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京杂记》一卷本版本考述

2023-10-28邵颖涛

天中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史杂记西京

邵颖涛

《西京杂记》一卷本版本考述

邵颖涛

(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现存的《西京杂记》一卷本系统多是拣择多卷本的部分篇目而合成一卷,其拼凑缀合的痕迹较明显,主要包括《类说》本、《历代小史》本、《说郛(重编)》本、《五朝小说》本、《无一是斋丛钞》本、《汉魏小说采珍》本等。《类说》本与《历代小史》本出现较早,源自宋本,故《历代小史》本与同出宋本的六卷本系统中之野竹斋本、孔天胤本在刻写字形上大体吻合,异文也多相似之处;《说郛(重编)》《五朝小说》二本关系密切,同出明本且存在因袭翻印的痕迹,皆滥觞于附有黄省曾序言的《汉魏丛书》六卷本;《无一是斋丛钞》本、《汉魏小说采珍》本采自清六卷本,前者拣择《增订汉魏丛书》六卷本中的部分篇目,后者则删去《龙威秘书》六卷本的卷数标识。

《西京杂记》;节本;版本考述

《西京杂记》在唐宋目录典籍中记有一卷本、二卷本、六卷本:《隋书·经籍志》著录《西京杂记》二卷的卷数信息,此说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玉海》等沿袭,这与明本中“葛洪”序跋所言“今钞出为二卷”相吻合,可知早期流传者有二卷本。然《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是书为一卷,《册府元龟》卷五五五《国史部·采撰》亦持此说,则一卷本说亦有渊源。至于六卷本或如《直斋书录解题》卷七所言:“今六卷者,后人分之也。”[1]基于唐宋版本失传的缺憾,唐宋目录著作所载卷数信息已难与现存版本卷数相印证,而今存一卷本系统大体上具有由多卷本拼凑缀合而成的痕迹,其条目内容与二卷本、六卷本系统大致相近,唯分卷有别,绝非唐宋之旧貌。下文拟就主要的一卷本系统予以考述‍①:《类说》本、《历代小史》本、《说郛(重编)》本(附《说郛》本)、《五朝小说》本(附《五朝小说大观》本)、《无一是斋丛钞》本、《汉魏小说采珍》本。

一、宋曾慥辑《类说》本

《类说》,今见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六年(1626)岳钟秀刻本及明有嘉堂抄本(缺第1至4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所见岳钟秀刻本未署作者姓名,每则拟题顶格书写,正文空1字,半页9行,行17字,凡10页。是书卷四录《西京杂记》49则(实有47则),如:“绨几”“常满灯”“七夕穿针”“九枝灯”“珠襦玉匣”“菊酒”“饮酎”“连枝草”“远方异果”“紫泥玺室”“宝跗”“吉光裘”“金屋贮阿娇”“玉搔头”“岁星不见十八年”“吞文石”“龙生九子”“相怜爱”“竹下围棋卜”“九逸”“戏象”“东阁三馆”“宁逢恶宾无逢故人”“佳城”“蛟龙入怀”“字挟风霜”“尘落帽飞”“鹔鹴裘”“白头吟”“作美人赋”“梦黄衣翁”“枚马文章”“此中多有”“算术”“乳母告急”“五侯鲭”“金弹丸”“单鹄寡凫”“梦白凤”“蒲桃锦散花绫”“读赋千首”“至诚金石为开”“三云殿”“金衣菊裳”“凋胡”“幽王冢”等。选文先后次序与诸本不同,拟题多摘录文中语句而成。在文字上,《类说》本颇多删减,以第一则“绨几”为例,其与明野竹斋六卷本文字并列如下:

汉制:天子玉几,冬加绨锦,谓之绨几。以象牙为火笼,以酒为书滴,以玉为砚,皆取其不冰。夏设羽扇,冬设缯扇。[2]1(《类说》本)

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以象牙为火笼,笼上皆散华文,后宫则五色绫文。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夏设羽扇,冬设缯扇。公侯皆以竹木为几,冬则以细罽为橐以凭之,不得加绨锦。[3](明野竹斋本)

