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

2023-10-28井一然

音乐生活 2023年8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者古典

井一然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艺术形式,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为抒情诗,以艺术歌曲的结构进行音乐创作。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唱古典诗词歌谣,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情感和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对古典诗歌艺术歌曲中包含的意境。由此,通过唱法,古典诗歌艺术歌曲的风格和内涵可以解读,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文化艺术魅力,又能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

一、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

最早的古典诗乐可以追溯到春秋《诗经》时期,诗、乐、舞是不分开的,主要功能是教礼乐,强调音乐陶冶情操。乐府诗时期,诗歌具有娱乐性质,官府收集诗歌曲,在朝廷祭祀典礼上演唱。唐诗宋词时期,结构和韵脚更加规范严谨,很多文人唱诗,强调用诗抒发自己的心志。明清小曲时期,作品的娱乐功能增强。随着时代的发展,诵读古典诗词逐渐成为诗歌表达的主要方式。反复背诵有助于加强人们对作品的记忆。诗歌中朦胧的美、含蓄的表达和丰富的意境,需要人们从诗歌本身的音乐性中去欣赏、感受和体验,古典诗歌音乐由此产生。后来,中国作曲家发现,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艺术歌曲,多以名诗作歌词,有一种清晰的形式的结构框架,加上歌词文学性强,充满意境,注重描绘人物的内在特征,与古典诗歌有共通之处,所以将古典诗歌的音乐结构与艺术歌曲相结合,由此诞生了中国艺术歌曲,既保留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这种艺术样式又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先进作曲技法。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形式,与古代诗歌和音乐交织在一起。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从早期的模仿探索到创新融合逐渐成熟,如《红豆词》《滚滚长江》等一大批优秀的古典诗歌艺术歌曲。

二、古典诗歌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文学语言之美

诗人词人思路全面,细点入笔,讲究锤字、凝练句子,使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作曲家会选择格调高雅、意境崇高、意蕴深刻、文学价值高的诗词。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四个字,采用双声叠韵,增强诗的和谐之美。用“辗转反侧”来表达对女人的思念和无法入睡的感觉;用“窈窕淑女”来形容女人美丽善良。王实甫《西厢记——长亭告别》: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深秋凄冷悲凉的景象,被作者用短短的十三字准确而形象地刻画出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景已经让人伤感,再看到红色的枫叶,更让人的心中升起几分凄凉,触景生情,情寄于景,情景互相感染,“醉”字写得很准,写出莺莺与张生离别时的既醉又愁忧伤心境。

(二)歌曲的旋律之美

当代作曲家创作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多将西方作曲手法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相结合,在节奏、速度、旋律和伴奏上有机融合。音乐的快慢往往决定了整首艺术歌曲的情绪。通常,作曲家用慢速来表达尊崇、悠闲、回忆等情绪;中速用于抒情、安静、叙事等;使用稍快的语速来表达渴望、温暖、飘逸的情绪。如作品《春晓》以四分音符、双八、大附点为主,如x·x xx x,“少”字主要采用长音的方法。古典诗歌艺术歌曲的语速基本为中速慢速,节奏缓慢轻松,表现古典诗歌所蕴含的意境之美。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伴奏织体,不仅是钢琴曲,更是对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描摹。钢琴伴奏在作品的演奏中具有多重身份。如黎英海的《枫桥夜泊》的声乐,就采用了强拍弱起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满怀希望与追求但却无法和他人言说的内心矛盾情感。钢琴部分首先进入,在节奏上与声乐形成错位关系,突出演唱者的情感推进。在前奏中,先用五度的双音来模仿钟声,再用九连音来模仿钟声的回声,夜晚寂静景象被精准描述出来。在强度上表现为pp—p—mp—p—mf,可以使演唱者随着伴奏逐渐进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状态,使演唱者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底蕴。

(三)诗乐融合之美

乐以诗为本,诗以乐为用,八音六律为之翼耳。当代作曲家根据古典诗词的朗诵规律、音调特征、句式特征为古典诗词谱曲、伴奏,使诗词自身节奏与旋律伴奏实现有机融合。我们在演唱古典诗歌的艺术歌曲时,更要深刻理解作曲家将诗与乐融为一体的意图。如《诗经·关雎》,用“兴”的表现手法,以雎鸟的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主人公以“采荇菜”的形象,表露出对女性的向往与追求。用“窈窕”二字,描绘出美女的恬静、贤惠、端庄。在赵继平创作的艺术歌曲《关雎》中,旋律和歌词大多是逐字逐句的,实现了传统诗歌与现代作曲技巧的完美结合。多段间奏曲的运用,使诗歌之间的联系恰到好处。这样一首优美的诗,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辅以钢琴、笛子、古筝,从而达到诗与乐的完美融合。

三、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语言凝练、高雅、深邃、含蓄、温柔、悠长、深沉优雅的曲调等。这些特点对古典诗歌艺术歌曲的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准备把握古典诗词意境的内涵

