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

2023-10-26陆金贵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30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数学知识情境

陆金贵

(江苏省江都中学,江苏 江都 225200)

问题解决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存在明显的不同.问题解决就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而表现出来的综合性思维,包括解题思路、解题方式.同时,问题解决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卷面分数上,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等.基于此,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积极开展问题解决教学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1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概述与现状研究

1.1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概述

新课程视域下,问题解决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键就是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会“回答”问题,还应学会“问”,学会“思”,促使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调动思维的活跃性,并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的、与生活相契合的问题情境,以此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其逐渐进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之旅中,以便于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

鉴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启发性.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问题是核心,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使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区,使学生在具备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中获得启发与收获,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主动思考、交流讨论等,最终在问题探究中感悟该学科的魅力,并形成强烈的学习自信心.

原则二:开放性.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问题解决教学中,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课堂不再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在这种开放性的数学课堂中,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中,而是将其视为教学辅助,教师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中获得提升与发展.

原则三:主动性.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由此选择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加工,进而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并在思考和交流中形成学习自信心.

原则四:针对性.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必须要为学生设置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指向既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究,以免其背离方向.

原则五:实际性.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问题解决教学,应立足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适当融入生活化问题,以便于学生在解决实际性问题中,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并促使所学知识的内化、迁移和应用,真正满足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1].

1.2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现状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彰显出显著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现状不甚理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认识不足.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教师一直束缚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中,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认知还存在明显的偏差现象,甚至部分教师误认为“问题解决”就是“解题”.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致使“问题解决”教学逐渐演变为“解题”教学;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时,依然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常常将教学重点集中在问题解决的结果中,忽视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学科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其次,忽视了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在调查中发现,影响“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因素非常多,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性因素,唯有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真正实现高效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疏导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在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时,常常将教学重点集中在“问题解决”中,致使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极为紧张,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根本无法满足“问题教学”法的顺利开展.

最后,忽视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面对新课程下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互动,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提出的问题比较随意,或者问题过多,导致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低下,甚至导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2].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境

在调查中发现,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情境教学也是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进入到数学知识内涵的探究学习中.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问题解决”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围绕数学理论问题构建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中.问题情境极具趣味性,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到“等比数列”这一新知识点的学习中[3].

2.2 由旧引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知识具备极强的系统性,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遵循数学知识这一特点,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出发,在旧知识的铺垫上逐渐进入到新知识探究中.

2.3 引导学生表征问题

2.4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在引领学生表征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数学知识,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解题的假设方案,并由此围绕猜想开展探究,最终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例如,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问题解决教学中,就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以高中生物中所学的“细胞分裂”切入,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接着,再次以剪绳子为例,向学生提出问题:将一根1米长的绳子,从中间剪断,第一次剩下1/2,再从中间剪断剩1/4米,再从中间剪剩1/8,剪x次之后剩余y米,则x与y之间的函数式是什么?学生在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促进了数学知识、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2.5 评价并完善问题

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还应积极关注课后问题解决这一环节,对其展开科学的评价,并从评价中得到更多的教学反馈,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在优化问题解决教学评价时,必须要指向具体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等,设计出多层次性、阶段化的评价内容,确保教学评价的标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统一,能够将教学效果精准地反馈出来;另一方面,在优化问题解决教学评价时,必须要发挥教学评价和问题解决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联动效应,使学生在双重评价标准的驱动下,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5].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唯有立足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兼顾学情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提出问题、表征问题、探究问题等途径,完成数学问题的探究学习,并在问题探究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