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
2023-10-28陈银辉
陈银辉
【摘 要】小学阶段数学的教育功能逐渐转向数学知识的应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意识 培育策略
从数学学科的本质来看,这门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渗透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可以实现学以致用。
小学阶段与其他阶段的数学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最主要表现在小学数学知识中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占据比例较小,而是更加倾向于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健全,很难通过自身的能力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寻找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元素,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展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不会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的由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即便是应用型的数学知识,教师往往也只是通过常见的例题让学生反复练习,然后指导学生依照固定的解题模式和解题步骤进行各种问题的解答。这就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学习活动正确认识到数学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向学生展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社会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开展数学教学。
第一,利用好生活中的各项素材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数学知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在绝大多数的自然科学研究中都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同时数学知识也遍布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实践中探寻各类生活现象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日常生活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四下“三角形的特性”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三角形路牌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发,向学生引入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特性,让学生充分掌握该部分知识点。接着,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电线杆在固定时采取的结构形式是三角形?”由此促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十分广阔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进行有效链接。
第二,收集生活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应用的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知识逐渐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与数学知识应用有关的案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下“折线统计图”单元与“统计”相关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庭在最近六个月的电力消耗情况,然后引导学生绘制相关统计图形,根据图形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判断电力消耗的增减情况与季节、家庭需求等现实情况是否相符,并让学生以分析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提出未来节能环保的家庭用电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二、创设相应的应用情境
从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构建与学生日常生活十分接近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尽可能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做好相应的教学导入工作。同时,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较简单且符合生活实际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六下“利率”的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在进行储蓄时,应采取怎样的储蓄方法可以使收益实现最大化?通过创设出这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情境背后蕴含的知识本质,即储蓄收益由本金、利率及存期三个要素决定。在课堂上,让学生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沟通、交流,得出开放性的答案,由此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以探究式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基于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数学的运用意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实际上,判断一个学生数学意识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观察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在生活场景中寻找存在的数学问题。而无论是教材还是生活实践中都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活场景,在这些资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可以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消除知识壁垒,还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以学生充分掌握该部分的知识点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与室内装修有关的知识,让学生提出类似“要进行教室墙壁和屋顶的粉刷,需要购买多少涂料?需多少材料费?”等问题,学生通过从身处的教室中寻找所需要的条件,即教室的长、宽、高,窗户的面积,门的面积等,然后进行计算。通过类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当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有效提升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多元化的实践学习,以此获得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的成长,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六下“折扣”的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班级中开展有关“折扣”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放学后到附近的超市,了解近期的商品促销情况,然后再让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商品或者家庭需要的商品,计算出折扣后的价格,再与原价进行比较,进而了解这些商品分别便宜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对生活实践所起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生活经历的影响,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科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