比对两处文字,大致可以窥知《类说》具有省简原文过甚的特征,它不仅删去末尾文字,还屡屡简汰文字,加之其所选条目数不足六卷本三分之一,故其文献价值相对有限。

《类说》本存有羼入其他典籍的现象,如“金屋贮阿娇”“岁星不见十八年”两则不见诸本收录,据《艺文类聚》卷十六、《太平御览》卷八十一所记前条实出《汉武故事》;后一条的情况稍显复杂,但亦别出它书。“岁星不见十八年”虽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翰苑新书·前集》卷六十四、《新锲簪缨必用增补秘籍新书》卷十一等引出《西京杂记》,但三书晚于《类说》成书时间,且其文字简略程度似于《类说》,故不排除其受《类说》误导的可能。在《类说》之前,已有《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②卷一“岁星精”条记载这一故事:

汉东方朔死时,谓同官郎:“天下无人能知朔者,惟大伍公见知耳。”朔亡后,武帝得此语,召大伍公问:“宁知东方朔邪?”公奏曰:“臣不知。”帝曰:“卿何所能?”对曰:“颇善星历耳。”帝问曰:“诸星俱在否?”对曰:“诸星俱在,唯岁星不见十八年,今后始见矣。”帝仰汉天曰:“东方朔在朕傍一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惨然不乐。[4]

据上参校《类说》本相关文字:“东方朔临终曰:‘天下无知我者,惟历官大任(伍)公知之。’帝召问之,曰:‘岁星不见十八年,此夕方出’”[2]3,可知《类说》本似在上文基础上删略而成,惜《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并未注明其事出处。晚明朱谋《异林》卷十一转载时径将此事注出“《方朔别传》”,而循此线索,又察知征引其事的唐僧法琳《辩正论》卷五注出“《传》”、五代义楚《释氏六帖》卷十七注出“《方朔传》”,三书皆将出处归为《东方朔别传》。复考曹植亲睹他书传载此事,曾言“夫神仙之书、道士之言,乃云:傅说上为辰尾宿;岁星降下为东方朔”[5],曹植所说的“神仙之书、道士之言”的确符合《东方朔别传》好言神仙事的特征,与具“补汉书之阙”性质的《西京杂记》尚有不同,缘此知《类说》本所收“岁星不见十八年”恐有疏误。羼入他书的现象在“吉光裘”条亦有体现:该条文末附记“异国献短人,东方朔问曰:‘巨灵如何叛,阿母今健否?’”[2]3这句文字不见诸本传载,考之《白氏六帖》卷四“短人行案上”、《艺文类聚》卷六十九等乃知其实出《汉武帝故事》。而“吉光裘”“金屋贮阿娇”“岁星不见十八年”次第相连,竞相出错,已非孤例,遂疑《类说》本或自“短人”文字起便掺杂其他书籍的内容。

《类说》本主观剪裁的迹象确属明显,而所选篇目亦显随意:“梦白凤”条为记扬雄事而将六卷本系统中的三则故事杂糅一处③;“菊酒”“相怜爱”“竹下围棋卜”又将六卷本系统中一则故事拆分为三则,“鹔鹴裘”“作美人赋”亦将一事分作两事;有时添加补注以释解正文,像“蒲桃锦散花绫”条末小字注“淳于衍,女医也,光妻使以毒药杀许后者。后皆诛灭,连数千家”[2]9。此本并不完全忠于《西京杂记》原文,颇显曾慥个性化的编选意识,如该本前面数则故事述汉宫旧俗,次述和武帝相关的“吉光裘”“金屋贮阿娇”“玉搔头”“岁星不见十八年”四则故事,及至“鹔鹴裘”“作美人赋”“梦黄衣翁”“枚马文章”诸条又与司马相如相关,其选文排序似有编者意图,并不能佐证所据的唐宋版本篇目先后顺序有别于今本。

但《类说》本昭示曾慥所见的版本确与今本存有差异,如“九枝灯”之“九”(五)、“七夕穿针”中“汉宫”(汉采女)、“梦白凤”之“白凤”(无白字)等文字皆与六卷本有别,然《殷芸小说》作“九”、《长安志》引作“汉宫女”、《太平广记》卷一六一及《太平御览》卷九一五皆引作“白凤”,说明曾慥所见版本不同于今本,故上述异文与征引它的《殷芸小说》《长安志》《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早期典籍相同。

