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手工艺复兴视域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反思

2023-10-27张彰张婷婷

美与时代·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苏州

张彰 张婷婷

摘 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传统手工艺的转型将会由生活实用品向更具观赏性、文化性和审美性的方向发展,而依托传统工艺开发的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对地域文化背景、民风民俗、传统美学思想、生活方式转型重塑和消费群体特征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让文创产品设计更好地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眼光,并对地方传统手工艺的复兴起到积极作用。还应当考虑到器物使用的生活场景、文化环境以及设计细节,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工业化大规模量产商品展开角逐。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苏州;传承复兴;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反思

文创产品设计主要是指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利用多元化的设计方法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构与重组,继而创造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价值观与实用需求的创意产品。文创产品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头可追溯至英国最早提出的“创意产业”概念。英国政府也是世界上首个出台政策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2006年,英国文体部公布的《英国创意产业比较分析》将这一产业分为了三个集群:生产性行业、服务性行业和艺术工艺行业。经济学家、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也指出这一产业每天能为全球创造200多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目前世界各国对创意产业的理解可分为版权型(美国为代表)、创意型(英国为代表)和文化型(中韩为代表)三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到2035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目前文化软实力已显著增强。2016年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2018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中,都在鼓励对于文创产品的研发。笔者试图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历史文化背景的阐述、传统手工艺价值与转型创新的探讨以及文创产品设计案例的分析反思,研究如何有效挖掘和保护每个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手工艺资源,使其能够创造性转化为优秀文创产品进入市场,为设计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独具魅力的苏州传统文化

与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认知、转型创新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系统”,早在明清时期,苏州便成为了拥有高级趣味的工艺和风靡全国的时尚策源地。有产者强烈的文化消费冲动,让苏州开辟出一个独特文化消费空间,包含园林、昆曲、书画、家具、刺绣等元素。这些源于文人阶层的趣味,继而被士绅和商人所追捧,之后扩展至市民生活成为潮流。不同社会阶层都对苏式园林生活倍加推崇,加之各类市民文化休闲活动,促进了对精致典雅的手工艺品消费需求。如今,苏州的传统手工艺涵盖全国工艺美术全部11个大类3000多个品种,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的传统工艺有3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的民间手工艺18项,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

一般来说,传统手工艺主要指前工业时期以手工劳动的方式对各类自然材料施以一定的手段使之改变形态的过程和结果。传统手工艺所包含的种类繁多,诸如工具制作、建筑营造、家具制作、织染、雕塑、刻绘、髹漆等,涉及过去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玩赏等各个方面。传统手工艺将技术、科学、艺术与美学融合成为一套系统化的实践流程,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思想构成了民族造物文化的基本逻辑,也是具有传承和传播价值的文化本体。一个地区的工艺美术不仅是该地区的文化象征,也是习俗、物产、生活方式和历史传承的展现,对于本土文化记忆的唤醒、地方特色文化的塑造和经济增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站在传统手工艺产业化视角下,把握市场已成为转型的关键。许平教授认为在日益彰显个性化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更加依托这种个人化生产方式和创造性实践的体验方式得以体现。在创意产业大发展背景下,传统工艺除了要保证做工品质,更应注重采用中高端结合与品牌化经营等策略以及市场的推广与传播。柳宗悦认为,生活模式的变化要求我们制作的产品不是简单复制过去,而是向现代的器物发展。传承复兴传统手工艺,除了关注核心技艺与生产模式外,现代手工业的发展也同样重要,比如依托手工艺来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但可以實现传统工艺的价值创造,接受市场考验的产品也将促进工艺升级创新。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传统手工艺的转型将会由生活实用品向更具观赏性、文化性和审美性的方向发展,而依托传统工艺开发的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器物使用的生活场景、文化环境以及设计细节,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工业化大规模量产商品展开角逐。

二、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的问题反思

长久以来,手工业者都处于产业链末端,来样加工,分散经营,设计能力匮乏,与时尚产业、当代生活空间的融合能力不够,不足以形成当代特色文化样态和产业形态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手工艺行业从业者。在一些传统手工艺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为了适应当下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现实情况,不少地方院校的设计专业、博物馆和设计机构,纷纷开始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促进专业设计人员与手工艺人的频繁合作。这样的结合有助于设计者将文化价值、设计思维与手艺传承人精湛的制作工艺相融合,既能够提升设计人员对传统工艺的认知程度,又能够帮助手工艺人研发出更多符合市场与目标消费群体生活需要的落地产品。以苏州地区为例,因为地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非遗手工艺资源的存在,近年来在各大博物馆、工艺美术展览会、国际设计周等场合涌现出了不少基于传统工艺研发的文创产品,这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地域文化自信和对本土文化的深层理解有着积极意义,然而在实际调研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一)单一品类的传承创新,缺少基于生活态的保护思路

