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认同导向的小学英语语篇研读: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3-10-28徐小丽方佳诚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3年9期
关键词:语篇新课标国家

文|徐小丽 方佳诚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认同,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精神传统、地理风光与领土主权等产生的认可与归属感。它是维系一国生存和发展的纽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社会安全和稳定。现代社会,国家间的地域限制因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被逐渐打破,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流、冲突使国家认同的问题凸显。为此,各国均把“国家认同”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并设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校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最正式、最系统、最有效的途径。”而学科课程中,英语因应用性和人文性,在国家认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放眼周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将国家认同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早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便在“情感态度”中包含“祖国意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新课标》)进一步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等纳入“文化意识”培育目标中,明确“国家认同”是核心素养“文化意识”的构成要件。

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的萌发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国家认同教育,对儿童发展有着关键作用,也是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助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路径。反观目前小学英语学科研究,主要聚焦于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培育,文化意识培育涉及不多,其中国家认同的要素更是凤毛麟角:以中国知网(CNKI)中涉及“国家认同”“教学”“中小学”等关键词的研究主题为例,10 余年(2012.6—2022.11)的研究文献共74 篇,其中小学英语学科相关成果4 篇,仅占研究总量的5%。此外,依据笔者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日常观察,教师普遍比较关注语言知识目标的达成,较少关注到文化意识的目标。上述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困境使“国家认同”理念无法有效渗透于英语学科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乃至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022 新课标》指出,语篇是教师展开英语学科教学的基本载体。从结构主义的视角看,教师不仅要关注到语篇的“明示义(Denotation)”,更要关注语篇的“隐含义(Connotation)”,即要厘清语篇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同时,“关注语言一般的结构性关联”,即要明晰语篇所处的情境,以及在该情境之下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之间的关系,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引。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国家认同为导向,语篇研读为切入点,在此之下讨论语篇研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二、国家认同导向的小学英语语篇研读的内在逻辑

(一)国家认同的概念

卢梭曾言“当一个孩子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他所看到的应该是祖国”,“国家”是个人一生中所拥有的第一个身份,亦是最核心的身份。而“认同”(Identity)最初的含义是“同一性”,更多关注的是身心二元如何形成一个统一主体,以及如何论证与表征这种身心的同一性。换言之,“身份归属感”是这种认同的核心要义。而这种身份归属感的培育,便成为学科教学中渗透国家认同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国家认同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即是通过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形成对其所属国家的“身份归属感”。这种“身份归属感”的结构和要素,目前学界尚存争议。一些学者借鉴英、美、新加坡等国家的“国家认同”教育,对我国“国家认同”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策略和路径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建构了国家认同内容分析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国家认同内容分析框架

在进行充分的文献分析后,本研究采纳上述框架,将其作为语篇内容分析和学习目标界定的理论基础。

(二)国家认同导向的小学英语语篇研读的路径框架

1.基于课标,形成小学英语语篇研读的操作路径

研读语篇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中的语篇研读需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目前语篇研读,一般从基于语篇、高于语篇、超越语篇三个层级展开,但具体操作各有不同。如有学者将语篇研读归纳为“感知——理解——创造”三个主要步骤;还有学者从教学设计角度研读,通过解读文本结构、特征、细节和逻辑等,把语篇转化为学习活动;在实践中,亦有教师提出通过设计问题链来实现对语篇表层和深层的挖掘。上述研究为国家认同导向的语篇研读提供了有益参考。

此外,《2022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为教师有效研读语篇指出了一种可行的切入点,即从“What—How—Why”三个问题入手。上述方式有助于教师对语篇进行深层加工与意义建构,从而挖掘语篇的主题、梳理语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探寻语篇背后的含义和意图,进而把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等。总的来说,语篇研读需前置于教学设计,遵循“语篇文本分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的基本操作步骤,从“What—How—Why”三个问题切入,展开从表层到深层的探究。

2.依托要素,搭建国家认同导向的语篇研读框架

《2022 新课标》指出,语篇承载着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其中语言知识提供了语篇构成和意义表达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文化知识则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内容资源。本研究认为,国家认同导向的小学英语语篇研读,包含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两个基本要素,其上接国家认同,下承语篇研读,语篇文本的分析、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学习内容的选择需要围绕这两个要素展开,而“What—How—Why”则为上述研读流程提供了基本切入点。据此搭建的国家认同导向的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框架如图2 所示。