二、明万历时李栻辑《历代小史》本

《历代小史》106种105卷,明人李栻辑‍④,今见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刊本、193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元明善本丛书》景明刻本。丛书卷一前有“万历甲申长至日沔阳陈文烛撰”‍⑤《刻历代小史序》,知其刻于万历十二年(1584)。《历代小史》卷三录《西京杂记》,洵属一卷本之翘楚。

一卷,卷首署“汉刘歆撰”,无序跋,半页11行,行26字,每则首行顶格,余行空1字,凡28页。此本收录不全,缺“汉制宗庙八月饮酎”“京师大水”“武帝欲杀乳母”“汉彩女”“尉他献高祖”“娄敬始因虞将军”“武帝以鱼牙为簟”“贾谊在长沙”“韩嫣以玳瑁为簪”9则。

《历代小史》本所据底本不详,据异文而论近于六卷本系统中嘉靖野竹斋本与孔天胤本(如三本“平津侯”条“东閤”异于诸本之“东阁”),三本所用异体字相近,如“旹”(时)、“秊”(年)、“灮”(光)、“䥘”(错)、“蕐”(华)、“”(遗)、“䝿”(贵)、“䆫”(窗),以及鱼、越、段等字形相近,故知三本所据底本必有关联。考其“高帝戚夫人”条,该本与明嘉靖野竹斋本、嘉靖孔天胤本、明万历《古今逸史》本皆作“侍妇数百”,有别于明代《秦汉图记》本、《汉魏丛书》本、《津逮秘书》本、《稗海》本之“侍婢数百”,其他异文多与野竹斋本、《古今逸史》本相同,但该本回避了孔天胤本与《古今逸史》本的诸多讹误处(唯有“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条“哺梁”同孔本,“鲁恭王”条“劲风”上之字模糊难辨;“赵飞燕女弟”条与野竹斋本、孔天胤本同作“幡眊”而非《古今逸史》本等之“幡旄”),故可排除直接源自孔本、《古今逸史》本的可能性。考虑到它与野竹斋本异文、异体字等诸多相似处,推断它的祖本当如野竹斋本一样是宋本,所以才与同出宋本的孔天胤本在异体字运用上基本吻合,故其直接采用的底本应该是野竹斋本或其母本‍⑥。为节省刊刻版面,此本镌刻时稍有调整,如“太液池边”条末“鹧鸪、䴔䴖、鸿𱊈,动辄成群”等十字并作小字两行。

三、明陶珽辑《说郛(重编)》本

明云南姚安人陶珽‍⑦重编《说郛》120卷,今见宛委山堂本。该书卷六十六录《西京杂记》,一卷,目录题“汉刘歆撰”。前有黄省曾《西京杂记序》,记“汉之西京,惟固书为该练……诚为史家之一慨也!吴郡黄省曾撰”等317字。一卷,卷首题“汉刘歆”,半页9行,行20字,凡18页。每则故事撰有篇名,篇目削减甚多,仅存“天子笔”“吉光裘”“戚夫人”“环”“斩蛇剑”“七孔针”“宝镜”“蒲桃锦”“昭阳殿”“昆明池”“长安巧工”“七轮扇”“赵后”“王嫱”“五侯鲭”“鹔鹴裘”“新丰”“珠帘”“子虚赋”“思贤苑”“王胥”“贾佩兰”“白头吟”“枚皋长卿”“董贤第”“平津侯”“闽越王”“江都王”“天玺”“虎子”“紫泥玺室”“文固阳”“李亨”“东方生”“刘道”“赵后”“郭舍人”“象牙簟”“李广”“魏王冢”“哀王冢”“袁盎冢”“汉制”“鱼藻宫”“赵王”“日华宫”“太液池”“丹青树”“蛟龙玉匣”“成帝”“长鸣鸡”“盛饰鞍马”“剑铭”“弹棋”“四宝宫”“鲁恭王”“袁广汉”“蒲桃锦”“乐游苑”“遗飞燕书”60则。

