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蓝田县松材线虫病防控策略

2023-10-26韩新刚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林业局葛牌林业站陕西西安7105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9期
关键词:蓝田县松林松材

●韩新刚(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林业局葛牌林业站 陕西 西安 710500)

1 松材线虫病概述

1.1 病虫害特点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通过媒介昆虫传播引起的毁灭性松树病害[1]。该病虫害具有传播途径多、发病部位隐蔽、潜伏时间长、致死快、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引发该病的病原是松材线虫。

1.2 传播媒介和途径

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寄生,自身难以传播扩散。当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繁殖产卵时,优先选择树木长势较弱的蛀孔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的松树长势很快变弱,恰好成为天牛钟爱的产卵场所。待到天牛蛹羽化时,之前感病松树中的松材线虫通过天牛气孔侵入其呼吸系统,或者附着于天牛体表,随着羽化的天牛在松林间迁飞而寻找健康松树取食,造成了松材线虫的传播扩散[2]。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带有松材线虫的松木及其制品通过公路和铁路等异地运输而将疫情人为地传入新的地区。人为传播是我国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的主要方式,其中疫木流通是最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2]。

1.3 危害症状

松材线虫侵染松树后,可破坏树脂道薄壁和上皮细胞,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骤减少和停止,使树体死亡。被侵染的松树针叶失水,褪绿,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并萎蔫,而后整株枯死,针叶全呈红褐色,当年不脱落,树干部有天牛侵入刻槽,木材有蓝变现象。

2 蓝田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形势

2.1 感染病虫害的风险高

蓝田县处于秦岭北麓的东部,交通比较发达。与我县接壤的商洛市辖区内的柞水县、商州区、洛南县都是松材线虫病疫区。其中柞水县的营盘、曹坪两个疫情镇与蓝田县汤峪、辋川、葛牌三个大镇接壤,故蓝田县松林感染病虫害的风险极高。加之近年来山区交通便利,山区旅游和发展建设使得流动人员活动频繁,松材线虫病传入的风险极大。而且人为传播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危险更大。

2.2 防控病虫害的任务重

蓝田县辖区内有林地面积140.7 万亩(每亩约667 m2,下同),松林面积53.06 万亩,占乔木林面积的39.8%,主要分布于沿秦岭的12 个镇街和3 个国有林场,以集体林为主。松林树种包括油松、华山松、白皮松。其中纯松林面积27.9 万亩,针阔混交林面积25.16 万亩。全县松林面积接近西安市松林面积的50%,而且白皮松、华山和松油松均是易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种类。[3]蓝田县被授予“中国白皮松之乡”称号,有着全国最大的白皮松苗木繁育基地和交易市场。一旦松材线虫病传入林区,全县的松林资源和白皮松产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2.3 防控病虫害形势严峻

松材线虫是目前对我国森林危害最为严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自1982年以来,松材线虫病在我国迅速传播扩散。目前从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难度和效果评估,防控松材线虫病至今仍旧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同在秦岭的商洛市出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严重威胁与其毗连的蓝田县的松林,一旦发生该种病虫害,秦岭北麓的生态系统就会直接遭到破坏。

3 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策略

蓝田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要、监管为重”的理念。按照重点拔除、逐步压缩、全面控制的目标要求,实行分区分级管理、科学精准施策,实施以清理病死(濒死、枯死)松树为核心,以疫木源头管控为根本,以媒介昆虫防控、打孔注药等为辅助的综合防控策略[4],以此控制增量,消减存量,有效遏制疫情暴发和快速扩散的势头。

3.1 实行分区分级管理

3.1.1 划定风险区按照松材线虫病防控分区分级管理要求,以及全县松林资源分布状况、松林所处区域、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和传播规律等因素,以防控目标为导向,依据省、市防控方案的相关规定,将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的疫区划为重型疫区;将发生面积小、危害程度轻或生态区位重要必须拔除的疫区划分为轻型疫区;将未发生疫情但具有重要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需特别保护的区域划为重点预防区;将未发生疫情的一般松林分布区域划为一般预防区。

结合蓝田县防控工作实际,将与其他区县松材线虫病疫点接壤5 km 周围划为一级风险区;与其他区县松材线虫病疫区接壤5 km 周围划为二级风险区。

3.1.2 确定风险点以人为传播途径作为确定风险点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九种区域:蓝田县与疫区接壤的山口交通要道;可能输入疫情的入秦岭山口路口;松林集中,枯死松树新发生区域;松褐天牛虫口密度大[3],松树天牛虫道、刻槽或羽化孔较多区域;松科植物较多的风景名胜区和松科古树群集中点;松树盆景园、观光园和松科植物品种引进试验场所;松科植物交易市场及大型苗圃;松木加工、存放、交易点及光缆电缆盘制作场所;山区施工使用含有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的电缆、光缆盘或其临时存放点、使用场地等。

