已生育群体中有半数以上的将生育二孩作为理想状态,无论群体处于哪种生育现状,其生育三孩意愿水平都处于超低水平。

(五)二孩生育意愿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

税后月收入5 000元及以下的群体,不生育意愿为13.51%,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意愿分别为24.32%、56.76%、5.41%;税后月收入5 001—10 000元的群体,不生育意愿为8.91%,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意愿分别为24.75%、61.39%、2.48%;税后月收入40 000元以上的人群不生育意愿为4.17%,生育一孩、二孩、三孩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2.50%、62.50%、8.33%。由此数据可知,不同收入人群,其三孩生育意愿大都低迷,但高收入群体三孩生育意愿略高于低收入人群;收入较高的群体不生育及生育一孩的意愿低于较低收入群体,他们更倾向于生育二孩。

二、不同群体生育意愿均不高的原因

关于为什么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如此之低,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剖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预测落实“三孩政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找破解问题的适宜方式。

(一)宏观方面:对生育三孩不够友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面临多方压力,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而且这些压力与日俱增。比如生育保险未囊括生育过程的方方面面、未构建出完整的幼儿普惠托育体系、教育不断内卷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住房问题仍是极大困扰、难以保障女性权益使之遭受歧视、抚养过程中父亲参与不足等。育龄群体生育负担缘何生成、为何生育意愿连年消减,与以上的种种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2]。

第一,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在促进三孩政策上存在不足。我国目前采用列举式来划分扣除对象的范围,纳税人虽能快速明确税额扣除权限,但难以囊括所有情况。目前的大病医疗报销仅能对药品花费进行扣除,心理诊治、医疗服务费用等并未被考虑。现行政策规定父母只能在子女未成年阶段享受扣除,这既不利于保障残障子女的生存权,也不能对想要生二孩、三孩的父母给予有效的保障[3]。

第二,教育内卷。“内卷”一词是学生、家长还有老师为孩子取得好成绩争相努力的真实写照,入不敷出是其内卷背后最为常见的现象。当今时代下,子女数量不断减少,家长们更追求精养孩子,相对应的就会在孩子学习方面注入更多精力。“双减”政策的出台,虽然秉持着给学生减负的初心,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

第三,抚养成本高。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足够的教育,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需要家长提供,家长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会错失很多自我提升的机会。就业、住房、婚嫁费用攀升等问题日益严重。“育儿贵”“育儿难”是导致不同群体生育意愿不足的关键所在。

第四,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对于女性而言,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在工作和家庭上所花费的精力也是难题。职场上女性遭遇的歧视问题也是生育压力的来源。另外,高强度工作压力打破生育群体健康生活规律,导致不能生育这类问题也日益严重[4]。

(二)中观方面: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供需问题

一个家庭决定是否生育子女,需要考虑养育子女的各种成本,因此,婴幼儿照料成本问题成为影响适龄人群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第一,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的获得情况与期待不匹配。根据ERG理论,安全需求、相互关系的需求以及成长需求构成了人的需求,几者相辅相成。首先是安全性支持。母婴健康服务实际与期望不符,研究表示婴幼儿成长发育检测评估、疾病防控、安全防护和膳食营养指导等各方面的获得情况与实际享有的服务存在差距,供需不匹配。其次是关系性支持。实际收获的照护支持低于预期状态。最后是成长性支持。可以给幼儿提供娱乐的场地,实现普惠托育,这种实际的服务效果更佳,大部分家庭对各类宣传服务期待不高,更希望将孩子送往普惠性的托育机构。

第二,婴幼儿照料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高。家庭照料孩子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做法。第一种,祖辈代际照料孙辈,但随着家庭规模的减小,年轻的夫妻在结婚后更倾向于自己生活,代际照料难以实现。第二种,全职妈妈放弃工作照顾孩子,家庭经济收入降低,长此以往,女性家庭地位降低,家庭矛盾加剧。第三种,专职保姆价格高昂,孩子缺乏父母陪伴。基于以上三种情况孩子照料问题难以解决,也大大降低了生育意愿。

(三)微观方面:年轻人生育观念已发生转变

青年一代的生育观已悄然改变,“晚结婚晚生育”“少生育并优质培养”才是时代的主流,并导致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方面,由于生物学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产妇生育行为带来的各种风险。不仅危及产妇的身心健康,对新生儿先天健康也可能造成各类隐患。低健康水平高龄人群生育低质量子女概率增加,其抚养子女的成本也相对提高,致使抚养子女难度增加,生育意愿降低。另一方面,生理和心理因素。在人生经历中涉及到的工作、生育体验都有可能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以至于生育意愿也有可能随之改变。