《说郛(重编)》本的异文接近六卷本系统中的《秦汉图记》本与《汉魏丛书》本‍⑧:“戚夫人”条“侍妇”(野竹斋、孔天胤、《历代小史》《古今逸史》本)作“侍婢”(同秦汉、汉魏、《津逮秘书》《稗海》本);“斩蛇剑”条“所奉”作“所奏”(同秦汉、汉魏本);“平津侯”条“东閤”(野、孔、小史本)作“东阁”(同秦汉、汉魏、津逮、稗海、逸史本);“闽越王”条“闽越王”(同野、孔本、秦汉、汉魏、小史本,异于津逮、稗海、逸史本);“郭舍人”条“堅棊”(同小史、汉魏本);“李广”条“射更”(同孔、野、秦汉、汉魏本);“魏王冢”条“婉然”作“宛然”(同秦汉、汉魏本);“丹青树”条“百丈”作“百尺”(同秦汉、汉魏、稗海本);“袁广汉”条“牦牛”作“氂牛”(同秦汉、汉魏本);“遗飞燕书”条“金华紫罗面衣”作“金华紫轮面衣”(同秦汉本、汉魏本、稗海本)。此本与《秦汉图记》本尚存差异,除“郭舍人”条“堅棊”不作“竖棊”、“子虚赋”条“与外事”不作“于外事”、“枚皋长卿”条“一时之誉”不作“一时之举”。综上而论,疑其抄录自《汉魏丛书》本,基本保存了《汉魏丛书》本的文字特征。

又,明陶宗仪编《说郛》本。元末明初陶宗仪编《说郛》卷二十录《西京杂记》“武帝时西域”“乐游苑”“汉帝送死”“成帝设云帐”“汉掖庭”“积翠池”“初修上林苑”“公孙弘起家”“司马相如为上林”“武帝过李夫人”“杜陵杜夫子”“郭威”“元理”13则(“汉帝送死”“成帝设云帐”“汉掖庭”三则相连未分),署“汉葛洪(字稚川,丹阳人,一作刘歆)”。陶氏自全书摭录13则,其文字稍异今本,如“元理”条“二囷米”作“二囤米”、“悉知其所”作“如其所言”,暗示彼时或有别本为陶氏所摘选。

四、明《五朝小说》本

明佚名辑《五朝小说》,魏晋小说前有“苕上野客”316字序跋,今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末刊本、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天津博物馆藏清初刻本(题为《魏晋小说》十二卷)。是书卷三“偏录家”录《西京杂记》。前有黄省曾317字《西京杂记序》。一卷,卷首题“汉刘歆”,半页9行,行20字,凡18页。每则故事撰有篇名,内容削减甚多,凡60则,皆同于《说郛(重编)》本。

美藏明刊本末手抄“公孙宏以元光五年为国士”条263字‍⑨,末识“道光二十有三年六月十一日午前抄”。此本与《说郛(重编)》本所选黄序、篇目名称、所选条目、文字内容皆同,其异文与上文所述《说郛(重编)》完全吻合,甚至连“郭舍人”条“钩棘”、“闽越王”条“石蜜”、“文固阳”条“木琅琊人”等错讹亦无二致。二本相互抄录之嫌无可否认,唯难以确考孰先孰后,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尚未定谳:因《五朝小说》文字较《说郛(重编)》更为模糊,故近人多认为《说郛(重编)》《五朝小说》掇拾陶宗仪《说郛》残版重新影印‍⑩;程毅中提出《五朝小说》成书在崇祯七年(1634)后,对它是利用《说郛》残版重新编印的说法持谨慎态度[6]。