图2 国家认同导向的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框架

三、国家认同取向下小学英语语篇研读的基本流程

依据国家认同导向的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框架,本研究从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地理认同、历史认同五个类别对译林版《英语》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发现教材中含有“国家认同”的内容频次共165次。横向看,“国家认同”大多分布在Story time 板块,达47 次。纵向看,高年段涉及的“国家认同”内容较多,达90 次(如图3)。在进一步分析比对后,研究以高年段的Story time 板块作为突破口,进行国家认同导向下的语篇研读。

图3 译林版《英语》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分布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7 Summer holiday plan Story time 板块为例(以下简称为Summer holiday plan)。基于以往课堂教学的观察,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语言知识习得,如将来时态will 的用法,忽略文化知识层面目标的设定;或虽关注到文化知识目标,但多局限于语篇中呈现的地名或景点的认识与了解,目标设定单薄;或者教学内容的组织未触及语篇中的文化内涵,导致目标设计空洞。上述问题的成因在于教师或者读而不研,或者因缺乏可借鉴或操作的路径,读而不擅研。为帮助教师走出语篇研读的误区,本研究根据国家认同导向的语篇研读框架,从三个层次重构语篇研读的操作流程。

(一)分析语篇内容,挖掘国家认同发展点

《2022 新课标》指出,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文化知识包含建筑、交通等物质文化,也包含价值观、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围绕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要素展开的学习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全程中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研究根据语篇研读框架,从“What—How—Why”三个问题切入,重点围绕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展开语篇分析。

1.What:“Summer holiday plan”描述了四位小学生Mike、Yang Ling、Su Hai、Liu Tao 讨论他们暑期计划的情境,并通过语篇呈现了四位小学生暑期出游的目的地、方式和相关的活动。

2.How:“Summer holiday plan”是一篇对话与图片形式的混合文本,属于《2022 新课标》中的人与社会范畴,主题群为历史社会与文化,子主题内容是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其语篇情境是讨论暑期计划,其中包含两个场景:场景一是Yang Ling 和Mike 在谈论他们暑假将要去的城市和出行方式;场景二是Liu Tao 和Su Hai 谈论他们将要去的城市和要参观的地方。在语言知识表征方面,语篇选用“will”这一表达意愿的结构,使用go back、visit my aunt and uncle、see the city 等动词词组描述人物行为与倾向,运用文字形式呈现中英的典型城市,如Beijing、Hong Kong、Taipei、London 等;在文化知识表征方面,语篇采用图片形式呈现相关城市的典型建筑,如the Summer Palace、the Great Wall、Disneyland、Big Ben等。此外,语篇中仅出现了英国国旗,教师可就中国国旗、中国地图、中国相关城市的风土人情等留白基于教学需求补足。

3.Why:“Summer holiday plan”通过描述暑期计划一事,透过文字剖析四位小学生制定该计划背后的文化意义,即产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兴趣,形成文化自信,发展国家认同。

从国家认同导向看,该语篇表层信息涉及文化知识内容要求二级中提及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信息(如首都、国旗等)、旅游文化(重要文化标志物等)”等,其深层意义是要发展学生的文化认同、地理认同、身份认同,这为下一步学习目标的确定指明了方向。同时语篇也为学生表达国家认同提供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如涉及will 的用法、语用的情境等。

(二)立足学习目标,形成国家认同连接线

《2022 新课标》指出,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是了解、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应该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与价值观等。这说明,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既要包含学生基于语篇,通过信息的梳理、记忆等了解相关的物质文化的知识,也需要在语篇深入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辨析、比较等建构相关的价值观、家国意识等非物质文化的知识。据此,形成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辨识语篇中学生暑期计划的相关事实信息,如人物、度假地点,出行方式、相关活动等,梳理形成相关知识结构图表。观察、理解与中外文化有关的典型文化标志物图片,从视觉上感知、记忆图片中呈现的各地典型建筑,通过比较,大概知晓本国建筑的文化,发展文化认同。

学习目标2:深层分析语篇信息,通过对话感知文化的多元。通过对语篇中涉及度假地点London、Beijing、Hong Kong、Taipei 等信息按所属国家UK、China 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基于分类和图片传达的意义,学会用will 句型讨论暑期计划,进而探索中国版图,形成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自豪之情,发展地理认同。