无论是手艺人与专业设计师合作的文创产品还是其独立研发的创新产品,缺乏整体性、缺乏系统化的思考与设计已成为常见现象。面对传统生活方式转型和传统手工艺碎片化的现实情况,依托传统工艺进行的文创产品研发,如若缺少生活态支撑和对当代生活方式的研究,不同工艺品类之间将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如图1),与实际生活需求脱节,对工艺保护传承和未来市场销售前景将带来一定消极影响。日本茶道,作为日本最核心的文化样式,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发。茶会上对于各类道具的需求,衍生出了“千家十职”,即釜师(茶釜)、指物师(木器)、金物师(金属器)、烧物师(陶器)、表具师(装裱工艺)等职业与工艺,这便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系统,促成了一系列的工艺、器物、产业链的发展和生成(如图2)。

(二)创新产品的奢侈品化

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设计师与手工艺人们往往较为注重文创产品的功能、材料与形态上的创新,但容易忽略对于产品定位、产品营销手段、用户消费能力和品牌附加值等方面的研究,导致一些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文创产品走向奢侈品化。例如案例中使用缂丝技艺制作的钱包,刺绣工艺制作的手机充电宝等,由于终端售价偏高、受众群体定位不精准、品牌影响力弱等原因,使得最终的市场反应不佳(如图3)。

(三)对传统手工艺承载的文化内涵的认知浅显

由于相关设计者和手艺人自身学术视野和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导致对于传统工艺背后的造物思想、美学精神和象征符号体系等缺乏深层理解认知。有的过分注重新产品本体的创新,简单地将传统工艺作为装饰元素进行使用添加;有的过分追求手艺技术层面的精湛与细腻程度,忽视对传统工艺所蕴含的造物智慧与美学思想的解读和转化。例如这款刺绣手提包的设计中,将金属与木材的复合作为设计“亮点”,选择常规箱包版型并结合刺绣纹样进行“装饰”,却忽略了苏式工艺美术品所秉持的古色、古雅、古式的美学格调,让文创产品的设计所展示出的文化内涵稍显肤浅、美感不足(如图4)。

(四)忽视文创产品的使用场景和物料特性

文创产品除了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审美价值外,最重要的还是实用价值。选择特定的产品作为载体并与传统工艺进行融合创新时,设计者往往只看到物料所带给文创产品的文化韵味与品质感受,容易忽视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将面对的真实环境条件。例如案例中所展示的行李箱,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下,行李箱上的苏绣纹样是否能够承受旅途中高强度的摩擦,一旦经历损耗,产品表面的立体感和光洁度必然大打折扣(如图5)。

三、文创产品设计与研究策略

(一)深层次开展文化溯源

基于上述设计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创产品开发的前期未能做好扎实的研究工作,大多凭借设计者对文化的浅显认知和主观经验判断就展开设计。笔者认为在设计方案谋划阶段,首先应该开展对与地方传统手工艺相关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脉络的梳理与溯源,这将成为把握创新产品文化内涵与基因的基础性环节。还是以苏州地区为例,清人沈朝初在《忆江南·春游名胜词》中咏道:“苏州好,城里半园亭。”园林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处事的哲学,是士人精神意向追求的物象表达。人们在园林中下棋读书、赋诗作画、宴请宾客、赏花、赏鱼、赏月、观歌舞、听昆曲、办雅集,从士大夫、文人到富商乃至平民百姓,由上至下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对苏式园林文化生活倍加推崇,使其成为流行于各阶层的文化娱乐和社交的方式,是苏州人“闲适”心态下的自然反映,显示了苏州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如图6)。园林营造带动了建筑业、家具制造、室内陈设及一切日用消费品生产。这一文化现象,也促使人们对精致典雅的手工艺品的消费和鉴赏需求日趋旺盛。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言:“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苏州人对于精致典雅生活风尚的追逐,使“苏样”成为明清时期全国艺术与时尚的风向标。文人士大夫所喜好的“苏式”工艺美术品具有图案“古雅”、色调“古色”、式样“古式”的特征,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取向和行为方式,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样本(如图7)。

