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3-10-26谢彦仁
谢彦仁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共同倡导的教学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和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文章简述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从情境创设、课堂讨论、实践活动、总结归纳、开放作业等多角度展开探究,旨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讲解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与核心素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品德发展,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重视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背景下,数学学科素养也逐渐展现出重要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
数学核心素养并非单一存在,而是由多种素养交杂而成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理解和掌握计算、统计、几何、测量等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换言之,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逐层递进的过程,学生在原本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概念和公式的分析和理解,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态度,并且对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对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及未来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
(二)形成正确数学观念的基础
核心素养是以课程教学为载體,基于学科知识技能而形成的一种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对学生数学观念的形成也有着积极作用.具体来说,教学观念是对教学进行高层次的概括,对教学活动而言有着重要影响;数学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性培养,使学生对数学命题、概念等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逻辑推理,需要教师通过归纳类比、演绎推理的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建立完善数学体系、形成知识框架的方式,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条理化认知;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语言去解答问题,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想象能力等.
(三)对数学教学实践有指导性意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并且逐渐成为教育主流趋势.基于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积极开展数学教学改革活动,使数学教学活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中侧重对多元文化的传播与数学思维的引导,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有更多体现的途径.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具体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驱动力,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进而推动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是在课堂初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并未在创设情境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此,教师应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主动探究数学问题,从而使其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在教学“空间的几何体”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世界知名建筑”来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中国水立方、西班牙马德里欧洲之门、希腊奇奥斯岛传统风车等场景的摄影图片,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引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立方”的三视图,并提出问题:水立方在修建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施工方要在建筑表面刷一层油漆,应该刷多大面积呢?学生多会尝试利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但由于空间几何具有立体性,涉及“三视图”相关新知识,学生计算结果各不相同,且无法判断结果的对错.再次,教师讲解新知识,向学生展示三视图成像的原理,让其从中得出三视图中所反映的数量关系,对“三视图”理论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将视线重新转回到情境问题中,鼓励学生根据所学“三视图”知识进行计算,并判断之前的解题方式是否正确.
(二)增加课堂讨论,生成团队协作意识
交流互动是学生向他人学习、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等多维度的沟通,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而达成意见的统一.但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忽视了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多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本质上仍然是教师主导学生思维,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助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先提出一个有难度或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表达自身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开展实践活动,激发课堂参与意识
数学并非纯理论建构的学科,很多知识都源于生活实际,“实践出真知”是对数学学科的完美诠释.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活动的任务或问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产生更深刻的学习感悟和认知.对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锻炼自身的分析能力、建模能力.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判断两个圆位置关系的方法,教师应积极设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为其提供大小不同的圆形教具,并提出问题:圆与圆之间有哪些关系?部分学生将两个圆形教具拼凑在一起,通过改变二者的“距离”,探究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认识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交、内切、外切、内含.其次,教师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提出深入探究问题:当圆与圆之间处于不同位置关系时,它们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有几个公共点?借助问题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并从中总结出利用圆心距判断两个圆位置关系的规律.最后,教师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重视总结归纳,提升学生分析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侧重知识讲解,忽视了引导学生梳理和复盘知识点,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也阻碍了学生分析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定期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所犯错误有初步的认识,并养成建立数学错题本的良好习惯,将典型的错题都记录下来,并对深入探究错误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由此,学生通过不断的总结归纳,巩固自身知识网络中的薄弱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避免重复的错误出现,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分析素养.
(五)布置开放作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巩固学生基础知识、锻炼数学实践能力等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拓展和延伸的一种途径,新课改对作业质量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形式多样、内容精良的作业对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有明显的助益.对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后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合理确定作业内容的难易比例,并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自主思考,促进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用频率估计概率”,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布置具有开放特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实验探究】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掷硬币”概率实验
(1)抛掷一枚硬币300次,每隔50次记录正面朝上的次数,并计算出正面朝上的频率,填写下表:
(2)根据表中填写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示“正面朝上”的频率;
(4)历史上很多数学家都做过“投掷硬币”这一实验,请借助互联网搜集3位以上数学家投掷硬币的实验数据,说一说数据能否支持你发现的规律.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确定作业的范围和内容,立足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决定作业的形式,本实验的难度较低,但由于需要较大的频数来总结规律,因此,学生应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再结合表格和统计图计算出最终的概率,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小组成员应秉持着“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理念施以援手,建构自主研究和思考的良好的环境.
结 语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生发展指明了方向,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能力也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态度,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经验,以便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研讨[J].安徽教育科研,2022(36):36-39.
[2]何彩云.基于核心素養培养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6):41-43.
[3]王志国.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支点的多元探寻[J].中学课程资源,2022(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