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23-10-26郑菊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课堂提问初中数学

郑菊萍

【摘要】面对新课程的革新,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与学生展开有机互动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然而如何结合课堂的真实教学情境来设计提问形式是格外重要的.基于此,文章围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活动设计”展开研究,以期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发散不足和课堂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活动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号:BY【2020】G290)

引 言

2022年教育部更新了“课程标准”,对各类学科育人中的要求和学科教学要求都做了更新.认真研习常规数学教学可以发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提问技巧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足.为了结合真实的数学情境设计出富有互动性和思维启发性的数学课堂,教师要从课堂提问艺术的打造上下功夫.

一、初中数学提问艺术探究背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中国古代经典教育专著《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苦思冥想,让学生围绕疑惑多方面分析问题,而不是学生一遇到问题,教师就立即给予学生特定的指导.这个育人理念与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众所周知,课堂提问不仅有理论基础,而且有实践探索经验,但是学校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和教育内容不同,课堂采用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堂教学内容,规划课堂教学环节,恰如其分的进行提问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回答和分析问题锻炼数学思维,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活动设计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以理论基础为核心,对应的数学文化和数学要点为补充,围绕“数形结合、数学运算和几何基础概念为一体”的数学体系,为后续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学情来积极建构课堂活动.

(一)关联性原则

提问具有艺术性和思维性,不能随意提问,而是要从提问的意图出发,利用语言内容来激发学生思考,提问必须与学生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之间有某种紧密的关联性.例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在导入环节的提问应该和学生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有特定关联.通过上下位关系和知识衔接性来进行提问,这种课堂提问的设计就是建立在关联性原则上的.

(二)针对性原则

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任何一种提问都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教学的目标,每节课都要有特定的学习目标,新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教师在设计各种教学提问时,一定要明确提问将围绕哪些要素展开,在提问后预期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这样才能让提问的实际价值凸显出来.

(三)启发性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会问:“你喜欢这篇文章吗?”“同学们,这个问题很简单,你们学会了没有?”对于这类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随声附和,所以教师要警惕,如果自己的提问只是让学生无奈地附和,这样的提问还不如不问.虽然提问有多种形式,但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提问都要具有启发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古人启发式教学的典范.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就需要教师采用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去求根溯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启发性还体现在学生基于提问会联想到的其他学习内容,从而在数学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建立起特定的联系,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目标就可以顺利达成.

(四)思维性原则

思维是数学学科的灵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尤其是能够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建立一个关联机制,从基础性数学知识的学习进阶到更高层次,学生必须具备相对灵活和系统的数学思维,这样的数学思维是可以在常规数学提问中获得的.

三、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學中的提问活动设计的实践探究

(一)基于关联性设计数学课堂导入部分的提问环节

案例1: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一定基础的图形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图形知识与初中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联性,以此设计出富有关联性的提问形式,如: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艺术创造无处不在,其中对我们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图形,谁能谈谈图形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学生1:我们学习的课桌、椅子与乘坐的交通工具都是由图形建构的.

学生2:我们穿的衣服上有图形,这些图形可以装饰衣服让衣服更美丽.

学生3:我们的窗户、房子的墙以及房子的屋顶以及房子的摆设等都与图形有关系.

师:大家论述的都非常有道理,可见大家已经思考了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那么所有的图形都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吗?

学生4:图形如果用肉眼看不到,就不会有图形了,图形肯定都是用肉眼看得见的.

学生5:也许有些看不见,大多数是可以看见的.

师:刚才的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现在请大家来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与你们之前学习过的图形之间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6:上面的这些图片从东南西北中不同方向看,都会看到这些图形中的部分.

学生7:通过观察我发现:上面的图形是由很多面组成的,而且看起来有很多棱角.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到位,是的,你们之前所学习的图形为平面图形,而刚才你们所看到的图形是立体图形,这就是今天大家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经过上面的分步骤论述可以发现:只要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并建立知识与概念上的关联性,然后围绕关联性来设计提问环节,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本章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启发而言大有裨益.

(二)基于针对性设计数学课堂知识呈现的提问环节

案例2:在教学“有理数———正数与负数”这个章节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理数的概念,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知识呈现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基于提问技巧启发学生,发现知识、分析知识和利用知识去解决特定的问题.

问题1:你们发现这组数字有什么特点?

问题2:除0以外的其他数字与0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这组数据是普通的正数,而且0是一个基础,从0开始这些数字都比零大.

师:看来大家预习的效果不错,那么接下来围绕自然数这个基础,我们再来观察另外两组数据,两人一组进行对比,对比以后谈谈这两组数据的差异;

2,4,6,8,10;-1,-2,-4,-6,-8;

学生2:第一组数都比0大;第二组数是负数.学生3:第一组数字是0以上的数字;第二组数字是0以下的数字.

师:大家非常聪明,大家已经从外在特点上区分了正数与负数.那么正数与负数在现实生活中又有怎样的用途,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学生4:我发现温度计的设计就是围绕正负数展开的.例如,0℃以下需要用负数表示,0℃以上需要用正数表示;

师:你太棒了!是的,正数与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大家可以课后阅读,了解更多与有关有理数的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中知识呈现的各個环节,并在这些环节中设计出启发性强的提问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结合教材的优势将知识学以致用.

(三)基于启发性设计数学课堂探究中的提问环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应该成为常规教学中重视的要点,提问是打开学生自主思考大门的钥匙,因此只有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提问方式,才能经过这样的探究更好地让课堂的推进变得张弛有度.

案例3:启发性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思考时给予学生最有价值的支架,经过这样的支架,学生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突破学习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个章节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启发性强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中的正数与负数以及他们的性质,接下来请大家来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一个正数和负数,或者是若干正数与负数一起出现,他们之间如果要进行加减运算,如何处理?

问题2:要让正数负数的混合运算变得简单,在具体的运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哪些变化?例如:某天早上,一辆交通巡逻车从A地出发,在东西向的马路上巡视,中午到达B地,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B地在A地哪个方向,与A地相距多少千米?

(2)巡逻车在巡逻过程中,离开A地最远是多少千米?

(3)假如每千米耗油0.3升,问共耗油多少升?

学生分组认真阅读了这道应用题目以后,围绕已经学习的知识来回答问题.

学生1:对于第一道题目,要完成这个题目,我认为要判断A地与B地的方位问题,主要看车辆行驶走的是负数多还是正数多……

师:你的思路是对的,可是如何才能得出结果?

学生2(抢答):将这些行程求和.

师:很棒,请大家开始尝试运算一下.

学生3:将数据加减以后得到的数字是16,说明A在B的东面.

这样的题目看似简单,但是在启发和引导下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四)基于思维性设计数学课堂结课中的提问环节

案例4:在完成正数与负数的混合运算教学的核心知识以后,教师要对这节课进行结课,在具体的结课时,可利用两个问题来结课.

师:大家已经系统了解了正数与负数,而且掌握了正负数的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现请大家回答两个问题来总结这节课:

问题1:在正数与负数的混合与运算中都会涉及哪些原则?

学生1:加法原则和减法原则.

问题2:如何体现这些原则?

学生2:正正为正和负负为正.

师:很好!大家的回答将正负数的性质和他们混合运算的性质和特点总结了出来,希望大家在后续的问题解答中可以得心应手.

结 语

文章结合新课程理念,从初中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的设计理论与实践入手,选择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建构了四个层面的课堂提问环节设计的案例,这些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提问的渗透和运用有直接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廖晴雯.论提问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5(05):34.

[2]李长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1(Z2):30-33.

[3]姜亦秀.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J].考试周刊,2020(10):63-64.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课堂提问初中数学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