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下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2023-10-28黄恺琴
摘 要:为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落实“双减”要求,教师应从多个角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文章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减负增效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减负增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
作者简介:黄恺琴(1977—),女,贵州省安顺市若飞小学。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更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落实相关要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牢固掌握有关知识,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减负增效下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减负这一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中并未得到有效落实。部分教师担心减负会导致学生成绩下滑,所以仍旧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导致减负理念的落实流于形式。教师要想真正做好为学生减负的工作,就要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有效地落实减负这一教学目标。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来说,其主要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进行创新,积极运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并在这样的条件下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主体性教学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开辟多样化的高效学习路径,以此为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体验式原则
体验式原则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当下的学情和身心发展特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此保障学生能够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教材中的相应内容和理论知识。在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就要重视体验式教学原则,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创建多样化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为高效课堂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激励化原则
激励化原则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站在欣赏的角度来观察学生的学习优点,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这样一来,教师不但能够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还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而实施精准教学。为此,在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时,教师要坚持激励化教学原则,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激励式、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少生活化元素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我家的好邻居》《健康看电视》《变废为宝有妙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程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进行生活化教学,较少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地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课堂的教学成效难以提升。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学会沟通交流》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1]。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将这一课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真实生活案例来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而是通过口述的方式讲解或者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示范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的教学不够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应用口头讲授的形式来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高效,预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充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样一来,学生不能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难以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的知识,从而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课时,虽然会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当下我国的交通发展现状,展示各个地区的轨道交通线路[2],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进行思考,但是为了推进教学进度,他们会将教材中的知识提前告诉学生,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以及探究的能力。
三、减负增效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路径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法与法治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学习能力,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和主要教学内容,积极融入生活化元素,并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自主进行思考探究,这有利于教师开展新课的教学。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生活场景,这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3]。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垃圾分类的含义,学会垃圾分类方法,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使垃圾变成有用的物品。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图文和短视频的形式展示一些生活中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让学生了解到垃圾随意丢弃的危害,同时为学生播放垃圾分类方法、不同垃圾的回收利用方法等,使学生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利用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養。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短视频和图文,我们能发现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进行垃圾分类?如何有效应用生活中的垃圾?教师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4]。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共同探究如何有效应用生活中的垃圾,使垃圾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和认知还不够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以及教师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想认知水平,以此保证教学目标能够有效达成。如果课堂教学目标超出了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就无法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如果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得过于简单,就会缺乏挑战性,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5]。对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具体来讲,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工作,以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第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当前的发展情况,并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难度适中的课程教学目标。第二,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如学生近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发展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做好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工作,设计出更能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目标[6]。
(三)基于学生发展现状,引入探究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思维能力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重点培养的内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提高自身的生活技能,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对知识进行精准传递,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善的知识系统,培养生活技能[7]。对此,教师可以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样一来,学生能通过不断的探讨总结知识结论,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我们是公民》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了解公民有关知识,了解自身的公民身份,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8]。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道德与法治相关故事,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单元学习效果,让学生深入掌握此单元的知识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努力做好減负增效教学工作,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重视这一点,引入生活化元素,让课堂教学成效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于佳琳.“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创新设计方法探讨[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八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348-350.
王海霞.减负增效背景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3(1):60-62.
王晓琳.创设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优化策略探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七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278-280.
布阿依谢姆古丽·赫依提.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思考[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99-102.
张霞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智力,2022(35):140-142,178.
祝连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1954-1957.
李金东.聚焦发展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优化思路[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六).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2:46-48.
石天保.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五).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2: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