演唱者对古典诗歌意境内涵的把握程度,对能否深刻表现诗词歌曲的情感有直接的影响。徐大椿在《乐府传声》的《乐感》中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唱一首古典诗词歌曲之前,演唱者要通过诗词中的每一个字分析歌词的内容,透过文字的含义深入思考歌词的内涵,进而深刻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充分了解诗人和作词人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词人的思想情感,描写歌曲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处境,将这种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相融合。如宋代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荞荠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姜夔将过去扬州的繁荣与战后的衰败进行比较,表达了对现在和过去的感受,同时也描述了他的心情。旋律走向和语调倾向大体一致,语气简单而富有激情,线条自然,结构严谨。

(二)运用形象思维进行二次创作

演唱者对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一是用形象思维激发美感。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如王维《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想象诗歌本身和旋律,激发对歌曲所描绘的画面的感知。二是拓展想象和联想,更好地诠释情感。不同的古典诗歌有不同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有的直白明显,如《汉乐府·上邪》;有的则含蓄隐晦,如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三是借助形象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其中的意蕴。如如青主《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演唱时,演唱者应把握歌曲豪放、激情的特点,正确运用声乐演唱技法中的力度、速度、音色和音量变化,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场面的宏大场景,引发了历史人物的无限感慨及人生挫折的无奈。

(三)依字行腔,字正腔圆

演唱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咬字吐字恰如其分,准确反映歌词内容和思想情感。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讲究声、韵、调三要素,要求唱腔时发音清晰准确,行腔时保持好母音的准确,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唱完,不能有未唱完的字时,就变动口腔的位置。做好声随情走、以情扶声,以气催声。如唐诗《枫桥夜泊》前奏以浓浓、深远的钟声为背景,营造出了一个凄冷孤寂的秋夜的惨淡景象。寒霜已经降下,寒气阵阵袭人,这样的景象和突如起来的声响,使得整个环境越发显得空旷、凄凉和悲楚,更渲染了茫茫夜空中弥漫着天空的清凉心情。“姑苏”这个“姑苏”字的长声调像人声一样拖沓,更像箫的声音。“寒山寺”的“寺”和“到客船”的“船”采用了“沉音”的手法,表明唱歌时音色瞬间变化,就像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到水底一样。歌手在演绎作品时,要把握作品所涉及的各种旋律风格和特点,了解旋律展开技法和腔体特征,才能在旋律演绎中唱出韵味,体现歌曲的意境。

(四)准确把握气息和音量

许多歌手和声乐教师在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歌曲教学过程中强调,要注意呼吸控制,控制不好呼吸,很难实现预期效果。如,将作品《春晓》的强度标记更改为“mp”“p”“pp”。第二句“夜来风雨声”属于高音,但音乐标志“mp”的强度,表明应该进行弱唱。因此,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我们需要用“半音”的方法来表达诗人在仕途生涯中的艰难和悲伤情绪。就音量而言,“半音”是整个声音的一半,在唱歌时很难控制。在歌唱的过程中,对呼吸、喉咙、视腔和发声位置的要求都很高。整首歌使用了大量的强音和弱音标记。为了表现春天画面中的距离感和动对静的效果,歌唱者的呼吸又长又深,对音量的控制和歌唱声音的均匀位置都有很高的要求。

(五)准确的情绪表达

唱歌的时候,演唱者的声音是抒情而感人的。避免相对较大的音量变化,专注于抒情。音量变化要根据歌曲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不能让音量变化幅度超过了必要的限制,从而破坏了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本身所正常拥有的状态,所以控制呼吸力量一定要精准,让呼吸保持一致性。共鸣腔保持适度开放。过度打开喉咙和其他空腔,会降低喉咙和鼻音的重量。过多、过快或过慢,颤音和装饰音都会破坏作品的风格和情感。

例如《春晓》这首歌,通过对“鸟、风、雨、落花”的描写,表达了荒凉的气氛和主人公对国家安全的焦虑。伴奏一开始,演唱者就要酝酿好情绪。演唱前两句时,带给听众的是宁静与平和的感觉,让人的情绪处于非起伏的状态,而演唱到第三句和第四句时,则要让自己的声音变得透澈和细腻,让宁静空虚的情绪释放。歌曲A情绪波动小,说话有语调,会用微弱的声音叙述。在“哦”字之后出现的信号表明,有必要让某些感情在重复中得到强化和重温,并且将更加丰富多样的情感传达给听众。B段重复了这首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对A段情感的表达,从A段的无奈,直到B段的对比,感到一种空白的忧郁感。这样一来,这首歌就有了故事和内涵,可以吸引观众。最后一行中两个主要声音的重复,在低音之后以更高的八度重复,用弱唱来表达画面在歌曲结束时消失的想法。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文学与音乐融合的产物,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思想深邃,内涵蕴藉,情感丰富,与音乐融合后,形成独有的审美情趣,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享受和思想启迪。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如何表达其独特的节奏、音调和节奏,演唱者不仅要具有音乐专长,也要有敏锐的文学作品感受力和鉴赏力,用各种演唱风格去表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思想和内涵,推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实现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演唱者古典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怎样读古典诗词?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