《五朝小说》本、《说郛(重编)》本皆有黄省曾《西京杂记序》,故考其祖本当系黄省曾刻本。然黄刻本今不存,仅见蔓出之《秦汉图记》本、《津逮秘书》本、《汉魏丛书》本,下文聊以上述诸丛书本推之;该本无《秦汉图记》本之柯茂竹‍⑪《西京杂记序》,故疑其所据之本或即皆无柯序之《津逮秘书》本、《汉魏丛书》本。细考其文字,如“王嫱”条“匈奴”上无“后”字、“平津侯”条“居翘材之馆”中有“之”字、“闽越王”条“闽越王”不作“南越王”、“郭舍人”条“小豆”而非“小頭于中”、“李广”条“更射”倒作“射更”、“太液池”条“紫蘀”作“紫籜”等皆不同于《津逮秘书》本,肖似《秦汉图记》本与《汉魏丛书》本;复索其异文,如“斩蛇剑”条“所奉白玉玺”作“所奏白玉玺”、“郭舍人”条“博之竪棊”作“博之堅棊”、“遗飞燕书”条“紫罗面衣”作“紫轮面衣”,洵类《汉魏丛书》本而异于诸本,故知《说郛(重编)》《五朝小说》二本所摭之全本应属《汉魏丛书》六卷本(可参考上文)。《说郛(重编)》《五朝小说》编者摘选未循原貌,大肆删减,又未加详查,难免漏误,如“刘道强”故事题名“刘道”,“广陵王胥”故事略署“王胥”,“魏襄王冢”故事略署“魏王冢”,皆属疏漏。

又,1926年上海扫叶山房印《五朝小说大观》本。该丛书翻刻《五朝小说》‍⑫,其书卷三“魏晋小说偏录家”录《西京杂记》。《五朝小说大观》本,前有黄省曾317字《西京杂记序》。一卷,题“汉刘歆”,半页15行,行34字,凡8页。每则故事撰有篇名,内容削减甚多,凡60则,基本同于《说郛(重编)》本、《五朝小说》本(唯篇名“刘道”补作“刘道强”)。

五、清《无一是斋丛钞》本

《无一是斋丛钞》37种,清张心泰辑,有清宣统元年(1909)梦梅仙馆刻本,扬州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有藏(又《中国丛书综录》记重庆图书馆藏残本),今见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该丛书“子目34”录《西京杂记》,卷首题“汉刘歆撰”。半页9行,行21字,版心中部刻“西京杂记”,下部刻页码(凡“十四”页)与“无一是斋丛钞”。

此本各条首句多删“汉”字,文辞削减极多,如首页第一则“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下缺49字、“赵飞燕为皇后”则缺133字、“汉诸陵寝”则缺19字、“曹敞”则缺“余少时闻”4字。又如“高祖初入咸阳宫”“戚夫人侍儿贾佩兰”“樊将军哙”“李广与兄弟”等简汰良多。此本所录亦非《西京杂记》全貌,仅有71则:“未央宫”“武帝欲伐”“汉制”“天子笔”“天子玉几”“吉光裘”“高帝戚夫人”“环”“连枝草”“太液池”“汉彩女”“宝镜”“霍光妻”“五鹿充宗”“始元元年”“蛟龙玉匣”“三云殿”“赵飞燕女弟”“积草池”“昆明池刻玉石”“长安巧工”“赵飞燕”“赵后”“王嫱”“武帝欲杀乳母”“五侯鲭”“公孙宏”“文帝九逸”“司马相如(美人赋)”“庆安世”“太上皇”“昭阳殿”“扬雄著太元经”“匡衡”“惠庄”“玉搔头”“杜陵杜夫子”“成帝好蹴鞠”“七宝床”“王凤”“梁孝王”“鞠道龙”“扬子云”“傅介子”“平陵曹敞”“五柞宫”“高祖初入咸阳宫”“戚夫人侍儿贾佩兰”“淮南王”“相如将献赋”“白头吟”“樊将军哙”“枚皋文章”“哀帝为董贤起大第”“平津侯”“滕公”“韩嫣好弹”“司马迁”“河间王”“江都王”“元后”“虎子”“长鸣鸡”“东方生”“会稽人顾翱”“贾谊”“李广”“昆明池中”“韩嫣玳瑁床”“汉承周史官”“杜陵秋胡”。