三、提升三孩生育意愿政策建议

在中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出台三孩政策是紧随时事的战略部署。这也是中国成功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后,针对新出现的突出矛盾、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突出矛盾的重大举措。因此,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推进三孩生育政策的配套措施是合情合理的。

(一)宏观层面: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创建友好社会与放宽生育政策、社会文化建设、重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可从生育保险、普惠托育、基础教育、住房保障、女性就业以及男女同权等方面展开。

1.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三孩”政策落地实施

首先,加快推进增设婴幼儿生计费专项扣除项目。3岁以下婴幼儿生计费的扣除应包括婴幼儿生活必需品等费用以及照护、托育、学前教育费等,为加快推进增设婴幼儿生计费扣除项目,可仿照现有扣除制度设计,根据城市级别、儿童数量规定不同扣除金额,保证减轻纳税人负担,维持税收公平。

其次,提升托育质量。通过制定法规文件,规范托育机构收费标准,明确准入标准和质量底线,统筹协调各个部门为托育机构提供场地、经费等支持;建设专业教师队伍,结合教师受教育程度,分层制定准入标准,社会人员也可通过专业培训考试,成为托育机构专任教师。制定奖励制度吸引人才扎根托育行业[5]。

最后,完善与子女教育相关的扣除项目制度,降低养育子女的直接经济负担。根据子女个数设定不同扣除标准,三胎家庭允许超额扣除,以此来激励生育。

2.完善女性权益保障制度,设置弹性工作时间和空间,降低女性生育压力

生育子女会分散女性的精力,对工作的投入就会减少。因此,灵活的工作时间给女性带来的不只是高质量的工作体验,也能减缓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压力。

另外,政府机关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在招聘、用工过程中使女性遭遇不公平待遇。与此同时,政府应通过减少税费、降低贷款利率,以降低单位的用人成本,从而鼓励用人单位录用女性职工。

3.推行生育政策男女同权,鼓励夫妻双方共同抚育孩子,降低女性育儿负担

在计划生育政策中实现男女平等,有助于解决父亲育儿角色缺失问题,从而减轻女性育儿负担,提高女性就业竞争力。国家应大力推广性别平等的社会观念和中性家庭观念,在全社会营造男女共同承担养育子女责任的良好氛围,为父亲养育子女提供政策支持。

4.着眼教育改革,缓解教育压力

炒作学区房既恶化了民生诉求,也与义务教育均等化背道而驰。因此,应通过义务教育多校划片入学、限定学区房年限、优质高中录取名额分配到区到校、优质教师强制交流、公办民办学校摇号入学等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天价”学区房现象[6]。

(二)中观层面:增强家庭发展支持

推进“三孩”政策实施的关键配套措施是加快幼儿保育服务和支持体系建设。(1)关注家庭低生育意愿,加快激发生育潜力。(2)完善生育经济支持政策。地方可尝试推行依据孩次进行累进的税收减免政策,建立健全育儿津贴制度。(3)健全生育休假制度,解决家庭精力不足的困境。有关部门应考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针对家庭生育子女数量适当延长产假时间,使妇女在分娩后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可探索根据孩子数量允许父母双方享受一定的带薪假期。(4)提供由国家资助或补贴的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以减少父母和家庭工作量,促进女性产后及时回归工作。

(三)微观层面:促进社会婚育观念转变,鼓励适婚群体提早做婚育计划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婚姻观转变。它对于树立适婚青年正确的婚姻观,净化社会婚姻氛围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减轻适婚青年在婚姻中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以提高结婚率、降低晚婚晚育比例,为生育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基础。通过制定相关早生奖励政策,为符合法定年龄的尽早结婚的初婚夫妻延长婚假、增加婚假期间的奖金、提高婚后早育夫妻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

参考文献:

[1]   王军.李向梅.中国三孩政策下的低生育形势、人口政策困境与出路[J].青年探索,2021(4):50-61.

[2]   陳蓉.中国大城市不同人群生育意愿的变迁趋势及比较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人口学刊,2020,42(1):17-29.

[3]   许嘉琳.“三孩政策”背景下我国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完善研究[J].商业经济,2022(2):173-176,180.

[4]   张永梅.职业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及其政策启示:基于“知识女性”与“其他女性”比较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8(12):68-76,59,157.

[5]   杨希,张丽敏.“三孩”政策背景下托育质量的困境与出路:基于CLASS Toddler的实证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6):95-104.

[6]   陈卫.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三孩政策: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21(5):25-35.

[责任编辑   彦   文]

猜你喜欢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80后”已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全面两孩”政策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家庭生育二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生育文化角度论“全面两孩”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