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思政视域下“汽车设计概论”课程建设探索

2023-10-28曹曼宁芳贺孝梅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汽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曹曼 宁芳 贺孝梅

摘  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按照不同课程类别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根据不同学科特色分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设计概论”这门课具有理论课属性,与汽车产业紧密贴合,因此将这门课与思政教育隐性融合很有必要。如何做到思政教学和专业课程的无形融入,从课程中挖掘隐性思政教学元素,在不破坏原来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创新课程教学,完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行业的信心和热情,努力成为国家发展所需人才。文章通过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补充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思政内容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隐性思政元素;汽车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113-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色以及不同课程类别全方位分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工科课程如何有效挖掘思政内容并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成为了重点、难点。“汽车设计概论”是机械大类下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具有理论课属性,紧密贴合我国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因此将这门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很有必要。

一、“隐性思政”的内涵与汽车产业大背景

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交织的背景下,依赖思政课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价值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的现象未能根本改变[2]。高德毅等人提出,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将高校課程分为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两大类别,显性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隐性思政包括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大学要构建思政理论课、专业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体系[3]。巩茹敏等人认为隐性思政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和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手段、载体,将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元素隐性融入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过程中,让学习者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预先设计的思政内容[4]。文章认为隐性思政教育因其隐蔽性和渗透性更容易被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接受,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和认可,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是相辅相成的,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进行隐性融合,可以产生“1+1>2”的效果,好的隐性思政教育也更能够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各国运用较为广泛。美国注重法律、仪式、启发教育等形式的表达,如通过影视作品等大众文化的形式,隐性灌输美国的主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俄罗斯从思想道德、民族自豪感、新国家认同等方面加强教育,并制定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法律,成立青少年活动团体,并对思想价值引导方面尤其重视[5]。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在以隐性的方式让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而“汽车设计概论”这门课具有理论课属性,涉及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占全国GDP总量近10%,汽车制造业涉及了几乎所有人类已知工业制造类别。在内燃机时代,中国的汽车制造业集中在中低端车的类别,德日是两座“迈不过去的大山”,但是随着汽车进入新能源时代,汽车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在这崭新的赛道中,我们真正有了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6]。经济内循环需要通过激发和做大内需,弥补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足,降低外部需求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而新能源汽车是拉动内需的大宗消费,拉动汽车消费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民生拓展需求的重要内容。韩国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崛起也离不开韩国政府推动汽车国有化政策和自上而下的爱国教育。由此可见,将“汽车设计概论”这门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自然而然且十分必要的。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遵循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着重挖掘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思政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职业精神等隐性思政教育元素,以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汽车设计概论”教学目标

“汽车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以汽车设计为核心,介绍汽车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各国汽车技术的革新过程和汽车设计的演化历史;阐述汽车设计的演化受到的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说明汽车设计背后的理念和原因;结合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优秀汽车设计案例,讲述汽车主流形态和审美的演变以及汽车设计视觉语言的形成,使学生了解汽车造型语言和设计原则,具备对汽车的审美和评价能力;系统探讨汽车设计的设计策略、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及设计趋势,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造型设计的流程和方法,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行业做准备。

“汽车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汽车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汽车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智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政教学的目标是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通过教学内容渗透、探究育人过程、改善教学结构,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目标,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隐性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课程通过课内课外教学配合、实验与讨论结合,使学生的认知、观察和思维紧密联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隱性思政元素融入“汽车设计概论”教学内容

“汽车设计概论”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中都融入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紧密结合。在第一章节“汽车设计的起源与发展”中,强调了汽车产业的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国民幸福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汽车制造业涉及了几乎所有人类已知工业制造类别,阐明了汽车设计师在产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通过对汽车设计的全面了解构建正确的设计哲学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热情,愿意努力成为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第二章世界汽车发展史中,选取了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三个发展巅峰年代——19世纪20年代、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三个时间段进行详细说明,而在前两个时间段,中国的汽车设计几乎是空缺的,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和发达国家在内燃机汽车时代的差距巨大,追赶难度非常大,激发出学生奋起直追的想法。在这个章节中对中国的汽车之路进行了扩充,介绍了国企、民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艰难的汽车制造之路,展示了中国汽车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在2020年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让学生产生行业的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第三章“经典车型分析”中,选取了历史上的三款经典车型:大众甲壳虫、菲亚特500、宝马MINI,了解它们的发展历程,以及成功背后的多方面原因,并且掌握对汽车设计的评价分析方法,学习优秀产品背后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内核,让学生举一反三,思考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第四章“汽车造型设计的原则”中以专业的视野讲述文化因素对汽车设计的影响以及造型设计中要注意和遵守的原则,并进行了汽车设计手绘的初步训练,通过对汽车设计的系统学习培养严谨细致的造物精神。

第五章“概念汽车的开发设计”中,对概念车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讲解,汽车行业依赖概念车放飞钢铁的创造与梦想,展示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甚至可以激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概念车设计的系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展开对未来的想象,并付出努力将其实现。

第六章“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中,通过对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对未来设计的展望,从汽车设计领域出发建立发展大局观,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通过对无人驾驶和新能源的分析和重点讲解,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社会的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如何匹配国家的需要去发展自身的能力,如何将个人的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结。

四、“汽车设计概论”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采用集中讲授理论、分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突出理论学习和创新思考,课程将理论讲授和课内研讨及课外作业穿插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关系。课程使用自编教材,将市面上现有汽车造型设计相关书籍《汽车造型设计流程·实践》《汽车设计》等根据课程大纲要求进行整合[7],教师将知识点融入具体的汽车案例之中,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具象地学习相关知识。对代表性汽车设计师的学习,可以融入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等内涵,找到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事业观和价值观。

课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习通等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通进行预习,学习通平台上已经建设好相关学习内容,学习基本理论之外还有课外资源,如纪录片《超级工厂:特斯拉ModelS》《超级工厂:法拉利599》等,以避免枯燥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纪录片同样能使学生了解各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思考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相比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从而知己知彼,可以更好地制订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与国家发展需求相匹配。

课中,除了传统授课模式,还设置了4个学时的翻转课堂,分小组向大家分享汽车品牌的调研内容,根据不同的课堂授课内容,设置不同的课堂研讨主题,如不同国家设计风格的成因是什么、介绍一名你欣赏的汽车设计师及原因、探讨汽车造型原则在已有车型上的应用、对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等,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见解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邀请自主汽车品牌设计师为学生开设主题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与挑战”讲座,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与设计师积极进行互动,对国产自主品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后,教师会布置“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新能源和自动驾驶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激发学生对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信心和对行业的认同,激发出对祖国的自豪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思政教学,在不打破原有教学格局的前提下,升华教学内容,强化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五、结语

专业课程以教授专业技能知识为中心开展育人工作,专业课程中融入贴合课程内容的思政内容则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好的思政教育应该像盐,食其味而不见其形,专业课程中要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就要找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要细化、深化隐性思政,将隐性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无缝对接,消除思政教育教条的刻板印象,让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建立起内在契合关系,二者相得益彰。本研究从“汽车设计概论”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课程与思政教育隐性融合的课程设计方案,是一次比较有效的尝试,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0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高德毅,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 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4] 巩茹敏,林铁松. 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 教学与研究,2019(06):45-51.

[5] 戴韶华. 美国、俄罗斯和德国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与启示[J]. 马克思主义学刊,2019,7(02):72-80.

[6] 习近平.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J]. 当代兵团,2020(22):6-8.

[7] 刘芝鹭. 汽车造型设计——流程·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汽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汽车设计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