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珍: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2023-10-26赵瑞芳
文∣赵瑞芳
盂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杨秀珍,今年45岁。我曾经不止一次从别人口中听到有关杨老师做事非常认真的说法,但都只是听说而已,没有真正领教过,直到去年,我有幸与杨老师共事,目睹了杨老师的工作作风,感触良多。
到哪儿都是“台柱子”
1996 年,杨老师于平定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毕业。她性格活泼开朗、多才多艺,然而参加工作以后,因学校需求,她教的是英语。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杨老师迎难而上,和学生一起学习,很快就适应了繁重的教学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工作一年就被破格留在了当地从事初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
在平定县岔口乡工作的7 年间,她因工作认真、成绩突出,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她善于思考,又经常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几年工夫就在学校“名声大振”,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年经教师成长为深受学校和家长信赖的优秀教师,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她热爱教育事业,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始终是跟学生站在一起的”。从每天早上六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十点,她几乎都是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当时的她还没有成家,负担少,所以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在学生身上。学生特别喜欢杨老师,原因是“杨老师不单单是教我们英语课,还会和我们一起玩儿”。学生愿意和杨老师待着,因为她总带着学生一起做操,一起唱歌,一起学习画简笔画……时间久了,在学生心中,她俨然是一个“全能”老师。所以,学生一有困难,就喜欢找杨老师,有问题也喜欢和杨老师交流。
杨老师在平定县岔口乡奋斗了7 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积累了“第一桶金”。
2003 年,杨老师被调到了盂县实验小学,担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谁都知道这是超负荷的工作量,但是杨老师愿意挑。这里面既有领导对她的信任,也有她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信。由于工作繁重,杨老师每天都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一次中考监考时,她生了重病,声带损伤,不能长时间说话,这让最爱唱歌的杨老师一度不能接受。2010 年,她不得已从教育工作一线转战到了教研战线,负责盂县教研室的命题工作,继续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杨老师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给自己找借口,不给自己留后路,逼着自己往前冲,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最累人的时候,初三年级一个月要月考7次,连续命题7 次,还要不断纠正和校对,在当时技术条件比较有限的情况下,都是手工完成这些工作,杨老师从来都不含糊、不焦虑。就这样,杨老师在教研室一干就是10 年。这10 年间,杨老师带领着盂县教研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在英语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每次的命题在省里都得到肯定和赞誉,她本人也获得了“山西省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等诸多荣誉称号。
耐心帮扶新教师,薪火相传续辉煌
真正认识杨老师是在去年我被遴选为小学科学教研员的时候,杨老师成了我的“导师”。杨老师用耐心引领我走向了教研之路,从命题工作的方式方法到思考问题的角度都让我学到了很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杨老师对于“评优评模”的认识——她把“优秀”当习惯,一直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一直在金字塔的塔尖儿上行走,所以她对“优秀”有更严格的定义。我总有“躺平”的思想,所以对于选优评模往往是能躲则躲,但杨老师却不这样认为,她鼓励我们青年教师大胆主动去尝试,不断突破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听了杨老师的一番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次录制小学科学实验精品课时杨老师对我的帮助。由于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对于精品课的把握确实不到位,所以我就向杨老师求助。她和我一起磨课,并不厌其烦地和我探讨,还亲自示范引领,使我得到了飞速的成长。
杨老师认真工作的态度、不吝赐教的心胸,让我钦佩。她让我敬仰的不单单是她的学识,还有她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青年教师的关心。无论身为什么样的角色,她都以仁者之心关爱她的学生和同仁。“没有仁者之心,没有大爱无悔的至诚之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赤诚,是培养不出优秀学生的,是打造不出优秀教师队伍的。”杨老师总是这样告诉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服人,用爱育人。”杨老师就是用她的行动在诠释着这句话,用她的优秀引领着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