(二)全方位探寻民风民俗

在将地方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品结合进行设计时,之所以要对一地民俗展开研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民俗反映了地方生活基本样态,也是一地民众心理诉求、社会理想和审美追求的载体。其次,许多民间服饰、器具、居所、灯彩也都和民间服饰习俗、生产生活习俗、游艺习俗相关。例如,交游习俗方面,明代莫旦在《苏州赋》说:“吴俗好遨游,当春和景明莺花烂漫之际,用楼船箫鼓,具酒肴,以游上方、石湖诸处,上巳日为最盛。”明代以来苏州游冶之风盛行,产生了如宦游、园林游、雅集游、民俗游等形式,促使与之相关的手工艺如漆器、铜器、锡器的长足发展。这一民风民俗也延续至今,图8中所展示的便是当代设计者据此研发的一款铜编茶篮,采用手工和锻造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制作。器物独特古雅,成为茶席雅集和全家外出郊游野餐的不错选择。强化对地域岁时节日、衣食住行和人生礼仪方面民俗知识的掌握,将在文创产品开发时,转变为重要灵感来源和可转化利用的文化资源。

(三)系统化认知传统美学

对于美学思想的研究,关乎艺术设计领域的原点思维和终极答案,对文创产品设计这样一种造物活动而言影响颇大。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在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美学等流派思潮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这些哲学思想对于中国人近千年来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考工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髹饰录》《园冶》等工艺专著,到《长物志》《陶庵梦忆》《遵生八笺》《闲情偶寄》等文札笔记,均反映了古人对于工艺本体和工艺美学的思考,以及各类器物形制上的规范和审美上的定位。中国传统器物的设计美学特征可以用独具匠心的功能美、自然朴拙的材质美、优雅含蓄的造型美以及工巧适度的技艺美来总结。所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已成为中国工艺思想的本体观,古人主张顺乎自然、物以载道、器以象生,表现出重道体、讲关系、求和谐的主张。案例中是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海棠花窗开闭口手镯”,古人认为海棠花象征着满堂生辉、前景光明。将园林的点睛元素海棠花窗与金银器加工工艺结合,产品有铜镀真金、925银、925银镀玫瑰金三种材质可选,不但契合现代人优雅、时尚、极简的造物理念,也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清雅”“气韵生动”“隐秀”等美学精髓(如图9)。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等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并运用到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将能创造出具有文化神韵并契合当代人审美需要的作品。此外,应当拓展设计视野和研究范围,如日本设计造物实践就对中国的传统工艺复兴和文创产品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日本现代美学大师大西克礼认为“侘寂”一词及其背后的美学思想与美的生活方式是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侘寂”表现为听觉上的“动静不二”和视觉上的古旧、磨损、简素、黯淡,从外在“寂声”“寂色”到内在“寂心”,构成了一个人由内及外的审美运动完整过程。例如,茶道中不追求场面华美、诸种茶具完好,而以清静淡泊、物外之幽趣为本义(如图10)。

(四)多角度考量生活方式转型重塑背景下的消费群体特征

站在传统工艺传承复兴的角度看,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也必须要考虑到当今社会主流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特征,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保证产品的销量。生活方式是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在一定社会观念影响下形成的,满足生活需要且具备稳定活动形式、行为特征的社会活动体系,广义上可分为劳动生活、政治生活、物质消费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Solomon认为生活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方式。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最重要标志就是中间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成,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具有“形塑”未来中国社会主流生活方式的重大意义。中产群体在中国大约有3亿规模,而苏州有将近200万,其收入的稳定性使得一个庞大消费市场有了保证。他们追求独特生活方式和品味,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高丙中教授谈及中国社会消费的层次时指出,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用购买商品来显示自己的消费能力,而是转向最高层次的消费即突出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内涵。这批生活相对富裕的中产阶层,往往期望通过文化艺术品消费,来塑造自身的“品味”和“优雅”形象,展现社会地位和审美趣味,具有象征性的产品或服务最终将实现不同消费群体间的社会和文化分层。例如四大名锦之一的宋锦工艺以其色泽华丽、质地坚柔、图案精致的特点闻名于世,素有“锦绣之冠”的美誉。苏州博物馆推出的宋锦工艺车载挂件选取真丝、金丝为主要材料,采用石榴、枇杷、柿子、佛手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形符号作为装饰元素。这款文创产品考虑到了现代人的使用场景和文化审美消费需要,在弘扬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也起到了展现消费者个性、精致生活方式和高雅趣味的作用(如图11)。又如苏州本色美术馆在中秋节所举办的一场“东西桥市集”活动的调研中发现,有较高附加值的传统手工艺品和相关文创产品,正进入社会中产阶层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各类茶道、雅集和香具、家具、缂丝、刺绣、灯彩的流行,使得巨大的手工艺市场逐步形成,可以说也正在创造着一种新的生存样态(如图12)。

