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2016-11-30谭金裕
谭金裕
【摘 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给体育教师一个新的任务,需要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故此,本文拟就新课程下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国家对体育课程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标”的这一安排增强了各地实施体育新课程时的主动权,适度扩展了地方在体育课程中的活动空间。然而这一“授权”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需要相应地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知道,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是体育新课程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必要条件。
一、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原则
(1)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动力,只有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环境产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我们应当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选择他们喜爱和欢迎的运动素材,包括一些娱乐、休闲和新兴的体育锻炼内容,使他们能在学习的乐趣中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2)健身性原则。“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宗旨,因此,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健身性原则。所以,我们在选择素材资源时,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加以选择,保证这些素材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作用。
(3)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应考虑到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如学校的场地器材、财力和环境等是否具备应有的条件,体育教师是否具备开发的能力,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基础,甚至还要考虑到能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等。
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途径
(1)注意一物多用。体育器械的重要特点就是多功能性。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开放思维,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体育器械的一物多用。挖掘体育教学资源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同样是无边无际的。例如标志杆可以用于标志,也可以做足球门,还可以组成多种多样的图形进行各项各类练习;跨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做投射门,还可以用做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操、打成结投掷和训练在危险中学会求生,开展斗智绳,骑马,抓龙腰,踩龙尾等体育游戏活动;呼啦圈可以跳、转、滚、钻,摆造型,开火车等;彩色棍棒球的妙用可以设置五颜六色的跑道等。
(2)自制器械。除了本身的体育器械,还以自制器械。例如用可乐瓶、轮胎、塑管自制轻便安全的栏架等。目前各地学校自治体育运动器械很多,可谓琳琅满目。
(3)体育场地器材的合理设计。体育场地如果设计得趣味性强,对教师来说即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在课前来到体育运动场上,看到的是:几个由小木箱堆积而成的堡垒,里面放了很多垒球,8~10米处有几块投掷靶竖立着,而另一块则是由体操棒、体操垫、栏架、跳绳组成的综合训练场地。那么,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油然而生。
三、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挖掘
(1)运动竞技项目的挖掘。我们今天对于运动竞技项目的选择并不是全盘接收或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在修改规则、缩小或扩大场地等设计后焕发新的生机。例如,滚翻练习要求学生一定按照动作要领进行前滚翻练习,而在实施新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仅仅限于前滚翻练习,学生会有做前滚翻的、后滚翻的、左滚翻、右滚翻、侧滚翻、手倒立接后滚翻、下腰接后滚翻,有的还会做侧手翻以及横滚、单肩滚等。
(2)游戏的挖掘。体育游戏是从民间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教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融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在学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3)民族体育的挖掘。民族体育经过干百年的流传,既有各自特色,又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维吾尔族的舞蹈、朝鲜族的荡秋千、锡伯族的射箭、彝族的射弩、白族的跳山羊以及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
四、体育教师需富于有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中,体育教师应相应地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敢于创造新形式、新内容、新空间。只有具有这样的开发和拓展精神,才能不拘一格,成功地开发出适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创造出适合学校特色的项目,为学校创设气氛,创设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的位置也将不再是固定位置进行讲解、示范,而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喜悦。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所有的体育资源,体育课程也就不再被体现为仅仅是体育课堂教学,而是体现了更加重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实现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课程也将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和生机,谱写出新的篇章!