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蓝田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10-26蓝田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5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9期
关键词:蓝田县核桃农户

●周 方(蓝田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陕西 西安 710500)

1 蓝田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蓝田县从2008年开始依托西安市大绿工程二期项目和核桃产业示范县建设项目,实施良种核桃基地建设,通过规模经营、典型示范、政府推动相结合,达到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目标。栽植的主要品种有“香玲”“鲁光”“辽核”“西林”“清香”等。现有核桃加工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 余家。具备加工条件的企业、合作社主要以核桃粗加工(鲜食核桃、干果、核桃仁)为主。全县2008~2012年共计栽植核桃经济林面积20 余万亩。近年来由于经济效益不高、重栽植轻管理、产业转型、农户自毁等原因,截至2021年底,全县统计现有核桃经济林种植面积仅4 万余亩。主要种植区域分布是以厚镇、三官庙镇、玉山镇、三里镇等为主的半岭区及岭区,树龄均在10年以上。2019~2021年青皮核桃2~4 元/kg,鲜食核桃12~20 元/kg,干果8~16 元/kg,亩产青皮核桃400~600 kg,年产值3200 万元。

2 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农村劳动力严重老龄化,缺乏发展动力

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对生产管理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和把握能力低,给核桃生产管理造成较大影响。加之经济效益低、劳动成本大、管理粗放、产业转型、农户自毁等原因,致使核桃种植林损毁较多,保存率下降,核桃产业规模不断缩减。

2.2 技术指导不足,苗木品种乱杂

一是核桃苗运来后,直接向农户发放,农户基本上是自行种植,没有给予及时的培训和指导,缺乏适地适树的管理意识。二是栽植初期建园密度过大,种植不标准,管理不规范,导致病虫害多发。群众把核桃当成“懒人树”,缺乏科学管理。三是并未基于有关要求进行示范、试验,种植较为盲目。实际上不同品种的核桃对于海拔、土壤、气候的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试验栽培示范方面的缺失,导致核桃种植难以获取良好的长势。四是因初期发展时核桃苗木需求量大,部分核桃苗木品种未按照实际需求进行供应,规划种植的是甲品种,长出来的是乙品种,甚至是实生苗,造成一块地出现2~3 个不同品种的现象,使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难度变大。果实大小不同、成熟时间不统一,在采摘、分拣、销售等环节分拣难度大、劳动成本高,收益上不去。

2.3 市场意识不强,经济效益不高

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缺乏前瞻性,市场意识不强,盲目跟风。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除了一些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经营之外,基本上都是农户自主经营管理和种植,没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缺乏活力。二是重视栽培,忽略管理。粗放化的管理模式缺乏后续的技术指导和管理,群众并未形成良好的管护习惯和意识,浇水、追肥、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没有按季节开展,加之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核桃生长基本处于放任状态,造成了投入少、不管理、产量差、收入低等问题。

2.4 市场开发滞后,产品加工能力弱

一是市场开发滞后。目前蓝田县核桃销售主要以分散销售为渠道。虽然有较大面积的核桃种植,但是缺乏多样化的市场销售渠道,难以解决大部分群众的销售问题。二是核桃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较弱。目前县内无大型核桃加工企业,不具备精细化加工能力,无法为核桃产业提供产品销售保障。当地合作社和加工企业没有较强的加工能力,规模小,难以在市场上获取竞争力。因此,蓝田县核桃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

3 发展对策建议

3.1 统一发展思想,对前期成果进行巩固

首先,应当对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认知,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来讲,核桃产业的发展是调整农业结构和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其次,应当对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有深刻的了解,蓝田县不管是土壤,还是海拔、气候都比较适合核桃种植和生长。以往核桃种植存在着投入成本高、规模大、分布广等问题,应总结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推动核桃产业良性稳定的发展。再次,应当合理引导,全面消除核桃种植的误区。针对种植户宣讲核桃产业种植技术及问题,不回避矛盾,增强种植户的信心。

3.2 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主体

应明确核桃产业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理顺管理机构,避免标准不一、政出多门。利用林业科技推广单位技术力量雄厚、高层次技术人才众多的优势,配备专人开展核桃栽培管理、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园)建设等工作。

3.3 探索发展路径,推动规模发展

探索开展核桃托管服务工作。搭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与市场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政府提供资金进行奖补,鼓励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技术带头人等开展核桃托管服务,从“管、防、收、销”等多方面进行一体化托管服务,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转化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管理粗放、技术不高等问题。建立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激活内生动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3.4 确定增效方式,推广适宜品种

由林业科技单位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近几年性状表现良好、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估。以签订合同、项目申报等方式由具备专业资质及技术的服务企业、合作社按照“小而精、易管理”的原则统一进行低产林改良工作,对现有具备提升改良条件并且村组、群众积极性高的核桃园区采取低产林提升改造等措施,选择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引导,既可以保证成活率及良种推广又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应有作用,使核桃种植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2019年选育的“蓝田一号”(名称暂定)鲜食核桃新品种仍然处于示范试验阶段,待完成省级良种审定,达到具备规模化发展条件后,可以鲜食核桃发展为主要方向,“蓝田一号”鲜食核桃新品种早熟、病虫害少、果大、产量高,适宜全县进行推广。

3.5 强化技术指导,做好技术培训

首先,应当对培训的资料进行编制。充分整合乡土人才资源和核桃种植专业人员,对核桃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加工、储藏等技术资料进行汇编,并及时向农户发放,引导其进行应用学习。其次,是强化培训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聘请省内外核桃专家参与种植管理及培训,技术人员要深入村组,指导种植和传授管理知识,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前沿科技支撑。再次,树立典型。要重点选取群众积极性较高、基础好的基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构建起高质量高标准的示范村、示范基地、示范户,加快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6 做好产业延伸,抓好精深加工

以招商引资、政府引导等方式促进地域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对核桃深加工研究与开发,构建地区特色核桃加工品牌。开发核桃粉、鲜食核桃、核桃油、核桃豆浆、核桃烘焙食品、高档礼品核桃干果等产品;利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核桃系列产品,解决群众核桃销售难问题。提高核桃本地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蓝田县核桃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督查与考核如何“双剑合璧”——蓝田县“督考合一”机制的焦点与效应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关于我县渔业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初探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黄龙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