四、基于生活态的保护和创新思路

在地方传统手工艺传承复兴背景下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研发时,最关键的是树立一种基于地域生活态的保护和创新思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同样处于儒家文化圈影响之下,在这方面也有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以下几组优秀的文创产品案例,带给相关人士一些启发。和伞作为日本文化的象征,从明治时期开始这一行业便因为洋伞的涌入而受到冲击,京都日吉屋第五代掌柜西堀先生在继承这项技艺的同时,将和伞伞骨融入灯具设计中制成了“kotori”和伞灯。它采用竹骨与和纸做材料,伞的开合结构也便于运输。透过纸罩的灯光能够感受到如阳光般的柔和静谧(如图13)。此产品参加了米兰设计周与巴黎家具展,如今日吉屋四成以上订单均来自灯具。基于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产品设计,使得和伞的功能和运用空间都进一步得到拓展。从古至今,竹对于日本人来说是自然与生活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竹子通常四到五年内成熟且不需要杀虫剂,是环保且可持续的一种原材料。日本木竹一般用于篮子等编织工艺,毛竹用于切割、雕刻工艺。京都竹工艺的品牌“公长斋小菅”所使用的的竹子,一般采自九月到来年二月的寒冷季,三月过后通过物理手段去除竹内的油并还需一个月的晒干过程。竹编艺人一般接到的是从花笼、小花瓶等茶道器具到箱包、照明工具与室内装饰等各式各样的订单。新一代竹编艺人也在思考继承工艺的同时,使其能与现代生活合流,让竹子变成连接时尚与手工艺的载体(如图14)。C-Brain品牌从2006年开始制作防水型腕表,在表盘制作上以“切身感受日本之美”为主题,传承和发扬日本金泽的传统工艺,利用“箔押”“岩石颜料”“纹切”等日本传统材料和技术点缀手表,秉持作品要让日本一般民众喜爱愉悦的创作理念。Hanamokko系列中使用岩石颜料为表盘染色,这种颜料从1400年前的飞鸟时代起便用于寺庙石窟壁画中,历经千年的色彩依旧能够鲜艳如初。将岩石颜料与粘胶剂混合搅拌,并在手抄和纸上涂抹多层用于制作表盘。成品上用金箔、银箔作刻度,伴随光线和角度变化呈现多样的色泽(如图15)。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在进行基于地方传统手工艺的文创产品开发时,首先要了解传统工艺的生活基础,涵盖其生成的文化与社会原因,研究与地方传统手工艺有关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价值观念以及风俗习惯、人生礼仪等,努力构建工艺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空间。其次,传统工艺的创新和衍生,一方面需要理解传统美学思想并努力复兴传统生活美学,以弥补设计者、手工艺人和消费者在美学知识、格调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对文化产品个性化、层次化和产业化要求,除了对材料、造型、功能、成本、使用空间场景的考虑外,还有当下生活方式转型的现实和消费群体特征的研究。洞察人们对于文化审美消费的目的和偏好,决定了文创产品最终的市场表现和销量。

五、结语

对工艺进行单一品类的保护研发以及缺乏生活态的支撑、创新产品的奢侈品化、对传统工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浅显认知、忽视产品的使用场景和物料特性等都是当下需要面对的问题。设计过程中应对地域文化背景、民风民俗、传统美学思想、生活方式转型重塑和消费群体特征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让文创产品设计更好地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与审美眼光,并对地方传统手工艺的复兴起到积极作用。有学者指出,当今中国手工艺研究重心应转向对于中国生活方式和哲学观念的重塑,以“物”为载体的生活时尚展现出民众对美好、优雅生活的精神选择,也将会转变为一种民族文化的样貌。期望未来能够看到苏州和中国其他拥有丰富非遗手工艺资源的城市,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区域文化特征,契合设计潮流与现代人的生活,做出反映内在文化精神并具备东方设计美学品格的文创产品。

参考文献:

[1]徐艺乙.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J].江苏社会科学,2011(5):222-228.

[2]王亚明,吴平.文化传承视角下的竹编工艺文创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20(20):24-29.

[3]方李莉.论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J].民族艺术,2002(1):159-167.

[4]许平.文化的互补——作为产业经济的文化基础的传统手工艺[J].装饰,1997(2):11-13.

[5]许平.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的工艺美术再思考[J].設计艺术,2006(3):14-15.

[6]吕品田.探索手工艺在城市发展的途径[J].中华手工,2017(6):12-13.

[7]邱坚.论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发展之路[J].装饰,2005(8):94-95.

[8]潘鲁生.工艺美术的复兴[J].装饰,2014(5):30-34.

[9]李红超.基于文化元素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2(2):325-332.

[10]大西克扎.日本侘寂[M].王向远,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11]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

[12]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9.

[13]方李莉.生活革命与中国式文艺复兴的新观察—社会转型中的手工艺复兴研究[J].民俗研究,2021(3):4-8.

[14]方李莉.手工艺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重塑[J].民俗研究,2021(3):42-51.

[15]李超德.高贵的单纯——艺术美学古今谈[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

张彰,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创设计。

张婷婷,硕士,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一光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