3.2 采取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

3.2.1 因地制宜开展立体化的监测工作

3.2.1.1 人机一体监测抓好秋季专项普查和日常监测工作,国有林、集体林根据松林分布和面积大小,镇、村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或者网格员、护林员分片包干,落实日常巡查制度,确保每片松林监测无死角全覆盖。蓝田县林业森防机构对本辖区风险区每月进行巡查与检查,采用踏查、无人机调查、护林巡查等方法,对风险区松林全面实施疫情监测,发现枯死松树及时报告、取样鉴定。利用“无人机监测+地面人工网格化调查”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确保松林监测全覆盖无遗漏。

3.2.1.2 诱捕器监测适用于松材线虫病非发生区林分的监测,严禁在疫情非发生区和发生区的交界区域使用[1]。在林间设置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活体进行监测,将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分离鉴定。如果发现松材线虫,则在诱捕点周围100 m 范围内对枯死松树和濒死松树进行取样分离鉴定[5]。

3.2.1.3 居民参与监测县秦保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和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和林区群众主动参与病死松树监测,对群众发现的枯死松树,一经专业人员核实有松材线虫病疫情,给予举报人适当的奖励。

3.2.2 按照技术要求完成疫木的除治工作科学细致地做实枯死、濒死松树的择伐清理工作。择伐清理包括集中除治和即死即清2 种方式。今年,蓝田县根据重点预防区的实际情况对枯死、濒死松树采取了采伐并进行除害处理的方式。例如:2022年4~10 月,在县葛牌镇、辋川镇、厚镇、灞源镇、蓝桥镇共伐枯死、濒死松树1701 株。焚烧及伐根处理全部按照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技术要求进行。

3.2.3 有的放矢阻隔媒介昆虫的传播途径

3.2.3.1 生物防控通过“以虫治虫”的防控方法,有效降低松褐天牛虫口密度。主要是释放花绒寄甲防控松褐天牛。2022年5 月下旬,县森防站技术人员同防控公司在辋川镇西河村组织开展花绒寄甲投放工作。本次防控行动,共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0 万余头,防控森林面积约33.3 hm2。

3.2.3.2 药剂防控主要是采用无人机喷药防控松褐天牛。2022年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在辋川镇四个村的松林采用无人机喷洒3%噻虫啉悬浮剂800 kg 防控松褐天牛,飞行1500 架次,防控面积约533 hm2。

3.2.3.3 打孔注药打孔注药项目实施时间为2022年10 月中旬至11 月上旬。使用50 mL 2%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16 893 支,注药松树8800 余棵。施工中基层林业站安排专人跟班作业,林科中心技术人员现场技术指导和督导。

3.2.4 检疫封锁,强化疫木源头管控措施

3.2.4.1 专项行动为完善辖区内涉松绿化建设工地、涉松生产加工经营场所的登记备案制度,促进检疫监管工作,蓝田县及时开展了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此次行动强化对涉松科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检查和复检,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采伐、加工、经营和调运疫木行为。不断完善道路检疫封锁体系。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毗邻疫区的道路、秦岭北麓主要路口设立检疫检查站,坚持全天候全时段值班,加大检查力度,加密检查频次,对进入的涉松科植物及其制品严格检查,严防外来疫情输入。

3.2.4.2 联合执法为防止松材线虫等检疫性病虫害随苗木运输进行传播,蓝田县森防站同本县各高速路收费站密切配合,进行联合执法。森防站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对外来苗木的复检以及对即将外出苗木的检疫工作进行严格把关,严厉打击无证调运苗木案件。对所拉的苗木和电缆盘进行现场检疫,确保进入县境内绿化苗木的质量,保障了蓝田县生态的健康发展。

3.3 优化森林经营,促进森林健康

统筹疫情防控与生态修复,优先将病虫害疫情防控纳入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工程项目中。因地制宜,开展重点生态区域健康森林建设,积极调整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抗病能力。

4 总结

松材线虫病在我国经过40年的变化,害虫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危害程度逐渐加深。疫情逐渐呈现老疫区连片发生、新疫区跳跃式扩散态势,疫情发生的基数依然较大。因此,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基于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务必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科学防控措施积极迎战,力保秦岭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蓝田县松林松材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yNE sub-voxel R2S for shutdown dose rate analysis
督查与考核如何“双剑合璧”——蓝田县“督考合一”机制的焦点与效应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关于我县渔业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初探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我的爷爷和长征
霍松林诗词选
松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