此本有别于明嘉靖野竹斋本、孔天胤本、《秦汉图记》本、《秦汉丛书》本的异文有:“高帝戚夫人”条“声入云霄”作“声彻云霄”(同《增订汉魏丛书》本、《龙威秘书》本、《艺苑捃华》本);“太液池”条“谓为雕胡”作“谓之雕胡”(同《抱经堂丛书》、增订、龙威、艺苑本);“五鹿充宗”条“有人过己”作“有人过之”(同稗海、津逮、增订、龙威、艺苑、《学津讨原》本);“始元元年”条“肃肃”作“衣肃”(同增订本);“樊将军哙”条“百事喜”作“百事嘉”(同逸史、增订、龙威、艺苑本);全书“杨雄”“杨子云”皆作“扬雄”“扬子云”(同抱经堂、增订、龙威、艺苑、《四库全书》本);全书讳字“弘”改作“宏”(同增订、龙威、艺苑本),“玄”改作“元”(同增订本)。偶尔亦有同于野、孔之处,“高帝戚夫人”条作“侍妇”(同野本、孔本、小史、逸史、增订、龙威本),“杜陵秋胡”条“所宜辨也”作“所宜辨也”(同孔本、四库本、增订本、龙威、艺苑本)。就上而论,此本接近《龙威秘书》本、《艺苑捃华》本,完全吻合《增订汉魏丛书》本(“庆安世”条“嗣”上脱讳字“胤”),故其底本当是《增订汉魏丛书》本,并非《增订汉魏丛书》之母本《广汉魏丛书》(《增订汉魏丛书》对其母本有所改易),系掇拾清人王谟《增订汉魏丛书》本而成。

此本刻于清末,对道光帝旻宁、同治帝载淳名讳皆做改动(载字循例未动),如“公孙宏”条“寧逢”改作“甯逢”、“霍光妻”条“淳”字改作“湻”。

六、1937年上海中央书店印《汉魏小说采珍》本

《汉魏小说采珍》,题马俊良编纂‍⑬,今见上海中央书店1937年排印本,分上下两册,上册录《西京杂记》。前有黄省曾317字《西京杂记序》。一卷,题“汉刘歆著武林邵泰鸿阅”,排印本每版分上下两页,每页14行,行18字。考其卷首题“武林邵泰鸿阅”及版本异文,有别《津逮秘书》本、《汉魏丛书》本,系抽取清人马俊良编《龙威秘书》第一集《〈汉魏丛书〉采珍》,略去卷数区分,将原来的六卷内容合为一卷,并删去《龙威秘书》本中的《西京杂记总目》。

此外,尚有清侯官杨氏雪沧抄《冠悔堂丛书》本,《中国古籍总目》记北京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有藏。该丛书“子目28”录《西京杂记》一卷,题“汉刘歆撰、清杨浚录”,惜未见。又商务印书馆1914年吴曾祺编《旧小说》第一册甲集录《西京杂记》8则,署“刘歆”,据此8则之异文推断它当祖于野竹斋本、孔天胤本等,与《稗海》《古今逸史》《津逮秘书》《龙威秘书》《学津讨原》《四库全书》《艺苑捃华》诸本存有差异。

概之,今存一卷本《类说》本、《历代小史》本选摘宋本,其余版本源自明本甚或清本;除《汉魏小说采珍》本情况特殊,诸本皆是编者择录多卷本而成的节本,不仅未收全篇目,且其相互间沿袭之迹甚明。今存一卷本系统与《旧唐书·经籍志》所载一卷本并不相侔,唐本未详撰者名姓,而今一卷本系统径题“汉刘歆”,貌似言之凿凿,而实无确切证据;加之所选篇目有限,其价值逊于六卷本、二卷本系统。

① 《西京杂记》二卷本版本流传情况可参见邵颖涛《〈西京杂记〉二卷本版本考述》(《天中学刊》2020年第6期),六卷本系统另文专述。

② 该书旧说撰者为苏轼,苏莹辉、山田庆儿认为是宋初赞宁所著,参见山田庆儿、王文亮、黄玮《〈物类相感志〉的产生及其思考方法》(《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

③ 此条记载的文字接近《殷芸小说》卷二所记,此殆其源耶?