学习目标3:理解语篇传递的价值,比较语篇中不同国家所进行活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发现学生的暑期活动都与了解认识祖国有关,结合对“国旗是国民意识的标志”的理解,判断四位学生其行动背后反映出的对自己祖国文化的自信,进而发展身份认同。

以上三个学习目标,呈现螺旋上升的方式,既包含语言知识中单词的识记与运用、语法表意功能的感知与理解、语篇的辨识与梳理等,还包含文化知识二级要求指出的“文化多样性的感知与体验”。三个目标的依序搭建,将国家认同的理念自然地揉进了语篇学习中,实现“育人蓝图”。

(三)重组学习内容,构筑国家认同结构体

1.结构化语篇内容,发展文化认同

通过对语篇内容的分析与学习目标1 的制定可知,该语篇内容中,文化认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对话、图片等方式而呈现,因此就该目标的达成,教师需要对“Summer holiday plan”的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呈现,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并对不同国家的建筑等物质文化产生概念。

以Mike 的暑期计划为例:教师选取Mike 与Yang Ling 的对话,提取出行地点、停留时间等信息,通过对文字、图片信息等挖掘,进一步梳理出可能出行的交通方式如by plane,一起游览的家人如grandparents,进行的相关游览活动如visit London Eye 和Big Ben 等,基于学生对英国文化的了解,推测Mike 可能与家人一起享受下午茶(afternoon tea)等相关的文化活动。通过对Mike 暑期计划内容的结构化(如图4),用提取、归纳、推测信息等方式提炼出与英国有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随后以Mike 暑期计划的思维导图为例,推演出Yang Ling、Liu Tao、Su Hai 等同学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与中国有关的建筑、饮食等相关文化知识。学生通过他国与本国文化知识的学习,发展文化认同。

图4 Mike 暑期计划的内容结构图

2.多模态资源补足,发展地理认同

《2022 新课标》指出,语篇类型可以是口语与书面语等形式,还可以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语篇内容用多模态形式呈现,可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多模态的内容承载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认知负荷,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Summer holiday plan”在文字内容与图片内容中,直观呈现了有关国家与城市的相关物质文化的知识,但内容上还有很多留白之处。比如提及了Hong Kong、Taipei 等城市名称和相关建筑物图片,对在Hong Kong 进行的活动有适度展开,但Taipei 的内容并未具体呈现。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要求,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模态资源补充这座城市的相关文化内容(如图5)。学生通过与多模态资源的互补交互,进一步知晓该城市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知识,比如地理位置、生活饮食、风土人情等。学生在多模态资源中,了解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与文化多元,强化了对祖国地理文化的认知。

图5 文化内容补充图

3.拓展语篇内容,发展身份认同

《2022 新课标》指出,要挖掘每个语篇有价值的学习内容。“Summer holiday plan”未曾提及有关对自己身份意识的内容,但在图示中出现了英国国旗,中、英两国的典型城市,典型城市的有名建筑和相关活动等;有关学生身份认同的发展是隐喻在图片、活动之中的。因此,要实现学生身份认同这一目标,教师需在语篇内容结构化与补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重组(如图6)。

图6 语篇拓展重组示例

以该语篇为蓝本,教师可以整合其中四个学生的暑期计划,用非连续文本的方式,以韦恩圈为载体呈现重组语篇。学生通过图示可以直观地发现,教材语篇中呈现的度假方式分为中、西方两大类;四位学生的暑期计划虽然涉及的地点(places)、交通方式(transportations)、活动方式(activities)不同,但其背后折射出对家与国的热爱是相同的。比如学生的暑期出游是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spend a happy time with the family),了解更多有关祖国人文等方面的知识(know more about the motherland)。韦恩圈呈现重组语篇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异”与“同”两个思考角度,保障了学生文化体验与比较的系统性与深刻性,帮助学生从表层信息的获取走向深层信息的思考,在文化比较中,发展身份认同,涵养家国情怀。

四、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参考了《2022 新课标》提出的语篇研读方法,补充了语篇研读的视角,即在国家认同的取向下进行小学英语语篇的研读,厘清了相关的概念,并形成了分析框架和基本流程。通过语篇研读,把语篇所承载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转换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在语篇研读中推进学生国家认同的发展,实现“文化意识”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地,从而体现语篇的内在价值,彰显学科育人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语篇新课标国家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