④ 李栻,字孟敬,丰城剑江(今江西丰城)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著《困学纂言》六卷、《惜阴稿》等。编书较多,辑《论语外编》十卷;辑《道宗六书》;编《唐诗会选》,今存万历二年(1574)刻本,卷首有孙应螯、王锡爵、陈文烛、李栻四人序文,李序记“万历甲戌秋仲既望,赐进士第巡按湖广监察御史剑江李栻书”。

⑤ 陈文烛,湖广沔阳人。他与李栻同年中进士,交往较多,万历二年(1574)曾给李栻所编《唐诗会选》撰写序文,记“孟敬按楚,属余序而梓之。孟敬与余谈诗辄解颐,今所作能合其所见,余益信知言之难云。”十年后,又给李栻《历代小史》撰序。

⑥ 《历代小史》本“幽王冢”条与野竹斋本、《古今逸史》本皆作“纵横”,“杜陵秋胡”条与野竹斋本、《古今逸史》本皆作“宜辨”,亦与明代《稗海》本和《津逮秘书》本相同。与野竹斋本不同处为“元帝后宫”条“幸”字空缺留白。

⑦ 陶珽,云南姚安人,万历元年(1573)出生,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

⑧ 《说郛(重编)》本亦有偶异《秦汉图记》《汉魏丛书》二本处,如“郭舍人”条“用棘”作“钩棘”、“文固阳”条“本琅琊人”作“木琅琊人”,不排除版刻讹误的可能。

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末刊本《五朝小说》,卷三《西京杂记》文末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手抄“公孙弘”条,字迹不整,屡有错处:如“弘”讳作“宏”;“上为贤良”抄作“尚为贤良”;缺“少自资致”四字;“以土为器”作“以土作器”;缺“土,粗物也”四字;“士有聚敛”作“上有聚敛”;“山川阻修”作“山川修阻”。据“尚为贤良”“上有聚敛”等异文,疑抄自《古今逸史》本、《龙威秘书》本等。

⑩ 可参考《中国丛书综录》编者注、昌彼得《〈说郛〉考》、陈先行《〈说郛〉再考证》等,《说郛(重编)》可能刻于明崇祯末。

⑪ 柯茂竹,字尧叟,福建莆田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会试三甲第四十五名(见明万历刻本《皇明贡举考》卷九),得授海阳知县,著有《柯亭诗文初稿》四卷、《柯论》六卷(《明史·艺文志》)。有刻“崇祯己卯尧叟氏家藏”款蚰耳炉存世,知其人崇祯己卯(1639)尚在世。他曾刻印《西京杂记》,有柯刻本流传,后该刻本被收入郭子章辑《秦汉图记》,旋为陕西布政司重刊。

⑫ 1926年上海扫叶山房取《五朝小说》而石印出版,改题为《五朝小说大观》。

⑬ 马俊良,字嵰山,浙江石门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曾收集汉魏至明清的地理杂记及小说、诗话辑为《龙威秘书》。《汉魏小说采珍》即《龙威秘书》中的第一集。

[1]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5.

[2] 刘歆.西京杂记[M]//曾慥.类说:卷4.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六年(1626)岳钟秀刻本.

[3] 葛洪.西京杂记:卷1[M].国家图书馆藏明沈氏野竹斋本.

[4] 释赞宁.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卷1[M].国家图书馆藏明钞本.

[5]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277.

[6] 程毅中.《五朝小说》与《说郛》[C]//应再泉,徐永明,邓小阳,编.陶宗仪研究论文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442–453.

Study on the One-column Edition of

SHAO Yingtao

(Northwest University, Xi' an 710127, China)

The present one-columnis composed by several multi-columns editions, so there are obvious patchwork marks. These editions include,,,,,and so on.andare originated from the Song Dynasty. They have the same scribes with that of the editions of Yezhu Zhai and KongTianyin and other similarities.andare related closely and originated from the editions in the Ming Dynasty.andare from the Qing Dynasty and separately adopted the 6-columnand the 6-column.

; excerpt; edition study

I206

A

1006–5261(2023)04–0064–07

2023-03-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25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1BZJ036)

邵颖涛(1978― ),男,陕西蓝田人,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刘小兵〕

猜你喜欢

小史杂记西京
听海
凿壁偷光
欧拉秀玛杂记
泰安杂记
能量小史
村居杂记
文心杂记
编辑部的故事
民国陪都“西京市”筹建夭折探微
火力机动发展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